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2.用放置太久的洗碗水做水质污染实验时,不能使0.01%亚甲基蓝溶液褪色,其合理的解释是( )
A.溶解氧太低,好氧细菌已死亡 B.亚甲基蓝溶液浓度太低
C.好氧细菌大量繁殖 D.溶解氧太多
11.将成熟的植物细胞放在溶液中能构成一个渗透系统,主要原因是( )
A.液泡膜内外溶液有浓度差
B.细胞内原生质层可看作一层选择透过性膜
C.细胞壁是全透性的
D.水分可以自由出入细胞
10.糖、脂肪和蛋白质在人体代谢过程中,都可出现的是( )
①可在体内储存 ②在体内可相互转化 ③分解后能释放能量 ④能生成水、CO2和尿素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并运输到叶肉细胞的氮和磷,主要用于合成( )
①淀粉 ②葡萄糖 ③脂肪 ④磷脂 ⑤蛋白质 ⑥核酸
A.①④⑥ B.③④⑤ C.④⑤⑥ D.②④⑤
8.人体内脂肪和蛋白质共同的代谢终产物有( )
A.二氧化碳和尿素 B.胆固醇和氨
C.尿素和尿酸 D.二氧化碳和水
7.让实验动物猴吸入混有18O2的空气,该猴体内最先出现18O的化合物是( )
A.CO2 B.H2O C.C2H5OH D.C3H6O3
6.把菜豆幼苗放在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1 h以后测定表明,幼苗各部分都含有32P。然后将该幼苗转移到不含32P的培养液中,数天后32P( )
A.不在新的茎叶中
B.主要在新的茎叶中
C.主要在老的茎叶中
D.主要在老的根中
5.血液凝固是一系列酶促反应过程,采集到的血液在体外下列哪种温度条件下凝固最快?( )
A.00C B.150C C.350C D.250C
4.下图表示两类动物的耗氧量与环境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甲是恒温动物 ②.乙是恒温动物
③.甲是变温动物 ④.乙是变温动物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对植株进行如下处理:甲持续光照10min;乙光照5s后再暗处理5s,连续交替进行20min。若其它条件不变,则在甲、乙两种情况下植株所制造成的有机物总量是( )
A.甲多于乙 B.乙多于甲 C.甲和乙相等 D.无法确定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