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05362  205370  205376  205380  205386  205388  205392  205398  205400  205406  205412  205416  205418  205422  205428  205430  205436  205440  205442  205446  205448  205452  205454  205456  205457  205458  205460  205461  205462  205464  205466  205470  205472  205476  205478  205482  205488  205490  205496  205500  205502  205506  205512  205518  205520  205526  205530  205532  205538  205542  205548  205556  447348 

9.将燕麦幼苗的胚根及芽的尖端4mm切去,再将剩余的10mm的胚根及胚芽每10条一组分别放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保持在25℃下培养2d,右表显示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盛有不同浓度生长素溶液的小培养皿必须加盖,其原因是                  

                     

(2)切去胚芽及胚根尖端部分的原因是   

               (2分)。

(3)在下边坐标中绘出胚芽及胚根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中伸长变化曲线(2分)。

(4)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出促进胚芽、胚根生长的最适生长素浓度分别是           

       。(2分)

(5)某同学用切去尖端的胚芽作为实验材料验证生长素(IAA)与赤霉素(GA)对胚芽的生长都有促进作用,且能相互协调,共同调节。实验步骤及结果如下:

   a.将胚芽平均分成两组分别放入A和B两个相同培养皿中。b.A培养皿中培养液不加激素,B培养皿中培养液加一定浓度生长素和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其他实验条件相同并适宜。c.每隔12小时,测量胚芽的长度一次,48小时后,计算胚芽伸长长度的平均值,并绘成曲线如右图。

科学工作者认为该同学所做实验不能准确说明生长素与赤霉素对胚芽的生长有共同促进作用,请说明原因并补充完善实验步骤(5分):

试题详情

8. 适宜浓度的生长素能促进细胞的纵向伸长。对其作用机理的解释之一是“酸生长”学说。“酸生长”学说认为: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分泌H+,进而促进细胞伸长。为了验证酸对细胞伸长有促进作用,现提供六种不同pH值的系列缓冲液(pH5.0-6.0)、黑暗中萌发的小麦种子(如图)若干、镊子、刀片、刻度尺、带盖的青霉素小瓶等器材和试剂,请完成相关实验设计并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设计:

①实验材料的处理:选择长势一致的小麦幼苗若干,用镊子取下并切取图中的    段,放入蒸馏水(清水)中浸洗2h,作为实验材料。

②方法步骤:

A.                                    

                                      

B.                                   

C.                                   

③预期结果:                                

                           

(2)回答问题:不同于动物细胞,植物细胞若要伸长生长,必须扩大         

(填结构),使之可塑性变大。

试题详情

7. 科学家们发现C4植物合成淀粉的部位是维管束鞘细胞,叶肉细胞中不能合成淀粉的原因是缺少暗反应所需要的三羧酸酶系。根据下面C4植物不完整的实验图解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①处理的方法是                 。取A溶液2mL注人试管1,取B溶液2mL注人试管2,然后向两试管各滴加1~2滴碘液,1、2两试管中的现象依次分别是         

(2)为证明C4植物叶肉细胞中因缺少暗反应所需的三羧酸酶系而不能合成淀粉,请利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和试剂设计实验,并回答问题。

试剂:A液、B液、三羧酸酶系稀释液、清水、碘液、试管、吸管、水浴锅等。

实验步骤:①                               

                                     

                                   

③分别向三支试管中加人等量的ATP,NADPH后通人适宜浓度的CO2且在25℃水浴中保温。

                                    

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                                 

试题详情

(三)结果及讨论: 若增强单色光光照强度,能否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试在下面同一坐标图中画出不同类型的单色光(光质)下,光照强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曲线来说明这个问题。

6.细胞内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为丙酮酸的分解。其反应式为:

2C3H4O3 + 6H2O       6CO2+20[H] ,为探究该反应发生的场所,甲、乙二人分别做了如下实验:

 甲:方法:

 步骤一:取新鲜肝脏用       处理,分散成为单个细胞。

 步骤二:用含14C标记的C6H12O6及完全营养液培养肝细胞一段时间。

 步骤三:离心得到细胞质基质及线粒体基质,分装在标号为l、2的两支试管中。

 步骤四:取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两滴,分别滴入两支试管内。

 现象:l、2两支试管变浑浊。

 结论:丙酮酸的分解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又发生在线粒体中。

 乙:方法:第一步同甲步骤一,第二步同甲步骤三,第三步待续。

 请回答下列问题:

 (l)甲方法步骤一中的处理剂为        

(2)请指出甲实验方法的两处错误:

  ①                                    

                                    

(3)现给你如下试剂:14C标记的丙酮酸及完全营养液(不含糖)、清水、吸管若干、新配制的澄清石灰水,请继续乙的实验,探究丙酮酸水解发生的场所。

 步骤三:                                   

                                      

步骤四:                                  

                                        

预测实验现象及结沦:

①现象:                                   

结论:                                    

②现象:                                     

结论:                                    

③现象:                                   

结论:                                    

试题详情

(二)预测结果并分析:

试题详情

(一)实验步骤:

(1)取生长旺盛的绿叶,用直径为1cm的打孔器打出小圆形叶片30片(注意避开大的叶脉)

(2)将圆形叶片置于注射器内,并让注射器吸入清水,待排出注射器内残留的空气后,用手堵住注射器前端的小孔并缓缓拉动活塞,使小圆形叶片内的气体逸出。这一步骤可重复几次。

(3)将内部气体逸出的小圆形叶片,放入黑暗处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待用。(这样的叶片因为细胞间隙充满水,所以全都沉到水底。)

(4)                                    

(5)                                    

(6)                                     

试题详情

5.为了验证光质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请用所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在给出的实验步骤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实验步骤的设计和预测实验结果,并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

实验材料与用具:小烧杯三只、三棱镜、打孔器、注射器、40W灯泡、烧杯、富含CO2的NaHCO3稀溶液(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绿叶(如菠菜叶)(实验过程中光照和温度等条件适宜,空气中O2和CO2在水中的溶解量忽略不计)。

试题详情

4.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研究CO2含量和光照强度对大豆光合作用的综合影响。实验时用生长发育状况一致的大豆植株在室温25C下进行,通过缓冲溶液调节密闭空间CO2的浓度,使其保持相对恒定。对各组实验装置精确测量的液滴移动数值记录于下表。根据图表分析固答:

组别
实验条件
液滴移动
光照(lx)
CO2%
(mm/h)




6
800
0.03
右移60
7
1000
0.03
右移90
8
1000
0.05
右移112
9
1500
0.05
右移112
10
1500
0.05
右移90




(1)在较强的光照条件下,每组装置中液滴右移的生理原因是         

                    第8、9组的结果相同,限制第8、9组装置光合作用的主要因素是       

(2)若在第6、7组之间增加一组实验,光照为800 lx,CO2浓度为0.05%,预期这一条件下装置中液滴向右移动的范围是     

(3)根据表中数据可发看出,当装置中的CO2浓度为0.03%时,光照强度增大到   lx时,光合作用速率就不再增加。

(4)若给该密闭装置通入C18O2,一段时间后,装置内能否出现18O2,?    

其原因是                  

(5)若将该装置置于黑暗条件下,则装置中毛细该度管内的液滴应向    (填左或右)移动。其原因是              

(6) 某植株成熟叶正常,部分幼叶出现病态,用Ca(NO3)2根部施肥后幼叶恢复正常。下面是施肥后根尖成熟区细胞吸收Ca2+、NO-3和H2O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

 

(7)温度下降会引起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减缓,其原因是(  )

   A.降低了呼吸强度     B.改变了植物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方式

   C.降低了蒸腾作用强度   D.降低了部分蛋白质活性

试题详情

3.动物脑组织中含有丰富的谷氨酸脱羧酸,能专一催化1 mol谷氨酸分解为1mol r-氨基丁酸和1 mol CO2。某科研小组从小鼠的脑中得到该酶后,在谷氨酸起始浓度为10mmol/L、最适温度、最适pH值的条件下,对该酶的催化反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见图1和图2。

 

 

 

 

 

 

图1产物CO: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      图2酶催化反应速率随酶浓度变化曲线

(注:酶浓度固定)                (注:反应物浓度过量)

请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画出反应过程中谷氨酸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用“1”标注)。

(2)当一开始时,将混合物中谷氨酸脱羧酸的浓度增加50%或降低反应温度10℃,请在图1中分别画出理想条件下CO2 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用“2”标注酶浓度增加后的变化曲线,用"3”标注温度降低后的变化曲线),并分别说明原因。

(3)重金属离子能与谷氨酸脱羧酸按比例牢固结合,不可解离,迅速使酶失活。在反应物浓度过量的条件下,向反应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重金属离子后,请在图2中画出酶催化反应速率随酶浓度变化的曲线(请用“4”标注),并说明其原因。

试题详情

2.小白鼠是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其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

  实验假设: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材料用具:略    实验步骤:

  ①取两只健康的、性别与生理状况相同的成年小白鼠,并标记为甲、乙;

  ②甲鼠用一定的方法破坏其下丘脑,乙鼠不做处理作为对照;

  ③把甲、乙两鼠置于可人工控制的温室中,室内温度调为0℃,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预期结果与结论:

  ①若甲鼠体温发生明显改变,乙鼠体温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成立;

  ②若甲、乙两鼠体温均保持相对恒定,则假设不成立。

  请分析回答:

  (1)该兴趣小组设计的实验方案有哪些不妥之处,请把它指出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有同学认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可在同一只小白鼠身上进行,你是否赞同这个观点?并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假设成立,下丘脑是其调节体温的中枢,下面给出了四张坐标曲线图,表示小白鼠的代谢状况与环境温度的关系(其中横轴表示环境温度,纵轴表示小白鼠的耗氧量或酶的反应速率)。则符合甲鼠生理状况的是_______ ;符合乙鼠生理状况的是_______  。

 

 (4)若假设成立,下丘脑是其调节体温的中枢,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一方面可通过下丘脑的调节作用,引起小白鼠皮肤血管收缩,皮肤的血流量减少,从而使皮肤的散热量减少;同时还可促进有关腺体的分泌活动,使___________________  的分泌增加,导致体内代谢活动增强,产热量增加,从而维持体温恒定。由此可见小白鼠对体温的调节属于_______     调节。

(5)请你运用所学知识,预测甲鼠被破坏了下丘脑后,与乙鼠相比较,除了体温不能保持相对恒定之外,在实验中还能直接观察到哪些异常生理现象或症状? (至少写出两项)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