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8、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
|
A.铜与热的浓硫酸:Cu+4H++SO42- === Cu2++SO2↑+2H2O
B.在碳酸氢铵稀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NH4++ OH-= NH3·H2O
C.用氨水吸收过量的二氧化硫:NH3·H2O+SO2=NH4++HSO3-
D.氯化亚铁溶液中加入硝酸:2Fe2++4H++NO3-=2Fe3++2H2O+NO↑
7、下列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 K+、Na+、HCO3-、OH- B. Cl-、MnO4-、K+、Na+
C. SO42-、K+、Ba2+、NO3- D. ClO-、K+、I-、Na+
6、下列物质中,既能与某些金属和非金属反应,又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的是 ( )
A.CO2 B.Fe2O3 C.CuSO4 D.NO2
5、下列溶液中,不能区别SO2和CO2气体的是 ( )
①石灰水 ②H2S溶液 ③KMnO4溶液 ④溴水 ⑤酸化的Ba(NO3)2溶液 ⑥品红溶液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只有① D.①③
4、下面三幅图中,与胶体有关的是 ( )
① 长江三角洲 ②东方明珠夜景 ③树林中的晨曦
A.只有① B.只有② C.只有③ D.全部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尔是一个国际基本物理量 B.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 L C.氢的摩尔质量是2 g/mol D.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所含分子数相同 3、氮元素在地球上含量丰富,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下列叙述与氮元素的循环无关的是( ) A.工业合成氨的过程是固氮的过程 B.自然界中,氨是动物体特别是蛋白质腐败后的产物 C.为防止粮食、罐头、水果等食品腐烂,常用氮气做保护气 D.在电闪雷鸣的雨天,N2与O2会发生反应并最终转化为硝酸盐被植物吸收
1、如果你家里的食用油里混有水分,你将采用下列哪种方法分离( )
A.过滤 B.蒸馏 C.分液 D.萃取
25. 将32g含有杂质的铜样品(杂质不和硝酸反应)溶于足量一定浓度的硝酸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在标准状况下收集到气体体积为11.2L,将所得气体溶于水后体积减少了4.48L。回答下列问题:
(1)收集的气体成分是什么?物质的量是多少?
(2)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4. (10分)下图是一个制取氯气并以氯气为原料进行特定反应的装置。
(1)A是氯气发生装置,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开始时,先点燃A处的酒精灯,打开旋塞K,让Cl2充满整个装置,再点燃D处酒精灯,连接上E装置。Cl2通过C瓶后再进入D。D装置的硬质玻璃管内盛有炭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其产物为CO2和HCl。试写出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E处,紫色石蕊溶液的颜色由紫色变为红色,再变为无色,其原因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将E处烧杯中溶液改为澄清石灰水,反应过程中现象为________(选填序号)。
A.有白色沉淀生成
B.无明显的现象
C.先生成白色沉淀,而后白色沉淀消失
(5)D处反应完毕后,关闭旋塞K,移动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处仍有Cl2产生,此时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6分)用固体烧碱配制100 mL 1.0 mol/L的烧碱溶液。
(1)下列实验仪器中,应该更换的是 。(从下列选项选答,只填序号,本题下同)
A.托盘天平 B.50 mL烧杯 C.50 mL容量瓶 D.玻璃棒 E.胶头滴管
(2)用托盘天平称取 g烧碱;
①称量时,固体烧碱应该放在 。
A.托盘上 B.纸片上 C.表面皿 D.小烧杯
②称量烧碱的动作要迅速,原因是: 。
(3)下列操作中,会使所配制浓度偏高的是 。
A.定容时加水超过刻度线,多余的吸出 B.溶解烧碱的烧杯未洗涤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D.定容摇匀后液面下降又加水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