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6.某科研所为了开发痢疾疫苗,利用鼷鼠做了一系列生理实验。实验的步骤及结果如下表:
组别 |
第一次接种(灭活的痢疾杆菌) |
第二次接种(灭活的痢疾杆菌) |
抗体合成程度 |
甲 |
|
未接种 |
+ |
乙 |
|
|
+ + + + + |
丙 |
|
未接种 |
+ |
丁 |
|
|
+ |
戊 |
|
|
+ + + + |
说明 |
:正常鼷鼠
:幼年时摘除胸腺的鼷鼠 + :抗痢疾杆菌抗体的合成程度 |
请根据上表中的结果,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与甲组相比,乙组体内抗体合成程度明显高于甲组的原因是:鼷鼠第一次接种时产生了一定量的 , 当第二次接种时,其就会在体液免疫的 阶段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新的 ,进而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
(2)丁组与戊组对照,说明抗痢疾杆菌抗体的合成过程需要 细胞的帮助。与乙组相比,丁组抗体合成程度较低的原因是 。
(3)若将题中的病原体痢疾杆菌改为病毒,接种后正常鼷鼠往往先通过 途径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再通过 途径来彻底消灭。
(4)为验证T细胞是细胞免疫的细胞,请补全实验设计思路和结果:切除鼷鼠的胸腺后,移植异体器官,移植器官易保留在小鼠体内;
; 。
15.自然界中,某种生物某一基因及其三种突变基因决定的蛋白质的部分氨基酸序列如下:
正常基因 |
精氨酸 |
苯丙氨酸 |
亮氨酸 |
苏氨酸 |
脯氨酸 |
突变基因1 |
精氨酸 |
苯丙氨酸 |
亮氨酸 |
苏氨酸 |
脯氨酸 |
突变基因2 |
精氨酸 |
亮氨酸 |
亮氨酸 |
苏氨酸 |
脯氨酸 |
突变基因3 |
精氨酸 |
苯丙氨酸 |
苏氨酸 |
酪氨酸 |
丙氨酸 |
根据上述氨基酸序列推测这三种突变基因DNA分子最可能改变的是 ( )
A.突变基因1和2为-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B.突变基因2和3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C.突变基因1为-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2和3为-个碱基的增添
D.突变基因2为一个碱基的替换,突变基因1和3为一个碱基的增添
14.用放射性同位素分别标记U和T的培养基培养蚕豆根尖分生区细胞,观察其有丝分裂周期为20小时,根据这两种碱基被细胞利用的速率,绘制成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对此结果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
A.b点时刻,细胞正大量合成RNA
B.d点时刻,细胞中DNA含量达到最高值
C.c-e阶段,细胞内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D.处于a-c阶段的细胞数目较多
1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实验,检测温度对种子萌发速率的影响。他们在四个培养皿中放置湿滤纸,然后在每个培养皿中放了10粒小麦种子。将四个培养皿标号并放置于不同温度的黑暗环境中。培养皿1:10℃;培养皿2:15℃;培养皿3:20℃;培养皿4:25℃。每天记录各培养皿中种子萌发总数,持续进行2周。如果你是该小组的一员,你认为下列哪个表格最适合记录实验结果( )
A B C D
12.一位学生做出假设:将蚕豆种子置于土表会使其萌发率低于被埋的种子。该学生将10粒蚕豆种子埋在土壤下面,另10粒种子置于土壤表层。所得数据见右表。为证明这一结果的可信度,这位学生应 ( )
种子处理 |
萌发种子数 |
埋入土下 |
9 |
置于土表 |
8 |
A.得出结论,黑暗对蚕豆种子的萌发是必需的
B.修改假设
C.做出结论:光对种子的萌发是必需的
D.用大量种子来重复这一实验
11.下列各图是一位同学在观察植物根尖的装片时所画的四个图象。下面有关说法正确的( )
A.d细胞属于畸形分化
B.b细胞和c细胞都不可以用于观察叶绿体运动
C.图中a、b、c、d主要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
D.a细胞中的染色体比其它细胞中的染色体清晰
10.下列对有关曲线所表示的生物学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由甲图可知,CO2的含量直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
B.由乙图可知,B点以后,载体数量是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的限制因素之一
C.由丙图可知,缩短日照时间可促使A种植物提前开花
D.由丁图可知,B点后生长素对根的生长起抑制作用
9.下列各选项与所给模型不相符的是 ( )
A.若X表示种群数量,则①可能代表出生或迁入
B.若X表示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则②可能代表物种丰富度
C.若X表示胰高血糖素含量,则②可能代表胰岛素
D.若X表示T细胞数量,则①可能代表白细胞介素-2
8.用2 mol·L-1的乙二醇溶液和2 mol·L-1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浴某种
植物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积变化情况如下图
所示。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该细胞不可能是根尖分生区的细胞
B.AB段曲线表明细胞浓度在逐渐增大
C.BC段表明该细胞开始因失水过多而逐渐死亡
D.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代替乙二醇溶液,可
得到类似的结果
7.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对其说法不正确的有 ( )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1中内容物释放至2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选择透过性
C.2处的液体为组织液,含有能被3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D.1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处外表面分布着负电荷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