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2004年广东,15)调查发现人群中夫妇双方均表现正常也能生出白化病患儿。研究表明白化病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判断下列有关白化病遗传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致病基因是隐性基因
B.如果夫妇双方都是携带者,他们生出白化病患儿的概率是1/4
C.如果夫妇一方是白化病患者,他们所生表现正常的子女一定是携带者
D.白化病患者与表现正常的人结婚,所生子女表现正常的概率是1
1.(2004年上海,16 ) 两杂种黄色籽粒豌豆杂交产生种子120粒,其中纯种黄色种子的数目约为 ( )
A.0粒 B.30粒 C.60粒 D.90粒
3、植物发育与遗传的关系:
① 植物无性生殖的后代基因型表现型与亲本一样,不遵循遗传定律。
② 植物有性生殖遵循遗传定律,果皮、种皮、基因型、表现型与母本相同;胚、胚乳的基因型表现型与雌雄亲本的减数分裂相关。
(观察不同性状种植的年数不同。)
课时15跟踪训练
2、判断基因型鉴定配子的方法:
① 用测交检验杂种F1基因型(特别用于鉴定动物,例鉴定某马是否为纯合子)。
② 判断性状显隐性 自交:观察后代是否出现性状分离(常用于鉴定植物基因型)。
杂交:观察F1表现型。
③ 配子的鉴定方法 花粉鉴定法(例糯性非糯性的染色)。
菌类单倍体时代的表现型(例红色面包霉的白色菌丝、红色菌丝)。
1、基因分离定律的细胞学基础:
等位基因分离一般在减Ⅰ后期,随同源染色体分开而分离。若四分体时期发生了互换等位基因,则等位基因的分离既有减Ⅰ后期又有减Ⅱ后期。
A A
A A a a D d A d a D
a a
D d D d D d A D a d
3、基本概念整理:
① 交配类:杂交、自交、测交、回交、正交、反交。
② 性状类: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显性的相对性状。
③ 基因类:等位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非等位基因、相同基因、复等位基因。
④ 个体类:表现型、基因型、纯合子、杂合子。
10.(1)G//C (2)减小 (3)①常 显 ②基因突变;遗传 ③1/6
课时15 基因的分离定律(二)
9.(21分) (1)不能确定。
①假设无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的基因型都为aa,每个交配组合的后代或为有角或为无角,概率各占1/2。6个组合后代合计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
②假设有角为显性,则公牛的基因型为aa,6头母牛可能有两种基因型,即从和Aa。从的后代均为有角。Aa的后代或为无角或为有角,概率各占1/2,由于配子的随机结合及后代数量少,实际分离比例可能偏离1/2。所以,只要母牛中具有Aa基因型的头数大于或等于3头,那么6个组合后代合计也会出现3头无角小牛,3头有角小牛。
综合上述分析,不能确定有角为显性,还是无角为显性。
(2)从牛群中选择多对有角牛与有角牛杂交(有角牛×有角牛)。如果后代出现无角小牛,则有角为显性,无角为隐性;如果后代全部为有角小牛,则无角为显性,有角为隐性。
10.2005年苏州市高三七校联考36遗传性乳光牙患者由于牙本质发育不良导致牙釉质易碎裂,牙齿磨损迅速,乳牙、恒牙均发病,4-5岁乳牙就可以磨损到牙槽,需全拔假装牙,给病人带来终身痛苦。通过对该病基因的遗传定位检查,发现原正常基因第三个外显子第45位原决定谷氨酰胺的一对碱基发生改变,引起该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合成终止导致患病。已知谷氨酰胺的密码子(CAA、CAG),终止密码(UAA、UAG、UGA)。请分析回答:
(1)正常基因中发生突变的碱基对是 。
(2)与正常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相比,乳光牙致病基因控制合成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 ,进而使该蛋白质的功能丧失。
(3)现有一乳光牙遗传病家族系谱图(已知控制乳光牙基因用A、a表示):
1 2
3 4 5
①乳光牙是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的 性遗传病。
②产生乳光牙的根本原因是 ,该家系中③号个体的致病基因是通过 获得的。
③若3号和一正常男性结婚,则生一个正常男孩的可能性是
跟踪训练答案:
1C 2 D 3 D 4 B 5 C 6 A 7 AB 8 CD
9.(2005年高考全国卷II理综),31 (21分)已知牛的有角与无角为一对相对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与a控制。在自由放养多年的一群牛中(无角的基因频率与有角的基因频率相等),随机选出1头无角公牛和6头有角母牛,分别交配,每头母牛只产了1头小牛。在6头小牛中,3头有角,3头无角。
(1) 根据上述结果能否确定这对相对性状中的显性性状?请简要说明推断过程。
(2) 为了确定有角与无角这对相对性状的显隐性关系,用上述自由放养的牛群(假设无突变发生)为实验材 料,再进行新的杂交实验,应该怎样进行?(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