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有计划地捕杀鼠、蝗虫,减轻与牛、羊的竞争。
1、彻底捕杀次级消费者,减轻对牛、羊的捕食。
34.(8分)下图为能量流动和碳循环的关系示意图。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对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起关键作用的生态系统成分分别是图中的 和 。(填图中的字母)
(2)图中能量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 之间循环往复。
(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 ,离不开物质的合成与分解等过程。
(4)生物圈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是一个在物质上 的生态系统。
(5)如果该图表示温带草原生态系统。有人为了提高牛、羊的产量,采取如下措施。指出其中错误的说法并加以改正。
33.(10分)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标号)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几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 ;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 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1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
阶段。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2与3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2中含有大分子 ,而3中却没有。
(4)在一些病理条件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的量都可能发生变化。请举出由于病理原因引起3增多的实例 。(举出一例便可)
(5)若该图为肝组织局部结构膜式图,则B端与A端液体相比较,明显增加的物质有 。
(6)如果图中1细胞为浆细胞,则合成抗体的细胞器是 ,抗体存在于上图中的 部位(填标号),浆细胞参与人体特异性免疫中的 免疫。
32.(8分)蛙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自然环境中蝌蚪在20℃左右温度条件下发育,成蛙的雌雄比是1∶1;若人工控制蝌蚪在30℃条件下发育,全部发育成雄蛙。现设计一个实验,弄清楚“30℃的较高温度是改变了发育中的XX型蝌蚪的性染色体而使之改变性别,还是只改变了性别的表现型?”
(1)请补充下列实验中空缺的内容。
材料用具:适量的蛙受精卵、饲料、显微镜、相关试剂、培养器具等。
实验步骤:
①取同一对双亲产生的适量的受精卵,在30℃条件下将其人工培养为成蛙。
②随机选取若干只人工培养的成蛙,分别从其体内选取若干个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制成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其性染色体的组成情况。
③预期实验结果:在所观察的多个细胞中,性染色体组成的情况最可能是 。
④记录观察结果,通过分析得出实验结论: 。
(2)不同温度条件下,蝌蚪发育的蛙性别表现有差异,说明 。
(3)在验证甲状腺激素促进幼小动物发育的实验中,常选用蝌蚪作实验材料。从蛙胚后发育的特点解释原因: 。
31.(6分)(07广东高考)免疫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哺乳动物特别是人体对病原性物质的侵害所形成的特殊防御机制。请回答下列问题:
(1)HIV是具有包膜的 病毒,入侵人体后,引起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
(2)请简述HIV病毒在寄主细胞内复制繁殖的过程。
(3)除了AIDS外,还有其他免疫缺陷相关的疾病,这些疾病一般可通过骨髓移植和基因治疗等方法进行部分治疗。
①骨髓移植,其实质是 移植,能替代受损的免疫系统,实现免疫重建。
②基因治疗,取患者的 作为受体细胞,将正常的 转染受体细胞后,再回输体内,以代替、修复或纠正有缺陷的基因。
30.(05百所名校模考)下列生物学研究选择的技术(方法)恰当的是:
A.用醋酸洋红液对染色体进行染色 B.用酒精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
C.用3H标记的氨基酸研究转录过程 D.用样方法进行鼠的种群密度的调查
29.生活在内蒙古等地草原上的一种羚羊,四肢细长有力,奔跑极快,这一特征的形成,解释正确的是:
A.由不定向变异产生的,跑不快的被淘汰 B.为逃跑敌害经常奔跑的结果
C.在长期的避敌生存斗争中,经漫长的年代自然选择的结果
D.由定向的变异产生的,跑不快的被淘汰
28.(06广东高考)酿脓链球菌反复感染人体可引起风湿性心脏病。其主要原因是:
A.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缺失 B.抗体与自身组织发生反应,引起自身免疫疾病
C.外来抗原直接作用于机体某些组织
D.外来抗原与自身某些组织细胞有共同的或相似的抗原决定簇
27.1901年水葫芦作为花卉引入我国,后逸为野生。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我国南方的一些河道、湖泊中水葫芦覆盖面积达100%。2002年底,我国各地观赏鱼市场发现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的“食人鱼”,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列有关生物入侵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入侵物种可能因生命力和繁殖力强在新环境中肆意蔓延
B.入侵物种可能因缺乏天敌,而在新环境中与本地种形成强烈的竞争优势
C.入侵物种挤占其它生物生存空间和资源,可能导致当地经济和生活受到影响
D.入侵物种增加了生物多样性,有利于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