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08219  208227  208233  208237  208243  208245  208249  208255  208257  208263  208269  208273  208275  208279  208285  208287  208293  208297  208299  208303  208305  208309  208311  208313  208314  208315  208317  208318  208319  208321  208323  208327  208329  208333  208335  208339  208345  208347  208353  208357  208359  208363  208369  208375  208377  208383  208387  208389  208395  208399  208405  208413  447348 

3.某同学研究甲湖泊x深度的水体中生物的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具体操作如下:取三个相同的透明玻璃瓶a、b、c,将a玻璃瓶瓶体先包以黑胶布,再包以铅箔。然后,用a、b、c三个玻璃瓶从待测深度的水体中取水,测定瓶中水的氧含量。将a瓶、b瓶密封再沉人待测深度的水体中,经24小时取出,测定两瓶中水的氧含量,结果如图所示。则24小时侍测深度的水体中,生物光合作用和有氧呼吸情况的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24小时待测深度水体中生物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是Vmol/瓶

  B.24小时待深度水体中生物光合作用实际产生的氧气量是Kmol/瓶

  C.24小时待测深度水体中生物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是K-V mol/瓶

  D.24小时待测深度水体中生物光合作用实际产生的氧气量是K-V mol/瓶

4·链霉素能与原核生物核糖体上的S12蛋白质结合,从而阻止了基因表达中的翻译过程。现有一种细菌,其S12蛋白质上有一个氨基酸种类发生改变,导致S12不能与链霉素结合。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细胞内S12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可能发生了改变

  B.S12蛋白质变化的原因是因为细胞内tRNA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C.链霉素是抗此种细胞的特效药

  D.S12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改变是链霉素长期作用的结果

试题详情

2.右图表示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并传递抗原的过程:图中TMHC-Ⅱ分子是一种特异的糖蛋白,它能与抗原(图中的a)结合形成抗原一MHC一Ⅱ复合体,移动到细胞的表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a能被效应B细胞特异性识别

 B.受刺激活化的②将产生淋巴因子

  C.MHc一Ⅱ分子从内质网腔到达细胞表面共穿过6层膜

D.只有3种细胞器与MHC一Ⅱ分子的合成、加工、运输和外排过程有关

试题详情

1.下列坐标曲线中,a、b所表示的含义正确的是

A.图甲中a、b点酶的结构、功能相同   B.图乙中a、b点生长素的生理效应相同

C.图丙中a、b点细胞的代谢强度相同   D.图丁中a、b点细菌的繁殖速率相同

试题详情

31、(12分)最近有科研工作者分离到了一种能分解竹纤维的微生物,这种微生物能高效分解竹纤维产生葡萄糖,再利用葡萄糖发酵生产生物燃料酒精,以解决一部分生物燃料不足问题,很有市场前景。

(1)微生物能利用竹纤维是因为其能分泌_______酶等。如果在显微镜下观察该种竹纤维的微生物,发现其细胞结构中无完整的细胞核,则该微生物属于___________,从它在生态系统中的功能看属于____________。

(2)完成下列操作步骤:

①土壤取样: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采集土样。

②制备培养基:培养基的基本成分中有碳源 、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其中的碳源以_____________代替。将配制好的培养基、接种用具等进行     处理。

③选择培养:将采集来的样品采用____________法,在酒精灯火焰旁接种到培养基中,置于恒温箱中培养一段时间。

(3)如果分离得到的纤维素分解菌,不能高效分解竹纤维产生葡萄糖。则可以通过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技术获得高效纤维素分解菌。

试题详情

30、(21分)用某种大小相似的农作物绿色叶片,分组进行实验:已知叶片实验前的重量,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暗处理1小时,测其重量变化;立刻再光照1小时(光强度相同),再测其重量变化。得到如下结果:

组别




温度
27℃
28℃
29℃
30℃
暗处理后的重量变化(mg)*
-1
-2
-3
-4
光照后的重量变化(mg)*
+3
+3
+3
+2
* 指与暗处理前的重量进行比较,“-”表示减少的重量值,“+”表示增加的重量值

请回答问题:

  (1)假如叶片的重量变化都是光合作用所合成的有机物的量,请根据表中所测数据情况在左边的坐标图中画出光合作用实际合成有机物量的曲线。

  (2)从上面所画的坐标曲线可以看出,在相同光照强度下,温度从27℃升到30℃的过程中,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______。但超过

29℃后的一定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增加的幅度________,可能影响的外界因素有____________等。

  (3)有人认为在相同日温(较适宜)下,夜温低于0℃或高于20℃时,绿叶蔬菜的产量都不理想。请你设计实验,探究日温在29℃夜温控制在多少度范围时,人工大棚中种植绿叶蔬菜,收获的绿叶蔬菜产量较高(怎样控制温度不作要求)。

  ①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的方法步骤:

第一步:取同种的、枝叶数量、大小、重量和健康状况等相同(或相近)的绿叶蔬菜幼苗若干,均分5组;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结果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29、(21分)在牧草中,白花三叶草有两个稳定遗传的品种,叶片内含氰(HCN)的和不含氰的。现已研究查明,白花三叶草的叶片内的氰化物是由体内的前体物质经过复杂的生化途径转化而来。其中基因D、H分别决定产氰糖苷酶和氰酸酶的合成,基因d、b则无此功能。现有两个不产氰的纯合亲本杂交,F1全部产氰,F1自交得F­2,F2中有产氰的,也有不产氰的。现用F2中各表现型的叶片提取液作实验,实验时在提取液中分别加入含氰糖苷和氰酸酶,然后观察产氰的情况,结果记录于下表:

叶片
表现型
提取液
提取液中加入含氰糖苷
提取液中加入氰酸酶
叶片Ⅰ
产氰
含氰
产氰
产氰
叶片Ⅱ
不产氰
不含氰
不产氰
产氰
叶片Ⅲ
不产氰
不含氰
产氰
不产氰
叶片Ⅳ
不产氰
不含氰
不产氰
不产氰

据表回答问题:

(1)  根据题干所给信息推测白花三叶草叶片内的氰化物产生的生化途径:

                            

(2)从白花三叶草的叶片内的氰化物产生的生化途径可以看出基因与生物性状的关系是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亲代两个不产氰品种的基因型是       ,在F2中产氰和不产氰的理论比为 

(4)叶片Ⅱ叶肉细胞中缺乏         酶,叶片Ⅲ可能的基因型是       _

_____________  。

(5)从代谢的角度考虑,怎样使叶片Ⅳ的提取液产氰?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详情

6.右图表示生态系统中不同的生物或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M表示基因多样性,a~d表示四种不同的植物,

则在剧烈变化的环境中最容易被淘汰的可能是b

B.若M表示物种丰富度,a~d表示四种不同的演替

阶段,则从光裸的岩地演替成森林的顺序依次为

acdb

C.若M表示种群个体数量,则森林生态系统的a~d四个种群中,b所处的营养级最低

D.若M表示种群密度,则a~d四种野生生物种内斗争最激烈的一定是b种群

试题详情

5.玉米植株的性别决定受两对基因(B-b,T-t)的支配,这两对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玉米植株的性别和基因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基因型
B和T同时存在(B__T__)
T存在,B不存在(bbT__)
T不存在(B__tt或bbtt)
性别
雌雄同株异花
雄株
雌株

A.基因型为BbTt的植株自交,后代的性别为雌雄同株异花、雄株和雌株,且分离比为9∶3∶3∶1

B.基因型为bbTt的雄株与BBtt的雌株杂交,后代中没有雄株

C.基因型为Bbtt的雄株与基因型bbtt的雌株杂交,后代全为雌株

D.基因型为Bbtt的雄株与基因型为bbtt的雌株杂交,后代的性别有雄株、雌株,且分离比为1∶1

试题详情

4.右图曲线显示一个处于安静状态的人在不同气温中,30min内流经皮肤血管的血液相对流量。据此判断,下列叙述错误是(   )

A.在AB段下丘脑活动加强                   

B.在AB段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

C.在CD段皮肤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加强

D.在D点以后需要及时补充水和无机盐

试题详情

3.为探究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着丝点的分裂与纺锤体是否有关,需要设置对照实验,最佳的设计方案是(   )

   A.用前期经秋水仙素处理和未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做对照

B.用后期经秋水仙素处理和未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做对照

C.用前期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和不分裂的细胞做对照

D.用后期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和不分裂的细胞做对照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