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2.基因工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便于重组和筛选。已知限制酶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酶I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根据图示判断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质粒用限制酶Ⅰ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Ⅱ切割
B.质粒用限制酶Ⅱ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Ⅰ切割
C.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Ⅰ切割
D.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Ⅱ切割
21.某噬菌体的A基因可分为A1-A6六个小段,一生物学家分离出此噬菌体A基因的4个缺失突变株:J突变株缺失A3A4A5三个小段;K突变株缺失A2A3两个小段;L突变株缺失A4A5A6三个小段;M突变株缺失A1A2A3A4四个小段;将一未知的点突变株与缺失突变株J或L共同感染细菌时,可产生野生型的重组噬菌体;与缺失突变株K或M共同感染细菌时,则不会产生野生型的重组噬菌体,由此结果判断,未知突变株的点突变是位于A基因的哪一小段中:
A.A2 B.A3 C.A4 D.A5
20.某生态系统中,已知一只鹰增重2kg要吃10kg小鸟;小鸟增重0.25kg要吃2kg昆虫;而昆虫增重100kg要吃1000kg绿色植物。则此食物链中这只鹰对绿色植物的能量利用百分数为:
A.0.05% B.0.5% C.0.25% D.0.025%
19.红海中营群居生活的红鲷鱼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即在缺少雄性红鲷鱼的雌鱼群体中,总会有一条雌鱼变成雄鱼,且身体也变得比其他雌鱼健壮。为解释这一现象,有人做了如下两组实验(注:两组红鲷鱼生长状况、实验装置、条件及时间都相同)。该实验说明:
A.环境因素对生物的性状表现起到决定性作用
B.生物的性状表现由遗传物质决定
C.生物的性状表现是基因型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D.鲷鱼的性别决定与遗传物质无关
18.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5℃、30℃,下图曲线表示该植物在30℃时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若将温度调节到25℃的条件下(原光照强度和CO2浓度不变),从理论上讲,图中相应点的移动分别是:
A.a点上移,b点左移,m值增加 B.a点不移,b点左移,m值不变
C.a点上移,b点右移,m值下降 D.a点下移,b点不移,m值上升
17.科学家从牛的胰脏中分离出一种由76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Ub),通过研究发现Ub在细胞自我监测和去除某些“不适用蛋白”(即靶蛋白)的机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如果某个蛋白质分子被贴上了Ub这个标签,就会被运送到细胞内的蛋白酶处被水解掉。过程如下图所示:
注:AMP表示一磷酸腺苷。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如果靶蛋白不与Ub结合,便不能被水解
B.完成①、②过程所需的主要条件是酶和ATP
C.去除“不适用蛋白质”所需要的ATP全部是由线粒体提供的
D.上述过程得到的氨基酸可以用于正常蛋白质的合成
16.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在小鼠体内S型和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存在着S型和R型两种细菌
B.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R型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所消灭
C.曲线bc段上升,与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免疫力降低有关
D.S型细菌数量从0开始是由于R型细菌突变的结果
15.右图是科学家将10-5mol/L生长素在0时加入胚芽鞘浸泡液后,胚芽鞘浸泡液的pH和胚芽鞘伸长结果示意图(对照组无此变化)。据此分析不可能的是
A.生长素促进H+向细胞外分泌
B.生长素促进胚芽鞘生长
C.适宜浓度的酸性溶液可促进胚芽鞘生长
D.H+能分解生长素,以防止生长素浓度过高对胚芽鞘生长的抑制作用
14.下图是真核生物信使RNA合成过程图,请根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R所示的节段①正处于解旋状态,形成这种状态需要解旋酶
B.图中②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原料合成的。
C.如果图中③表示酶分子,则它的名称是DNA聚合酶
D.图中的②合成好后,直接进入细胞质中与核糖体结合并控制蛋白质的合成。
13.从植物细胞中提取出某种有机物,经分析后确定不含N元素,则该物质不可能是:
A.植物细胞内的贮能物质 B.生物膜的“基本支架”
C.翻译过程中能运载特定氨基酸的“转运工具” D.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