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1.细胞通讯是细胞间或细胞内高度精确和高效地发送与接受信息的通讯机制,是对环境作出综合反应的细胞行为。下图A、B所示的细胞通讯方式为人体内常见的两种不同类型的信号分子及其信号传导方式,C、D表示不同的信号分子对靶细胞作用的方式。请据图回答问题:
(1) 在人体内,图 A所示过程中的信号分子最可能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那么参与这类物质合成与分泌的细胞器肯定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得少于两种)。
(2) 如果图A过程表示胰岛素分子对机体的作用过程,那么胰岛素分子主要通过[ ]_____________运输途径到达所作用的靶细胞,主要的靶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得少于两种)。
(3) 根据C、D可知,靶细胞上接受信号分子的受体有两种,一类是细胞表面受体,一类是细胞内受体。信号分子与受体结合的部分与细胞膜的特性以及信号分子的化学性质有关。下列物质属于信号分子并且是通过细胞内的某些物质选择性的识别和结合实现的是
A.唾液淀粉酶 B.性激素 C.生长激素 D.呼吸氧化酶
(4)如果图B所示的靶细胞为人体唾液腺细胞,那么从神经调节方式的组成结构来看,[2]应该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接受[3]所释放的物质主要是该靶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细胞完成信号应答之后,要进行信号解除以终止细胞应答。已知[3]所释放的某种物质可使靶细胞产生兴奋,分泌唾液,当完成一次兴奋传递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若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则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________________。
(6)图B[2]受到刺激引起兴奋时,电位变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有分析表明,落叶林中一些生活在阔叶树上,以其叶片为食的食叶甲虫是落叶林中的重要生物。假如没有这些甲虫,落叶层将严重堆积,最终导致落叶林生长不良。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A.食叶甲虫属于群落中的分解者 B.食叶甲虫属于群落中的消费者
C.食叶甲虫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 D.食叶甲虫位于食物链的第二营养级
29.下面关于种群的正确叙述是
①内蒙古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②种群内的雌雄个体间可以相互交配完成生殖过程 ③在种群内常因争夺食物而发生竞争 ④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⑤性别比例也可影响种群密度 ⑥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⑦迁出率和迁入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A.①③⑤⑥ B.②③⑤⑥⑦ C.②⑤⑥⑦ D.②④⑤⑥⑦
28.右图所示为某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c三点中b点时刻种群增长率最大,种内斗争
也最强烈
B.c点种群增长率明显减少,这只是由种内斗争引起的
C.处理好这种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K值
的大小
D.当这种生物与环境达到协调与平衡后,K值将固定不变
27.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森林中,当害虫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这样,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C.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
D.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
26.在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中,把CO2释放到大气中有多种形式,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植物和动物的呼吸作用 B.化石燃料的燃烧作用
C.分解者对有机物的分解作用 D.化工厂对碳酸盐的分解作用
25.一段河流遭轻度污染后,通过自身的 物理沉降、化学分解和微生物分解等作用而使其物种的数量和群落的结构保持在污染前的状态。这一事实说明生态系统具有
A.恢复力稳定性和抵抗力稳定性 B.恢复力稳定性或抵抗力稳定性
C.抵抗力稳定性 D.恢复力稳定性
24.下列信息传递的实例中,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的是
A. 莴苣种子在适宜波长下才能萌发生长
B. 昆虫散发性外激素传递信息
C. 草原返青时,“绿色”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的信息
D. 雄鸟求偶时进行复杂的“求偶”炫耀
23.甘草、五灵脂可作为药材,橡胶树可提取橡胶,人们受响尾蛇对温度变化极为敏感的启发研制成了“响尾蛇”空对空导弹,这些说明野生生物具有
A.潜在价值 B.直接价值 C.间接价值 D.生态价值
22.某学校生物研究学习小组在对某草原生态系统种群密度进行调查后,得到下表所示的统计数据(单位:个)。根据调查结果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
第1年 |
第2年 |
第3年 |
第5年 |
第8年 |
甲种群 |
4490 |
4120 |
3889 |
2450 |
2145 |
乙种群 |
0 |
116 |
267 |
817 |
887 |
A. 甲种群数量逐渐减少的内在因素是缺乏适应环境条件的有利变异
B. 乙种群的发展趋势一定会造成相关生物数量的减少甚至灭绝
C. 甲、乙种群之间可能存在的捕食关系是导致种群密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D. 甲、乙种群的演替过程说明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