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4.下图表示豌豆①、②两个品种和农作物甲⑧一个品种分别培养④、⑤、⑥、⑦、⑨品种的过程。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如果⑤的柱头上授以①的花粉,所得种子的种皮的基因型为AAbb,将形成的所有种子播下,在自然条件下,长出的植株所结的种子中胚的基因型是AAbb的比例是1/4。
B.Ⅲ、Ⅵ和Ⅷ过程都用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养基中都必须加入蔗糖和维生素等,但培养条件都不需要光照。
C.在Ⅵ中,利用质粒上的标记基因对受体细胞⑤进行筛选能得到⑦,但还不能确定外源基因D能否表达。
D.Ⅰ、Ⅱ和Ⅵ的原理都是基因重组,Ⅳ和Ⅴ过程都需用到秋水仙素,Ⅷ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
3.将能生产某种单克隆坑体的杂交瘤细胞培养在含放射性标记的某种氨基酸的培养基中,之后在产物中检测到带有放射性的单克隆抗体。放射性出现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①细胞核 ②核糖体 ③染色体 ④线粒体 ⑤中心体 ⑥细胞膜 ⑦高尔基体
A.①③②⑦⑥ B.⑥①③⑦⑥ C.⑥②④⑦⑥ D.⑥②⑦⑥
2、下图表示的是某植物的非绿色器官呼吸时O2的吸收量和CO2的释放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线段XY=YZ。则在氧浓度为a时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
A.消耗的有机物相等
B.释放的能量相等
C.释放的二氧化碳相等
D.消耗的氧相等
1.下面是人体一个细胞分裂时,细胞核中染色体和DNA在A、B、C、D四个时期的统计数据,那么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
43.(7分)研究表明:缺氧环境能引起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增加,这是由于体内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对造血机能有促进作用所致,其调节过程如下图所示。试据图回答:
(1)在机体缺氧时,肾脏产生了红细胞生成酶,当O2充足时抑制了该酶的产生,这种调节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调节,红细胞生成酶属于___________酶。
(2)促进红细胞生成素原的化学组成单位是_____________,它在肝脏细胞内_________中合成,并由__________加工分泌,由血液运输至骨髓组织,促进_________细胞分裂、分化形成血红细胞。
(3)题中红细胞生成调节方式属于_______________调节。
42.(8分)下图为一种遗传物质为DNA的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的增殖过程。试回答:
(1)图中[①]__________,其主要化学成分是_____________。
(2)病毒DNA复制的场所为____________,复制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病毒在侵入人体后,可能被人体通过非特异性免疫和_____________过程消灭,其中,前者主要依靠_____________完成,后者与病毒体内[ ]_________特异性有关,该过程中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或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6分)本题为选做题,考生从A和B中选做一题,两题都做以A题评分:
A.下图表示正常人体蛋白质代谢的部分途径。据图分析回答:((1)-(3)用字母回答)
(1)在细胞内可以逆向发生的是_________________。
(2)只能在细胞内发生的是________________。
(3)一定发生在效应B细胞内的是______________。
(4)血液中谷丙转氨酶偏高的人,较正常人血氨的浓度偏__________。
(5)通过b过程生成的另一种氨基酸可能是亮氨酸吗?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B.下图示物质转变关系,据图分析回答:((1)~(3)用字母回答)
(1)图示各种反应中,人体内不能进行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酵母菌能进行的反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糖尿病人会加强的过程有______________。
(4)除了图示的代谢途径外,细胞内糖代谢途径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人体剧烈运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乳酸,但正常人血浆的pH变化范围却是很小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7分)增加产热能力是非冬眠的小哺乳动物适应寒冷环境的一种生存对策,其中非颤抖性产热具有重要作用。为探究褪黑激素和短光照对非颤抖性产热的影响,某科研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基本操作:用于实验的小鼠雌雄各半,喂以标准鼠饲料, 并添加少量胡萝卜,控制室温为23℃,实验中动物单笼饲养。
实验步骤:褪黑激素处理组,12/12 (小时)光/暗,每日在光照 12 小时后,于腋下注射含 12.5 μg褪黑激素的 1% 酒精生理盐水0.1 ml;短光组,10/14 (小时)光/暗;动物驯化四周, 实验结果记录如下表:(各组平均值)
组别 |
动物数
(只) |
体重 |
静止代谢率 (ml O2/g·h) |
非颤抖性产热
(ml O2/g·h) |
|
实验前 |
实验后 |
||||
褪黑激素组 |
6 |
34.3 |
39.1 |
5.45 |
9.97* |
短光照组 |
6 |
32.6 |
32.5 |
6.58 |
10.65* |
⑴有同学在分析表中数据,认为不能获得“褪黑激素和短光照使非颤抖性产热增加”的结论,你认为他的观点________(是、否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⑵实验中控制室温为23℃主要是_______________。
⑶如褪黑激素能使小鼠非颤抖性产热增加,控制产热增加的中枢位于________,在内外因素作用下,肝脏细胞中与产热有关的________(细胞器)数量增多,血液中_______(激素)的含量也会增加。
⑷如结果显示短光照和褪黑激素都能刺激动物整体代谢能力增长。在我国北方,草原短光照季节的气温也比较低,这说明影响生物生理活动的各种生态因素是________。
39、(6分)某种野生型细菌,自然条件下产生了:I型(含LA基因)、II型(含LB基因)、III型(含LC基因)三种新类型,现将等量四个品系的细菌混合,置于恒定密闭条件下培养,间隔相同时间,六次测得个体数量(单位:个/10-2mm3)如下,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
1 |
2 |
3 |
4 |
5 |
6 |
野生型 |
95 |
150 |
320 |
320 |
300 |
250 |
I型 |
100 |
210 |
655 |
950 |
1085 |
1100 |
II型 |
80 |
120 |
110 |
98 |
60 |
35 |
III型 |
110 |
160 |
210 |
215 |
150 |
73 |
⑴细菌的多种新类型来自于 ,说明生物变异是 。
⑵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在自然条件下菌群中LA基因频率会上升”的结论?为什么?
⑶如II型细菌在空气中能很好生存,如将I、II型细菌人工融合,形成杂种细菌,其后代的基因组成是什么?并分析子代细菌在通气培养下的生存情况。
38、(8分)已知猪皮毛的颜色受两对同源常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A-a B-b)控制,表现型有三种,经观察绘得系谱图如下,请分析回答:(1号、2号为纯合子)
⑴以上图示性状遗传遵循孟德尔的 遗传定律。
⑵1号和2号的基因型是 ,猪皮毛具有三种表现型的原因是 。
⑶6号和7号后代出现三种表现型的现象叫 ,其比例为 。个体中纯合子占 。
⑷若已知8号不带有B基因,则3号的基因型为 ,15号和12号杂交后代出现沙色的概率是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