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9.已知玉米(2N:20),高秆、易倒伏(D)对矮秆、抗倒伏(d)为显性, 抗病(R)对易感病(r)为显性,控制上述两对性状的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两个纯合的玉米品种甲(DDRR)和乙(ddrr)杂交得F1。右图为F1代植株一个正在分裂细胞的部分染色体(即与上述两对基因有关的染色体)组成,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细胞发生过基因突变 B.该细胞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正常情况下,2号染色体上有r基因 D.该细胞中有4个染色体组
8.植株的顶端切除后,在切口处涂以生长素,结果发现,激活了有机物的运输系统,光合作用产物向涂有生长素的部位积累。科学家由此推测生长素影响了某种离于的跨膜运输.这种离子最可能是
A.P03- B.K+ C.Na+ D.Ca2十
7.从某植物上获得如图所示的豆荚,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图示的豆荚是由一个子房发育而采的
B.形成图示的结果至少需要五粒花粉
C 该植物的于代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图中的③
D.使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可使②与③一样
6.a和b属于同一动物体内的两个细胞,通过对其核内DNA分子含量的测定,发现a细胞中DNA含量是b细胞的两倍,最可能的解释是
A a是正常体细胞,b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的细胞
B.a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b是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
C.a是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b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
D.a处于有丝分裂中心体相互分离时,b处于次级性母细胞中染色体移向两极时
5.下列关于动物实验与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摘除公鸡的睾丸,并将母鸡的卵巢移植给它,它就能生蛋
B.破坏幼小蝌蚪的垂体,只要还有甲状腺,它就能变成青蛙
C.摘除幼犬的胸腺,它将丧失部分细胞免疫
D.破坏猫的大脑与小脑,它的体温还能基本恒定
4.下列关于各种动物行为形成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小雄鼠注射睾丸酮后会表现出交配行为
B.蜘蛛织网是由一系列非条件反射串联而成的条件反射
C 刚孵出的小天鹅跟着母天鹅游水是先天性的行为
D.遇到红灯就刹车、望梅止渴均属于人的本能
3.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QB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B.卵巢分泌的孕激素可促进乳腺发育且能调控照顾幼仔的行为
C.幼年缺少生长激素患侏儒症是因为蛋白质合成不足和骨的生长缓慢
D.地方性甲状腺肿是由于长期缺碘导致促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而引起的
2.下图表示某些生物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 a图可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B. b图可表示人红细胞分裂的某个时期
C. c图细胞分裂后将产生1个次级卵母细胞和1个极体
D. d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单体
1.在植物体内,主要分布于生长旺盛部位的激素有
A.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 B.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
C.细胞分裂素、赤霉素、乙烯 D.脱落酸、乙烯、赤霉素
38、(10分)
利用动物乳腺生产产品的技术称为动物乳腺反应器技术。1987年美国科学家戈登(Gordon)等人首次从小鼠的乳汁中获得了一种医用蛋白质──tPA(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开辟了基因工程产品生产的新方式。2005年我国青岛“崂山奶山羊乳腺生物反应器的研制”项目通过鉴定,该项目生产的药用蛋白具有表达效率高、成本低、安全性高、易于分离纯化的优点,可产生β-干扰素(抗病毒抗肿瘤药物)、乙肝表面抗原(乙肝疫苗)、抗凝血酶Ⅲ(抗血栓药物)等医药产品,造福人类健康。请根据这一科技成果的研究过程回答问题。
(1) 该项目研究过程中,科研人员利用合成上述药物的三种基因成功构建了含有目的基因、 、终止子和 的基因表达载体,然后用
技术导入山羊胚胎细胞中,并获得了含有这三种基因的细胞株。导入前必须对山羊胚胎进行
鉴定。
(2)提取上述细胞的细胞核,转移到去核的卵细胞内,然后构建重组胚胎,再将这种胚胎移入代孕母羊体内,则可产出能生产这三种药物的奶山羊。此过程中,要用去核的卵细胞作为受体,其原因是 ;在移入代孕母羊体内前,采用 方法可提高繁殖率,获得来自同一胚胎,有相同遗传性状的多只奶山羊。
(3)请列举这一科技成果的研究过程运用了哪些现代生物科学技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项目成功通过鉴定的关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