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4.下列氯化物中,能直接利用金属与稀盐酸反应得到的是( )
A.FeCl3 B.CuC12 C.MgCl2 D.AgCl
3.下列关于碱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熔沸点从锂到铯逐渐降低 B.随核外电子层数递增,单质密度依次增大
C.Li在氧气中燃烧生成Li2O2 D.碳酸铯受热易分解
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氯水 B.盐酸 C.碘酒 D.NaCO3·10H2O
1.18世纪70年代,瑞典化学家舍勒在研究一种白色的盐时发现,在黑暗中此盐并无气味,而在光照时开始变黑并有刺激性气味,此盐是( )
A.AgF B.AgCl C.AgBr D.AgI
21.(8分) 右图为某市售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部分数据。
(1) 现用该浓盐酸配制200 mL 5 mol·L-1的稀盐酸。需要用量筒量取上述浓盐酸的体积为 ▲ mL。
(2)现把1.1 g铝、铁混合物溶于200 mL 5mol/L盐酸中,反应后H+ 的浓度变为4.6mol/L(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该混合物中铝、铁的物质的量分别是多少?
▲
西亭高级中学09-1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
20.(10分)化学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能源、环境、材料以及日常生活等都离不开化学。
(1)硅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请你举出两种含硅的材料名称 ▲ ;铝制品因为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而经久耐用,但是该氧化膜易被酸碱破坏,若将氧化铝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2)氯气用于漂白、消毒时,能起漂白、消毒作用的物质是 ▲ (写化学式)。缺铁性贫血患者应补充Fe2+,通常以硫酸亚铁的形式,而硫酸铁则没有这种药效。当用硫酸亚铁制成药片时外表包有一层特殊的糖衣,这层糖衣的作用是 ▲ 。
(3)酸雨有很大危害,有学者提出利用 Fe 2十、Fe3十等离子的催化作用,常温下将SO2氧化成SO42一而实现SO2的回收利用。为检验回收样品中是否有SO 生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上述方案是否合理?答 ▲ ,你的理由是 ▲ 。
19.(10分) 由Fe2O3、Fe、CuO、C、Al中的几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粉末,取样进行下列实验(部分产物略去)以初步确定其成分。
(1)取少量溶液A,加入过量氨水,有沉淀生成。过滤后向沉淀物中加入NaOH溶液,沉淀物的量无明显变化,说明样品中不含有的物质是 ▲ (填化学式)。
(2)写出反应Ⅰ中同时生成两种气体甲和乙的化学方程式 ▲ 。
(3)写出反应Ⅱ中生成红色固体b的离子方程式 ▲ 。
(4)气体甲和乙经过反应Ⅲ,反应后溶液中增加的一种离子是 ▲ (用离子符号表示)。
18.
(10分) 孔雀石主要含Cu2(OH)2CO3,还含少量Fe、Si的化合物,实验室以孔雀石为原料制备CuSO4·5H2O及CaCO3,步骤如下: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在未加入H2O2的溶液A中,存在的金属离子有Cu2+、Fe2+、Fe3+。若检验该溶液中Fe3+,你所选择的最合适的试剂是 ▲ (填代号)。
A.KMnO4 B.Fe粉 C. Na2CO3 D.KSCN
向溶液A中加入H2O2,H2O2在该反应中作氧化剂。实验室选用H2O2而不用Cl2作氧化剂除考虑环保因素外的另一原因是 ▲ 。
(2)实验过程中需要进行多次过滤操作,除烧杯、漏斗外,过滤操作还需用到另一玻璃仪器,该仪器在此操作中的主要作用是 ▲ 。
(3) 制备CaCO3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若实验过程中有氨气逸出、应选用下列装置 ▲
(填代号)回收。
17.(8分) 某一反应体系中,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五种物质,这五种物质分别是Cl2 、MnO2 、MnCl2 、H2O 、HCl(浓),其中Cl2、H2O均为生成物。
(1)五种物质中若有一种物质与其它四种物质不属于同一类,这种物质是 ▲ ,你的分类依据是 ▲ 。
(2) 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
(3) 若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 L,则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的数目为 ▲ 。
16.今有一混合物的水溶液,只可能含有以下离子中的若干种:K+、NH4+ 、Mg2+、Ba2+、Cl-、CO32 -、SO42 -。现取三份100 mL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1)第一份加入AgNO3溶液有沉淀产生
(2)第二份加足量NaOH溶液加热后,收集到气体0.04 mol
(3)第三份加足量BaCl2溶液后,得干燥沉淀6.27 g,经足量盐酸洗涤、干燥后,沉淀质量为2.33 g。
根据上述实验,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K+一定存在 B.100 mL溶液中含0.01 mol CO32 -
C.Cl-可能存在 D.Ba2+一定不存在,Mg2+可能存在
非选择题 共46分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