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乳酸菌的全部遗传信息都在它的核区DNA分子中
B.酵母菌在氧充足和缺氧的条件下,发酵产物是相同的
C.发酵罐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代谢产物的形成都与pH有关
D.人工诱变、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都对微生物进行定向改造
第Ⅱ卷(共80 分)
33.在适宜条件下,将大肠杆菌接种在含有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液中培养,并随时测定培养液中葡萄糖、乳糖的浓度以及菌体数量和诱导酶的合成量,所得结果绘成右图。图中表示菌体细胞中诱导酶合成量的曲线为
A.a B.b C.c D.d
34下列对谷氨酸棒状杆菌发酵生产谷氨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运用连续培养技术可以保证菌种较长时间的高速生长
B.将培养液中的C:N比控制在4:1,有利于提高产量
C.培育出不能合成谷氨酸脱氢酶的菌种,可阱提高产量
D.发酵过程中pH呈酸性,代谢产物将会是琥珀酸
32.下列物质、结构和生理活动具有特异性的有
①抗原②限制性内切酶 ③微生物初级代谢产物 ④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 ⑤细菌菌落 ⑥tRNA ⑦大豆根瘤菌侵染豆科植物
A.①②④⑤⑥ B.①②③④⑤⑥⑦
C.①②④⑤⑥⑦ D.①②③⑤⑥⑦
31.通过细胞工程生产单克隆抗体时,要涉及到以下三个筛选过程:①在特定培养基中筛选出杂交瘤细胞②选出能产生抗体的效应B细胞③选出能产生特定抗体并能大量增殖的细胞群。这三个过程的先后次序是
A.②③① B.③①② C.②①③ D.①③②
30.DNA探针监测饮水中病毒、培养分解四种烃类的超级细菌、制造单细胞蛋白,依次是下列哪项生物工程技术取得的成果
①基因工程②细胞工程③发酵工程
A.①①③ B.①②① C.②②① D.①②③
29.关于细胞全能性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大量的科学事实证明。高度分化的植物体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B.细胞内含有个体发育所需全部基因是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内在条件
C.通过植物组织培养得到的试管苗或人工种子,是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表现全能性的结果
D.通过动物细胞培养获得细胞株或细胞系,表明了动物体细胞也具有全能性
28.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体外迅速扩增DNA片段的技术。PCR过程一般经历下述三十多次循环:95℃下使模板 DNA变性、解链→55℃下复性(引物与DNA模板链结合)→72℃下引物链延伸(形成新的脱氧核苷酸链)。下列有关PCR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变性过程中破坏的是DNA分子内碱基对之间的氢键,也可利用解旋酶实现
B.复性过程中引物与DNA模板链的结合是依靠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完成
C.延伸过程中需要DNA聚合酶、ATP、四种核糖核苷酸
D.PCR与细胞内DNA复制相比所需要酶的最适温度较高
27.下表关于基因工程中有关基因操作的名词及对应的内容,正确的组合是
|
供体 |
剪刀 |
针线 |
运载体 |
受体 |
A |
质粒 |
限制性内切酶 |
DNA连接酶 |
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 |
大肠杆菌等 |
B |
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 |
DNA连接酶 |
限制性内切酶 |
质粒 |
大肠杆菌等 |
C |
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 |
限制性内切酶 |
DNA连接酶 |
质粒 |
大肠杆菌等 |
D |
大肠杆菌等 |
DNA连接酶 |
限制性内切酶 |
提供目的基因的生物 |
质粒 |
25.用动物细胞工程技术获取单克隆抗体,下列实验步骤中错误的是
A.将抗原注入小鼠体内,获得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
B.用纤维素酶处理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
C.用聚乙二醇作诱导剂,促使能产生抗体的B淋巴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融合
D.筛选杂交瘤细胞,并从中选出能产生所需抗体的细胞群,培养后提取单克隆抗体
26t利用细胞工程方法,以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为抗原制备出单克隆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用纯化的核衣壳蛋白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为单克隆抗体
B.体外培养单个效应B细胞可以获得大量针对SARS病毒的单克隆抗体
C.将等量效应B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混合,经PEG诱导融合盾的细胞均为杂交瘤细胞
D.利用该单克隆抗体与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方法可诊断出病毒感染者
24.下列关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培养基中添加蔗糖的目的是提供营养和调节渗透压
B.培养基中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影响愈伤组织的生长和分化
C.离体器官或组织的细胞都必须通过脱分化才能形成愈伤组织
D.同一株绿色开花植物不同部位的细胞经培养获得的愈伤组织基因型一定相同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