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2003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授予了美国Paul Clauterbur 和英国Peter Mansfield,因为他们发明了磁共振技术(MRI),MRI可应用于临床疾病诊断。因为许多疾病会导致组织和器官内水分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恰好能在磁共振图象中反映出来。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构成人体的不同组织和器官含水量是不一样的
B.水在细胞中存在形式及功能是不改变的
C.组织发生病变,会影响组织内的化学变化
D.发生病变的器官,新陈代谢速率往往会发生改变
7.下图表示氮循环与动物体内有机物部分代谢途径,请分析回答:
(1)完成①、②过程的微生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行④过程首先要经过_____ _ _作用。促进⑤、⑥过程的激素分别是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些微生物能够完成①过程,关键是由于有_________酶。
假如科学家想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编码该酶的基因转移到小麦胚细胞中,获取该基因的途径:一是从微生物的DNA分子直接分离,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已经知道组成该酶的氨基酸序列,从理论上讲能不能准确确定其基因编码区的碱基序列?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对于生物体的生存有什么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NO3-被吸收进入植物体内后,必须经过下列还原反应,生成NH3才能被植物体利用合成蛋 白质:
①若将水稻幼苗培养在硝酸盐溶液中,则体内生成硝酸还原酶;若将水稻幼苗培养在无硝酸盐的培养液中,硝酸还原酶消失。这种现象说明硝酸还原酶是( )
A.还原酶 B.水解酶 C.组成酶 D.诱导酶
②给你提供两株生长状况相同的植物幼苗及药品、用具,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通过可观察现象验证钼是组成硝酸还原酶的必需元素,并预期实验现象。
步骤:
预期现象:
6.为了验证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消耗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过程中释放二氧化碳的联系。
I.请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在给出的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和预测结果,并对你的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已知二氧化碳溶于水,呈酸性。水中二氧化碳的多少直接影响着水溶液的酸碱度。溴甲酚紫指标剂对光不敏感,在植物生理活动的酸碱度范围内灵敏地变色,从而显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其变色范围在pH6.2到6.8,变色点在pH6.7,pH>6.7呈紫色,pH<6.7呈黄色。
实验材料与用具:金鱼藻、清水、溴甲酚紫指示剂、大试管、黑纸、日光灯。
实验步骤和预测实验结果:
(1)把金鱼藻放入盛满清水的试管中,滴人适量的溴甲酚紫指示剂,使水体呈淡紫色。
(2)
(3)
实验结果分析:
(1)
(2)
Ⅱ.(1)在上述实验全过程中应有 作对照。
(2)可能影响本实验反应速率的因素有 、 、 等 。
5.酵母菌的维生素、蛋白质含量高,可作食用、药用等,是提取核苷酸、三磷酸腺苷等多种生化产品的原料,还可用于生产维生素、氨基酸等。科学家将使啤酒产生丰富泡沫的LTPl基因植入啤酒酵母菌中,使其产生LTPl蛋白,酿出泡沫丰富的啤酒,具体的操作过程如左图。科学家发现了物质X能延长酵母菌的寿命,这种物质通过一系列反应激活生物体内一种称为Sir2的酶,这种酶与寿命延长直接相关,如右图。
下列分析叙述错误的是
A. 左图中LTPl基因与B产生的C是重组质粒
B. 检测转基因啤酒酵母表达的依据是能否产生LTPl蛋白
C. 如果一变异酵母菌只有在培养基中加入物质C和物质X时才能寿命延长,则说明该变异酵母菌缺少E酶,此寿命延长的调节方式属于酶合成的调节
D. 如果要利用酵母菌大量生产氨基酸,则应采用连续培养法,使酵母菌处于稳定期
4.将菜豆幼苗在含有32P的培养液中培养1小时后,转移到不含32P的培养液中。测定表明,刚移出时植株各部分都含有32P,6小时后32P在下部叶中明显减少,在上部未展开的叶中含量增多,以后数天嫩叶中32P始终维持较高水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刚移出时下部叶生长迟缓,P在体内难以再利用
B.移出6小时内苗中P相对含量稳定,不断发生着再利用
C.移出前后P的再利用始终受到调节,P优先分布于生长旺盛部位
D.移出后数天苗中P的相对含量稳定,不会表现出缺乏症
3.为了探究植物体呼吸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人员在不同的温度和空气不同的氧含量下,测定了一定大小的新鲜菠菜叶的二氧化碳释放量(表中为相对值),其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本实验应在适宜的光照、温度和CO2条件下进行
B.蔬菜长期贮藏的最佳环境控制条件是温度、氧含量分别为3℃、0.1%
C.在温度、氧含量分别为10℃、1.0%条件下所测数据最可能是错误的
D.当氧含量从20%上升到40%时,植物的呼吸强度一般保持相对稳定的原因是温度限制
1.花生种子萌发时,若细胞呼吸过程中CO2释放量与O2吸收量变化的比值小于1,其原因可能是
A.无氧呼吸的强度大于有氧呼吸 B.出现了无氧呼吸 C.只进行无氧呼吸 D.分解了脂肪
2.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温度条件下,测定某双子叶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度,左图绘出了光照强度与该植物叶片光合作用速度的关系,右图表示CO2的转移方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在左图曲线中a点所示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内能够产生ATP的部位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叶绿体
B.在一昼夜中,将该植物叶片置于8klx光照下9小时,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则每100cm2叶片一昼夜中CO2的净吸收量为18mg
C.若左图曲线表示该植物在最适温度25℃时光合作用速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将温度提高到30℃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则c点右移、d点上移
D.若左图曲线中b、c两点所代表的光合作用强度分别与右图甲、乙、丙、丁的对应关系是:b对应乙图、c对应甲图
CO2 O2 温度 |
0.1% |
1.0% |
3.0% |
10.0% |
20.0% |
40.0% |
3℃ |
6.2 |
3.6 |
1.2 |
4.4 |
5.4 |
5.3 |
10℃ |
31.2 |
53.7 |
5.9 |
21.5 |
33.6 |
32.6 |
20℃ |
46.4 |
35.2 |
6.4 |
38.9 |
65.5 |
67.2 |
30℃ |
59.8 |
41.4 |
8.8 |
56.6 |
100 |
102 |
40℃ |
48.2 |
17.3 |
7.1 |
42.4 |
74.2 |
73.5 |
试在下面同一坐标图中画出不同类型的单色光(光质)下,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曲线来说明这个问题。
7.下面是两组有关化学物质对人体呼吸进行调节的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一]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低氧能否提高人体肺的通气量,所做探究实验如下:
(1)实验假设:低氧能提高人体肺的通气量
(2)供选择使用的材料和用具:描记呼吸曲线的呼吸描记器(装置如图所示)、充满空气的塑料气袋(气袋中除O2和CO2外其它气体的作用不予考虑)、鼻夹、小包钠石灰(氢氧化钙与氢氧化钠混合物,用于吸收CO2)、秒表。
(3)实验过程:
步骤一:选一受试者,于放松状态下正常呼吸或让受试者于放松状态下用嘴对着气袋吸气,用鼻呼气。用秒表测定并记录呼吸频率。
步骤二:受试者夹上鼻夹,于放松状态下用嘴对着气袋进行吸气和呼气。测定并记录呼吸频率。
步骤三:重复实验。分别取呼吸频率的平均值。
(4)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以上实验过程存在两处主要错误,请指出错误并加以改正。(6分)
① 。
② 。
[实验二] 为了验证CO2是提高肺通气量的有效生理刺激,请你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完成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并做出分析。
(1)材料和用具:呼吸描记器(描记呼吸曲线)、塑料气袋(内装CO2浓度较高的空气,其中N2=77%、O2=21%、CO2=2%)。(实验提示:气袋中除O2和CO2外其它气体的作用不予考虑,仪器操作不作要求,温度稳定)
(2)实验过程:(6分)
①选一受试者按上图所示安装实验装置,测定并记录其正常呼吸曲线;
②接着 ;
③ 。
(3)预测实验结果:请你在右图所示的正常呼吸曲线后继续绘出
条件变化后的呼吸曲线。(3分)
(4)分析预测的实验结果(即解释曲线改变的原因):(5分)
答:
。
B卷
(1)取生长旺盛的绿叶,用直径为1cm的打孔器打出小圆形叶片30片(注意避开大的叶脉)
(2)将圆形叶片置于注射器内,并让注射器吸入清水,待排出注射器内残留的空气后,用手堵住注射器前端的小孔并缓缓拉动活塞,使小圆形叶片内的气体逸出。这一步骤可重复几次。
(3)将内部气体逸出的小圆形叶片,放入黑暗处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待用。(这样的叶片因为细胞间隙充满水,所以全都沉到水底。)
(4)
(5)
(6)
7. Ⅰ.下图A、B是研究胃液分泌调节的有关实验。
(1)图A为假饲实验。即动物能吞下食物,但由食道开口处漏出,不能进入胃内。通过假饲发现,食物虽未进入胃内,却能引起胃液分泌;如果切断与胃相连的神经,则假饲时,没有胃液分泌。由此可见,胃液分泌是一种____ _____调节,该调节属于____ ____反射。
(2)如图B,将动物的胃通过手术做成大胃和小胃不相通的两部分,并切断与它们相连的神经。当食物进入大胃后,小胃也分泌胃液,这说明胃液的分泌可能还存在___ ______。
(3)为了进一步研究胃腺的胃液分泌调节,某人从实验狗甲的一段胃上刮下黏膜,将黏膜放入稀盐酸中浸泡,把过滤后的提取液注入实验狗乙的静脉,结果引起实验狗乙的胃液分泌,并由此得出“胃黏膜中存在促进胃液分泌的某种物质”的结论。分析这一实验与结论,能否得出该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 。
Ⅱ.下图C是对一位具有食道完全狭窄的妇女所进行的实验结果。实验一让妇女吃下400克麦片粥,但该妇女明显对燕麦粥厌恶;实验二让该妇女吃下自选喜爱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沙拉、牛奶、土豆、炸鸡腿、烤肉、鸡蛋、蛋糕等。二次实验中食物经咀嚼与品尝,都未能进入该妇女胃内。
图C
(4)实验二的胃液分泌量明显高于实验一,可能原因是: 。该实验结果说明:实验二与实验一胃液的差异是由 反射引起的。
(5)科学家根据一些实验结果,提出了胃泌素的假说,认为胃幽门窦粘膜可分泌胃泌素,对胃液的分泌作用具有调节作用。根据该假说设计实验方案,证明胃泌素的作用,请补充完整该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
实验材料:大小、体重和生活状态相似的狗2只,其它自选。
实验主要步骤:
①切断2只狗体内与胃联系的所有神经;
② ;
③ 。
实验结果:(略)
(6)上述实验步骤①的目的是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