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0.(1)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称为溶血性贫血;(2)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亦可导致严重发病;(3)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它们依次属于
①过敏反应 ②自身免疫病 ③免疫缺陷
A.②③① B.①③② C.①②③ D.③①②
19.哮喘是世界性顽症,哮喘的生化接触点潜伏在淋巴细胞中。下图为人的淋巴细胞的体液免疫图解,请分析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②为B细胞 B.细胞⑤产生的物质为球蛋白
C.细胞⑤为靶细胞 D.阶段Ⅳ、Ⅴ为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
18.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下列有关论述,不正确的是
A.非特异性免疫是与生俱来的一种天然防御功能
B.能识别抗原的细胞有: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记忆细胞、效应B细胞
C.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D.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
17.下列关于细胞免疫发生过程的叙述中,不可能的一项是
A.抗原侵入机体后,被吞噬细胞处理,使内部的抗原决定簇暴露
B.被吞噬细胞处理的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
C.T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之后,形成效应T淋巴细胞和部分记忆细胞
D.效应T淋巴细胞产生抗体,抗体和抗原结合产生免疫反应
15.在光照下,供给玉米离体叶片少量的14CO2,随着光合作用时间的延续,在光合作用固定CO2形成的C3化合物和C4化合物中,14C含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 )16.下列与糖尿病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糖尿病患者逐渐消瘦,是因为其体内糖的氧化供能发生障碍,导致非糖物质分解加强
B.尿液中偶尔含有少量糖的人不一定是糖尿病患者,但尿液中持续含有较多糖的人则一定是糖尿病患者
C.糖尿病患者吃得多,是因为其体内的糖被大量排出体外,导致血糖含量过低
D.糖尿病患者的尿多,是因为具代谢旺盛,产生的水比一般人多
13.以某种胞内寄生的病原体去感染一种基因突变的小鼠后,比较突变小鼠与正常小鼠的死亡情况,结果如图一。感染该病原体后,进行两种小鼠体内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数目的测试,发现两种小鼠有明显差异;但是在感染前后突变小鼠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浓度都非常低。如果用识别该病原体的专一性抗体处理突变小鼠后,再进行感染实验,小鼠存活的结果如图二。则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A.两种小鼠被感染后,B淋巴细胞均能迅速增殖分化
B.突变小鼠被感染后,T淋巴细胞的功能是正常的
C.推测此突变可能发生在T淋巴细胞 D.推测此突变可能发生在B淋巴细胞
( )14毛细血管壁由单层上皮细胞组成。这层细胞所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A.血浆和淋巴 B.血液和组织液 C.组织液和淋巴 D.血浆和组织液
12.至今发现由禽鸟传给人体的禽流感病毒有三种:甲型H5N1、甲型H7N7、甲型H9N2。流感病毒的抗原结构分H和N两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可通过浆细胞(即效应B细胞)和T细胞产生抗体抵抗病原体,接种禽流感疫苗后,人可终生免疫
B.组成禽流感病毒的含氮碱基有A、G、C、T、U五种
C.禽流感病毒专营细胞内寄生,体液免疫对其不起作用
D.在人体内T淋巴细胞既要参与细胞免疫,又要参与体液免疫,与B淋巴细胞在功能上相互配合
11.右图表示人体血糖以反馈调节方式保持平衡的模式图(虚线表示神经调节)。以下判断不正确的是
A.C为肾上腺,物质b与物质c是协同作用
B.D是胰岛,c是胰高血糖素,d为胰岛素
C.C分泌的物质能升高血糖,B的分泌物能调控某些动物照顾幼仔
D.A能调节血糖平衡,但与体温调节无关
10、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是说法正确的是:
A.骨髓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分裂分化形成T淋巴细胞的过程体现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特点
B.效应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可以迅速的分泌出大量的抗体和淋巴因子消灭抗原
C.效应B细胞分泌的抗体主要吸附在皮肤、呼吸道、血液细胞等细胞表面,当抗原再次侵入时会发生强烈的免疫反应而消灭抗原
D.抗体仅能由效应B细胞分泌,因而效应B细胞是具有免疫效应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淋巴细胞
9.最近有学者研究发现,一种名叫AD-36的腺病毒是人体发胖的罪魁祸首!下列关于AD-36腺病毒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被AD-36腺病毒感染后,人体通过细胞免疫过程会产生对应抗体
B.AD-36腺病毒只激活人体的T细胞,引起机体细胞免疫
C.被AD-36腺病毒感染后,机体既发生体液免疫又进行细胞免疫
D.被AD-36腺病毒感染后的机体,能激活病毒的溶酶体酶而导致病毒DNA水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