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5.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
体内,小鼠死亡,则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最可能是下面哪个图示
34.研究表明在人体细胞免疫过程中,效应T细胞能够分泌一种称为穿孔素的蛋白质,可将
被病毒感染的细胞或肿瘤细胞的膜溶解而形成孔洞,导致这些靶细胞解体死亡。下列与
这一免疫过程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效应T细胞作用于靶细胞是其免疫反应的唯一表现
B.靶细胞死亡后,侵入靶细胞内的病毒也就死亡了
C.在上述效应T细胞作用过程中产生的穿孔素属于淋巴因子
D.效应T细胞分泌的穿孔素以主动运输方式跨过细胞膜
33.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下丘脑是感觉体温变化的主要中枢,是形成冷觉和热觉的部位
B.冷觉感受器分布在皮肤,温觉感受器分布在内脏器官
C.寒冷环境中出现“寒战”(或战栗)是立毛肌收缩的结果
D.在炎热环境中大量排汗并未带走热量,只有汗液蒸发才使热量散失
32.当兴奋在神经细胞间传递时,神经细胞发生了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下列有关神经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神经轴突除能传导冲动外,还具有分泌化学物质的功能
B.兴奋在传递过程中,完成了电信号一化学信号一电信号的转变
C.传递一次兴奋时,只有一个突触小泡中的化学物质能全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
D.当突触后膜受体与递质结合后,会引起膜电位的变化
31.某研究小组用成年雄性小鼠为材料研究甲状腺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的相关问题。实验I:对一组小鼠的甲状腺每隔3d做一次等量部分切除,测量其体内的甲状腺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的水平,结果如图甲所示;实验II:对另一组小鼠每隔3d注射一定剂量的促甲状腺激素,测量其体内的甲状腺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的水平,结果如图乙所示。下列不能得
出的结论是
A.实验I结果对实际生活的启示是:对患甲状腺机能亢进者可以通过切除部分甲状腺进行治疗
B.从实验II结果可以推知,患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的病人的病因是由于缺碘导致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过低,促进了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从而引起甲状腺代偿性的增生
C.实验I和实验II的结果表明,甲状腺激素与促甲状腺激素的相互调节还要受到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的调节和控制
D.分析实验I和实验II的结果得出的结论是:体内甲状腺激素浓度过低能促进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体内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则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30.右图为哺乳动物某组织示意图,其中①是毛细血管壁,②是成熟红细胞,③是血浆,④
是细胞内液,⑤是组织液。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②经过体外细胞培养即可形成细胞株
B.组织胺能使①通透性增大,从而导致⑤中液体增多
C.细胞免疫产生的抗体主要分布在③中
D.因为④中在不停地消耗O2,所以④处O2浓度低于②
29.下图的甲、乙、丙、丁4个实验中,燕麦胚芽鞘能继续伸长生长的是
A.甲、乙、丁 B.甲、乙、丙 C.甲和丙 D.只有甲
28.右图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根生长发育影响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点是促进根生长的浓度
B.b、c点对应的均是促进根生长的浓度
C.e点对应的是促进根生长的浓度
D.a、d点所示生长素的浓度是相同的
27.下图甲是大肠杆菌在100mL葡萄糖培养液中的生长曲线,在d点时加入200mL乳糖培养液,大肠杆菌随后可能的生长曲线如乙图的①、②、③、④所示。据所学知识分析,你认为最可能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6.用基本培养基对某种细菌进行培养,定时测试细胞数目,并在a、b两点分别加入2种营养物质,甲和乙是细胞中两种酶的含量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a点加入的营养物质代替了乙酶的作用
B.b点加入的物质能抑制乙酶的合成
C.甲和乙两种酶都是组成酶
D.甲酶的合成除了受基因的控制,还受诱导物的诱导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