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4.右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两种物质的运输方式,下列对细胞膜结构采f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细胞膜的化学成分是C:H、O、N
B.由②可知细胞膜是双层膜
C.a物质进入细胞是自由扩散,b物质进入
细胞是主动运输
D.若I侧为肠道,那么II侧则是毛细血管腔
3.关于人体癌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癌变主要是因为人体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
B.癌细胞比所有正常细胞分裂周期长、生长快
C.有些病毒能将其基因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从而诱发人的细胞癌变
D.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和表面的物质都发生明显的变化
2.大肠杆菌某基因原有183对碱基,现经过突变,减为180对碱基(减少的碱基对与终
止密码子无关),它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与原来基因指导合成的蛋白质分子相比较,差异为
A、只差一个氨基酸,其他顺序不变
B、除长度相差一个氨基酸外,其他氨基酸顺序也有改变
C、长度不变,但顺序改变
D、A、B都有可能
1.细胞分化的主要机制是
A.由于遗传物质的改变 B.由于基因的重组
C.转录水平的控制 D.翻译水平的控制
41.(现代生物技术专题,15分)
干扰素是能够抑制多种病毒复制的抗病毒物质。科学家利用基因工程技术从人的T淋巴细胞中提取干扰素基因转入羊的DNA中,培育出羊乳腺生物发生器,使羊乳汁中含有人体干扰素。请回答:
(1)科学家将人的干扰素基因与乳腺蛋白基因的______________等调控组件重组在一起,通过显微注射等方法,导入哺乳动物的___________细胞中,然后,将该细胞送入母体内,使其生长发育成为 动物。
(2)在该工程中所用的基因“剪刀”是 。将人体干扰素基因“插入”并连接到羊体细胞DNA上所需要的酶是 。人体干扰素基因之所以能“插入”到羊的DNA内,原因是 。
(3)请在下框中画出某DNA片段被切割形成黏性末端的过程示意图。
(4)如何检测和鉴定人的干扰素因素已被成功导入羊体内?请写出两种方法:
、 。
(5)为了使T淋巴细胞在体外产生大量的干扰素,有人进行了实验,可是当将T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繁殖了几代后,细胞分裂就停止了。请你用细胞工程的方法,以小鼠为实验对象,提出一个既能使T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繁殖,又能获得大量小鼠干扰素的实验设计简单思路:
____ ___
08届高三第二次调研考试
40.(生物技术实践,15分)本题有A、B两小题
A题.基因型为AaBb的水稻(24条染色体)的花药通过无菌操作,接入试管后,在一定条件下培养形成试管苗。
(1)愈伤组织是花粉细胞不断分裂后形成的不规则的细胞团,愈伤组织形成中,必须从培养基中获得 和小分子有机物等营养物质。
(2)要促进花粉细胞分裂生长,培养基中应有 和 两种激素。
(3)愈伤组织分化是指愈伤组织形成芽和根,再由芽发育成叶和茎。这一过程必须给予光照,其原因是 ① ② 。
(4)试管苗的细胞核中含有 条脱氧核苷酸链。
(5)培育成的试管苗可能出现的基因型有 。
B题.乙醇等“绿色能源”的开发备受世界关注。利用玉米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大致流程为:
(1)玉米秸秆预处理后,应该选用__ __进行水解,使之转化为发酵所需的葡萄糖。
(2)从以下哪些微生物中可以提取上述酶?________(多选)
A.酿制果醋的醋酸菌 B.生长在腐木上的霉菌
C.制作酸奶的乳酸菌 D.生产味精的谷氨酸棒状杆菌
E.反刍动物瘤胃中生存的某些微生物
(3)若从土壤中分离生产这种酶的微生物,所需要的培养基为___ ___(按功能分),培养基中的碳源为___________ 。
(4)从生物体提取出的酶首先要检测 _______ ,以便更好地将酶用于生产实践。在生产糖液的过程中,为了使酶能够反复利用,可采用___________技术。
(5)发酵阶段需要的菌种是_________,生产酒精是要控制的必要条件是________ 。
39.(8分)研究表明,细胞分裂素可以延缓叶片的衰老。生物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通过实验检验生长素是否也具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请你利用离体的叶片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1)实验目的:探究生长素是否具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2)实验原理:离体的叶子会逐渐衰老,叶片变黄,使用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处理之后,可以显著地延长保绿时间,推迟离体叶片衰老。
(3)材料用具:足够数量的植物离体叶片、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所需的相关器材和用具。
(4)实验步骤(写出实验的思路即可):
(5)结果预测和结论:
注意:40、41题为选做题,考生只能选做一题。
38.(7分)下面是关于果蝇对DDT抗药性的进化实验:
实验一 将一个果蝇群体(第一代)饲养到一定规模后,用涂有a浓度DDT的玻璃片处理,将成活下来的果蝇后代(第二代)继续饲养到一定规模后用2a浓度的DDT处理,将存活下来的果蝇后代(第三代)用3a浓度的DDT处理……用同样的方法逐代将DDT浓度增加1a处理果蝇。到第15代时,DDT浓度增加至15a,仍有能抗15a浓度DDT的果蝇存活。因此,实验者认为,果蝇的变异是“定向的”,即是在环境条件(DDT)的“诱导”下产生的,并且认为,该实验证实了拉马克“用进废退学说”的正确性。 另有学者发现了“实验一”设计的缺陷,怀疑实验一得出的结论的科学性。因而设计了实验二.
实验二 将若干雌雄果蝇分别饲养成若干个家系,此为第一代,然后将每个家系分成两半,用a浓度的DDT分别处理每个家系的一半。然后在有果蝇存活的家系的另一半果蝇中,再培养若干个家系(第二代),将每个家系分成两半,用2a浓度的DDT处理每个家系的一半。在有果蝇存活的家系的另一半中,再培养若干个家系的一半……用同样的方法逐代将DDT浓度增加1a处理果蝇。到第15代时,DDT浓度增加至15a,也产生了能抗15a浓度DDT的果蝇群体。然而这些具有抗性的果蝇的父母及其祖先并没有接触过DDT。
通过实验二的分析后,你认为:
⑴ DDT对果蝇变异所起的作用不是“诱导”,而是____________,果蝇种群的进化是定向的,而果蝇个体的变异是____________的,果蝇抗药性的产生在环境变化(DDT处理)之__________(前、中、后)。
⑵ 通过对实验一和实验二的比较分析,你认为实验一得出不正确结论的原因是什么?
37.(8分)人类ABO血型资料如表:
血型 |
基因型 |
红细胞表面的抗原 |
A |
IAIA、IAi |
只有A抗原 |
B |
IBIB、IBi |
只有B抗原 |
O |
ii |
A、B两种抗原均没有 |
AB |
IAIB |
A、B两种抗原均有 |
(1)基因i变成基因IA或IB的现象在遗传学上称为___ _____,该现象发生的本质原因是DNA分子中发生了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在人类进化过程中,某与世隔绝的小岛上,基因IA在种群中出现的比例逐渐加大,而基因i在该种群中出现的比例逐渐减小,那么该种群具有________基因的个体容易在当时的环境中生存,基因i在该种群中出现的比例叫做___ _____。
(3)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合成来控制人的性状,基因IA控制人体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过程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过程,参与该过程的核苷酸共有________种。
(4)若一个家庭中,一个A型血女子甲与一个B型血男子乙结婚后生下两个孩子均为O型血,则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是O型血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
36.(6分)在一个海岛上,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Ww),连生的脚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则游泳能力较弱。若开始时,连趾和分趾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海龟数量增加到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容易从海水中得到食物,分趾的海龟则不易获得食物而饿死;若干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成W为0.2,w为0.8。请问:
(1)该种群中所有海龟所含的基因称为该种群的________。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海龟种群中连趾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________;分趾的海龟中杂合子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________。
(2)导致海龟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发生了生物进化?请简述理由。
(4)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产生了新的物种?请简述理由。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