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03582  203590  203596  203600  203606  203608  203612  203618  203620  203626  203632  203636  203638  203642  203648  203650  203656  203660  203662  203666  203668  203672  203674  203676  203677  203678  203680  203681  203682  203684  203686  203690  203692  203696  203698  203702  203708  203710  203716  203720  203722  203726  203732  203738  203740  203746  203750  203752  203758  203762  203768  203776  447348 

8. 谷氨酸的R基为-C3H5O2,在一个谷氨酸分子中,含有碳和氢的原子数分别是   (  )

  A.4,7      B.5,8       C.6,10         D.5,9

试题详情

7. 红细胞内铁含量降低时,其血红蛋白减少,红细胞的输氧功能相应地减弱,这个事实说明铁的作用是                                                               

  A. 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B.红细胞的结构物质

  C. 调节离子平衡              D.调节渗透平衡和PH值

试题详情

6. 一条肽链上有60个肽键,那么形成这条肽链的氨基酸分子数及形成过程中生成的水分子数分别是                                                                

  A.61和61      B.60和59       C.61和60       D.60和60

试题详情

5. 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              (  )

A.水       B.蛋白质        C.脂类         D.糖类

试题详情

4. 每种生物能够基本上保持稳定,而又能向前发展进化的原因是生物都有_____________和        的特征。  

试题详情

3. 地衣能在岩石表面生长,它分泌的地衣酸又能使岩石风化,因此被称为“植物界的开路先锋”。这种现象说明生物体既能          ,又能         

试题详情

2. 生活在水里的植物没有发达的根系,生活在沙漠中的仙人掌的叶变成了刺。这些事实说明生物具有                                 (  )

  A.适应性       B.多样性      C.遗传性      D.应激性 

试题详情

1. 家鸡与原鸡很相似,但产卵量远远超过了原鸡,这说明生物体具有      (  )

  A.多样性       B.遗传性      C.变异性      D.遗传和变异特性

试题详情

3.关于显微镜使用的几个问题:

在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要遵循“先低后高”的原则。首先,在观察时要先用低倍镜观察(低),找到物像后再换成高倍物镜观察(高);此时应使用细准焦螺旋。

[例题精讲]

例1  蝉一般在24℃以下时不鸣叫,而在24℃以上,光照达一定强度时才鸣叫,决定这种现象的是                                  (  )

   A.应激性     B.变异性     C.遗传性     D.适应性

[解析] 本题要求学生正确区别应激性、适应性、遗传性和变异性。蝉的鸣叫是对温度和日光刺激所发生的反应,是应激性,而决定这种特性的则是遗传性。所以此题应选C。此题的关键是“决定”二字,最常见错误是没有注意“决定”二字,而错选A。

例2.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一个植物细胞叶绿体基质内的O2扩散到相邻细胞的线粒体基质内,至少要通过几层膜                            (  )

   A.3   B.4   C.5   D.6

[解析] 本题考查细胞内有关膜结构的知识的理解。我们知道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双层膜,细胞膜是单层膜。叶绿体基质内的O2扩散到叶绿体外的细胞质内必须通过2层膜;O2从这个细胞质内扩散到相邻细胞的细胞质内要通过2层膜,即这两个细胞的细胞膜;从细胞质内扩散到线粒体内又要通过2层膜。这样共要通过6层膜,所以正确答案是D。如果将此题问题改成:至少要通过几层磷脂分子?结果会怎样呢?

例3.对某生物体细胞的细胞核中的

DNA含量进行测定,在细胞周期中每个细

胞核或细胞中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如右图        2

所示,纵坐标为每个核或细胞中DNA相对       

量,横坐标为细胞周期,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图中A→B表示        ,          

此期的主要特征是                。   A      B  C D E  F 

  (2)图中B→C表示      ,此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数目之比为       。            

  (3)观察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最好时期在[  ]→[  ]之间。

  (4)染色单体形成在[  ]→[  ]之间,消失在[  ]→[  ]之间。

(5)CD与DE时期的染色体数目之比为      ,DNA数目之比为      

  [解析]  此图是细胞周期中的DNA含量的变化曲线,必须在掌握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基础上才能正确解答此题。具体分析如下:

   (1)从A→B细胞中的DNA含量加倍,因此这是分裂间期。此期的主要特征是:组成染色体的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B→C表示分裂期的前期,此期的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数目之比为1:2:2,因为在间期染色体进行了复制,因此前期和中期的每个染色体含有2个染色单体,含有2个DNA分子;(3)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好在中期(C→D),因为中期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4)染色单体是在间期(A→B)形成的,因为染色体是在间期复制的,结果是每个染色体含有2个染色单体。染色单体消失在后期(D→E),因为后期每个染色体的2个染色单体分开成为2个染色体,这时染色单体就不存在了;(5)CD与DE时期的染色体数目之比为1:2,因为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这两个时期的DNA数目没有变化,所以两者的比为1:1。

   综上所述,此题正确答案为:(1)分裂间期  组成染色体的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2)分裂期的前期  1:2:2  (3) C→D (4) A→B  D→E  (5) 1:2  1:1 

[同步练习]

试题详情

2.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异同:两者的相同点是染色体的行为特征相同,染色体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两者的区别见下表:

          
     前   期
(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
     末   期
(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不同)

植物

 

由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形成细胞壁将细胞质分裂为二

动物

 

由细胞的两组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细胞膜从中部向内凹陷将细胞质缢裂为二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