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在人体成熟的红细胞、蛙的红细胞以及鸡的红细胞中均能进行的生理活动是
A.中心体发出星射线 B.转录和翻译 C.ATP合成 D.着丝点分裂
2.下列关于构成生物体的元素或无机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碳元素在细胞内含量最多,所以它是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
B.生物群落中,碳以CO2的形式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传递
C.合成ATP、DNA、RNA、NADPH、脂肪等物质时,都需要磷酸盐作原料
D.人血液中钙、磷的含量降低时,会影响骨组织的钙化,血钙过高引起肌无力等疾病
1.淀粉、唾液淀粉酶和控制合成唾液淀粉酶的基因,它们的基本组成单位依次是
A.葡萄糖、葡萄糖和氨基酸 B.葡萄糖、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
C.麦芽糖、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 D.葡萄糖、氨基酸和核糖核苷酸
31、(21分)(1)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2分) [1] 突触小泡(2分) [3 ]受体(2分)
(2)A→B (1分) 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3分)
(3)实验变量是:有机磷杀虫剂(2分) 第二步:肌肉收缩并及时舒张(收缩后再舒张 )(2分) 第三步:在1号培养皿中滴加一定量的有机磷杀虫剂,2号培养皿中滴加等量的生理盐水(2分) 第四步:同时给两个神经--肌肉标本的神经纤维施加适当的电刺激,(2分) 1号标本震颤不已(或持续收缩)(1分),2号标本正常收缩和舒张(或收缩后再舒张)(1分) 实验结论:有机磷杀虫剂对动物神经传导中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1分)
(只要答案合理都给分)
30、(21分)Ⅰ(1)高尔基体(或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答案中只要出现“核糖体”不能给分)(1分) (2)非特异性(1分) (3)乙肝病毒感染时,会刺激T细胞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与被感染了的肝细胞(靶细胞)结合,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通透性改变,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导致靶细胞吸水胀破而死亡(2分)(只要答案合理都给分) (4)下降(1分) (5)①谷丙转氨酶(1分) ②D(1分) (6)研磨(2分)
Ⅱ(1)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2分)
(2)编码区不连续、间断的(或有内含子和外显子)(1分) (3)①A(2分) ② mmNn或mmNN或mmnn(2分) 1/3(2分)
(4)F1植物 (1分)单倍体幼苗 (1分) 选育能合成两种药物的植株(1分)
31、(21分)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卡尔松、格林加德和埃里克·坎德尔,发现了两个神经细胞之间有一个宽约200-500nm的缝隙,并且这两神经细胞通过“突触”连结。下图表示动物普遍具有的突触及信息传导过程,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当A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的突触小体有兴奋传来时,突触前膜的电位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这种变化形成的刺激会引起 [ ] ________([ ]内填图中数码,其后填相应的名称)释放出神经递质与[ ]__________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从而完成兴奋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了另一个神经元。
(2)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方向只能是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A、B”和箭头表示),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酰胆碱酯酶能催化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水解,使神经递质在完成神经兴奋的传递任务之后,尽快消失。许多有机磷杀虫剂能专门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在有机磷的作用下,乙酰胆碱不能很快消失,神经细胞就会处于持续兴奋之中,表现为震颤不已,直到死亡。请你利用下列实验材料,设计一个动物实验,验证有机磷杀虫剂对动物神经传导中的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请回答有关问题并将下列实验步骤及其现象补充完整。
实验材料:剥制好的两个相同的青蛙神经--肌肉标本、适宜的放电装置、有机磷杀虫剂、生理盐水、培养皿等。
本实验的实验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两个培养皿,编号1、2,各加入等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将青蛙的神经--肌肉标本浸泡在生理盐水中。
第二步:同时用电刺激两神经--肌肉标本的神经纤维,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步:一段时间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分标准
1C 2A 3B 4C 5D
30、(21分)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Ⅰ(9分)肝脏在人体健康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内的一个巨大的“化工厂”。我国是乙肝病的高发区,据统计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为1.2亿,感染率高达60%。
(1)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腺体,它能够分泌胆汁,肝细胞中与此功能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
(2)肝脏里有一种数量较多的枯否氏细胞,它既是肝脏的卫士,也是全身的保护神,它能吞噬、消化病原微生物,这种免疫方式叫做_________________免疫。
(3)乙肝病毒基本上只与肝细胞结合,但乙肝病毒不直接损伤肝细胞,肝组织损伤是通过免疫反应引起的。机体通过免疫反应在清除病毒的同时,会导致肝细胞破裂、变性和坏死。在清除病毒的同时,为什么会导致肝细胞破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蛋白(A)和免疫球蛋白(G)的比值(A/G)是肝功能检查的一项重要指标。白蛋白是在肝脏细胞中制造的,当机体被病毒感染,肝功能会受损,白蛋白的产生就会减少。若某人感染了乙肝病毒后,则A/G会_______________。(从“增加”或“下降”选择填写)
(5)右图为肝脏的局部结构模式图:①当某人患肝炎时,则血管B端与A端的液体相比,明显增加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②健康人饭后半小时肝组织内葡萄糖移动的方向是( )。
A.1、2 B.1、3
C.4、3 D.3、4
(6) “DNA提取实验”的实验材料用动物的肝脏组织替代,实验结果良好,但实验方法步骤中要增加“使肝细胞破裂”的步骤,为 。
Ⅱ、(12分)据研究,某种植物的理想品种能合成两种对人类疾病有医疗价值的药物成分,其合成途径如下图所示,请回答有关问题:
基因:(M________) 基因:(nn)
↓ ↓
酶 酶
前体物 药物1 药物2
(1)根据药物成分的合成途径,可说明基因与性状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 。
(2)该植物控制合成药物的基因与大肠杆菌基因在结构上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
(3)现有两纯种植物,一种只能合成药物1,另一种两种药物都不能合成,这两种植物杂交,F1都只能合成药物1,F1自交产生的F2中的三种表现型及比例是:只能合成药物1﹕两种药物都能合成﹕两种药物都不能合成=9﹕3﹕4。那么:
①能正确表示F1中所研究的两对基因的位置是下面的图( )。
②F2中不能合成药物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F2能合成两种药物的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_____
(4)若用上述方法选育能合成两种药物的植株,费时较长,请写出用上述F1在较短时间内培育该种植株的过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物质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如图示为肝细胞膜,则尿素的运输方向是Ⅱ→Ⅰ
B.细胞间的识别、免疫、细胞的癌变与①有密切的关系
C.适当提高温度将加快②和③的流动速度
D.b过程不需要ATP,a过程未体现细胞膜的特性
4、下图中的①、②、③、④依次表示:内分泌腺与靶细胞的关系、有丝分裂末期和四分体时期的三个重要结构的相对量、玉米和小麦植株在不同CO2浓度下的光合作用强度、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鲜重时的相对含量。下列四个选项中都是错误的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3、2005年秋季,东南亚及其他国家爆发了大规模的禽流感,与前两年欧洲地区的疯牛病和口蹄疫一样,引起世界性的肉类食品进出口贸易恐慌。下列关于禽流感的免疫学的看法,错误的是
A.抗体只能作用于细胞外的抗原,而不能作用于细胞内的抗原
B.人体可通过效应B细胞和效应T细胞产生抗体抵抗病原体
C.体液免疫对通过血液循环散播的病原体起抵制作用
D.效应T细胞能激活靶细胞中的溶酶体和释放淋巴因子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