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9.下列哪种现象属于特异性免疫
A.泪液中的溶菌酶可杀死沙眼衣原体
B.淋巴结内的吞噬细胞吞噬侵入人体内的链球菌
C.胃液中的盐酸可杀死部分进入胃内的细菌
D.体内的天花抗体能防御天花病毒
7.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
A.大脑皮层、下丘脑 B.下丘脑、大脑皮层
C.下丘脑、下丘脑 D.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8(08山东).2008年1月12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是:①体温下降 ②机体耗氧量降低 ③皮肤血管收缩 ④体温调节中枢生理性增强 ⑤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4.下图为某患者血糖含量的变化曲线,试判断注射的药品最可能是
A.胰岛素 B.胰高血糖素 C.醛固酮 D.抗利尿激素
5(08海南).给动物饮相同量的水,与对照组动物相比,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尿量减少的动物是
A.输入0.9%NaCl溶液的动物 B.患糖尿病的动物
C.切除下丘脑的动物 D.摄入过多食盐的动物
6(08理综Ⅰ) .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白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
B.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
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
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3.一个健康的人若进食较多的糖和食盐,那么他排出的尿液中所含葡萄糖和盐分的量是
A.两者均未增多 B.两者均增多
C .盐增多,糖未增多或没有 D.糖增多,盐未增多或没有
1(08宁夏).长时间运动引起机体缺氧时,血液pH的变化趋势、引起pH变化的物质、能起缓冲作用的物质分别是
A.降低、CO2、Na2CO3 B.降低、乳酸、NaHCO3
C.升高、CO2、H2CO3 D.升高、乳酸、NaHCO3
2.调节人体水和无机盐平衡最重要的器官是
A.汗腺. B. 肾 C.大肠 D.肺
⑶35S标记的蛋白质来自 ,可用于 。
⑷整个实验能够证明: 。
17.为验证“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一位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第一步:从有荚膜肺炎双球菌中提取DNA
第二步:用提取的DAN培养无荚膜肺炎双球菌
预期结果:无荚膜的肺炎双球菌转化成有荚膜的肺炎双球菌
实验结论: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我们认为,上述实验步骤的设计欠严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请回答:
(1)上述实验步骤设计的不严谨之处是:
①
②
③
(2)为达到该实验的目的,你对上述实验步骤的补充是:
①
②
16. 将大肠杆菌的核糖体用15N标记,并使该菌被噬菌体感染,然后把大肠杆菌移入含有32P和35S的培养基中培养,请回答:
⑴由实验得知,一旦噬菌体侵染细菌,细菌细胞内迅速合成一种RNA,这种RNA含有32P,而且其碱基能反映出噬菌体DNA的碱基比例,而不是大肠杆菌DNA的碱基比例,此实验表明:32P标记的RNA来自于 。
15. 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实验过程如下:
A.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B.将有毒性的S型活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C.将加热杀死后的S型细菌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D.将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患败血症死亡。
结合我们所学知识,对这经典的实验,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S型细菌体内的转化因子实质上是细菌的_______________,且存在于细菌的细胞质中,即为细菌的_______________;细菌体内的这种具有侵染功能的结构,在基因工程中常被用作_______________。
(2)C和D对比可推断出S型细菌和R型细菌具有很近的_______________关系,S菌体内的转化因子能利用R菌提供的_______________等物质来合成自己的一切物质。
(3)当时实验时,对S菌的加热杀死过程,仅仅使菌体的_______________等物质产生变性,而体内的遗传物质_______________并没有真正被灭活。
(4)若用强酸、强碱或高压蒸汽处理S菌,转化实验能否成功________________
14.酵母菌遗传物质的载体包括 ( )
A.染色体 B.叶绿体 C.质粒 D.线粒体
1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生物界的丰富多彩,起决定作用的是DNA的多样性
B.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4种碱基配对方式的多样性
C.体现生物界多样性的是蛋白质的多样性
D.没有DNA的多样性,就没有蛋白质的多样性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