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06920  206928  206934  206938  206944  206946  206950  206956  206958  206964  206970  206974  206976  206980  206986  206988  206994  206998  207000  207004  207006  207010  207012  207014  207015  207016  207018  207019  207020  207022  207024  207028  207030  207034  207036  207040  207046  207048  207054  207058  207060  207064  207070  207076  207078  207084  207088  207090  207096  207100  207106  207114  447348 

3.如果是单一变量,则看实验原理、实验操作、语言叙述等是否有错误

试题详情

2、再看是否单一变量:在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都必须一致,特别注意实验过程中是否会因添加试剂、或进行某个操作而引起控制条件的不一致性。例如研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则温度为变量。除单一变量温度外,其他条件应完全一样:实验对象的一致性。 等量性原则--每次实验所加试剂的量要相等。实验控制时间的一致性。实验条件的一致性。……

试题详情

1、首先看有无对照实验:如果无添加对照组,如果有→步骤2

试题详情

2、(1)Ⅰ.碘液    Ⅱ.叶肉、叶脉  (2) Ⅰ.光合作用的强度大于呼吸作用的强度Ⅱ.有可能,因为光合作用的强度有可能等于呼吸作用的强度Ⅲ.甲

试题详情

1、实验方法和步骤中的错误:第③步应在B试管中加入2 mL清水;第④步和第⑤步应作对调,以排除碘液对淀粉分解的影响。结论错误:本实验只能证明唾液对淀粉的分解作用,但不能证明具体分解后的产物是什么。

试题详情

4.结果、分析:

(1)根据实验结果提出合理解释(即实验结果的分析)

   这类题目理论知识一般是以高中生物教材上的有关理论为知识背景,但实验的材料、实验的方法和步骤往往是书本外的,题目的情境设置很新颖。但只要撩开新情境的面纱,抓住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结果,结合所学的理论知识,就不难得出正确的答案。

(2)根据实验原理和实验过程,推导实验结果 这类题目一般都是以已学过的知识背景作为设计题目的根据,重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A:解题关键:找到实验中隐藏的因果(逻辑)关系。

a.在严谨的实验中,“因同则果同,因不同则果不同”。

b.如果出现“因不同而果相同”,要具体分析:①如果因对立(即实验变量是“有”和“无”),则此“因”不是形成果的真正原因,即题中的实验变量对结果无影响。②如果因不对立,则两“因”中必有内在联系,即本质相同。

B:解题思路:

a.通过实验目的或步骤(根据单一因素不同)找出实验变量,将实验分为多个对照组;

b.由因找果,分析实验变量与结果间的逻辑关系,先得出正确结论(分结论);

c.再根据各对照组中得出的“分结论”,综合为“全面结论(总)”;

d.在验证性实验中,如果实验目的已知,可直接作为正确结论,但全面性要因对照组而定。

[例3].C4植物与C3植物的光合作用能力不同,这与它们的结构、生理有关。

(1)科学家发现C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叶片中只有叶脉的维管束鞘细胞内出现淀粉粒,叶肉细胞中没有淀粉粒;C3植物的情况正好相反。请你完成以下支持该发现的实验:

Ⅰ.选取天竺葵(C3植物)玉米(C4植物)为实验材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染色剂。

Ⅱ.实验前,先让天竺葵、玉米在光下照射几小时,分别摘取二者新鲜的正常叶片,经退绿处理后滴加染色剂,然后用肉眼观察,其被染色的部位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植物单个叶片的光合作用强度可用通气方式测定,如模式简图所示,将叶片置于同化箱中,在适宜的光照、温度条件下,让空气沿箭头方向流动。

Ⅰ.当B处气体的CO2浓度低于A处气体的CO2浓度时,说明                

Ⅱ.请判断A、B两处气体的CO2是否可能相等,并说明原因:               

Ⅲ.用上述方法,在各自适宜的条件下分别测定天竺葵、玉米的光合作用强度,结果如曲线图所示,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玉米的光合作用强度曲线。

试题详情

3.步骤及操作的分析、评价及改进:

(1)是否漏做某个实验步骤;(2)操作步骤是否颠倒;(3)操作方法是否正确。

[例]为证明“唾液淀粉酶对淀粉有消化作用”,某同学制订了下列实验方案。

(1)实验目的(略)(2)实验材料和用具(略)

(3)实验方法和步骤

①取2支试管,编号为A和B,各注入2 mL浆糊。

②用凉开水漱口后,用小烧杯收集唾液。

③向A试管内加入2 mL唾液。

④向2支试管中各滴加2滴碘液。

⑤将2支试管振荡后放在37℃水中恒温10 min。同时取出2支试管,观察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4)结论:唾液中含有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成麦芽糖。

该实验的方法和步骤以及结论有没有错误?如果有请指出并改正。 

试题详情

2.药品与试剂分析、评价及改进:药品与试剂的量、浓度、纯度等都是影响实验正确结果的重要因素,在进行实验分析时要逐一检查,不能忽视。

试题详情

实验分析题就是利用已有的生物学知识,从实验取材、药品试剂、步骤及操作、结果及预测等进行分析,从而正确解答有关内容。

评价及改进主要分析以下几点:1.实验原理及方法是否正确;2.实验步骤是否科学;3.有没有充分利用实验条件;4.有没有设置对照实验;5.有无更为简单的实验方案;6.实验能否顺利完成;7.实验的安全性如何。

1.实验取材分析、评价及改进:

选择实验材料是实验成功的关键,因此在实验分析时取材的分析往往是实验试题的内容之一。例如: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实验、可溶性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生长素的研究实验、甲状腺激素的有关实验中,都必须选择适宜的实验材料。

试题详情

2.(1)放入等量的清水和蝌蚪   乙缸喂未经处理的甲状腺激素和饲料  丙缸喂经50℃处理的甲状腺激素和饲料 (2) 蝌蚪发育成青蛙所需的时间的长短 

  (3)  ①甲>乙=丙,活性不变   ②甲>乙>丙,活性增强  ③甲=丙>乙,活性丧失  ④甲>丙>乙,活性减弱(以上比较均为蝌蚪发育成青蛙所需的时间)(4)蝌蚪的胚后发育为变态发育,发育期短,现象明显。

实验分析题型专题

实验分析类试题有两种题型,即解释实验现象、结果和根据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实验分析类试题与实验设计类试题虽然在题目形式和具体要求上有些差异,但在思考方法上非常相似,若有清晰的实验设计思路,往往也就具备了较强的实验分析能力。因此,实验分析类试题的解题基本步骤可参照实验设计类试题。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