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西瓜消暑解渴,深受百姓喜爱,其中果皮深绿(G)对浅绿(g)为显性,大籽(B)对小
籽(b)为显性,红瓤(R)对黄瓤(r)为显性,三对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遵循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已知西瓜的染色体数目2n=22,请根据图14所示的几种育种方法
的流程图回答有关问题:
(注:甲为绿皮黄瓤小籽,乙为白皮红瓤大籽,且甲乙都能稳定遗传)
(1)通过①过程获得无子西瓜A时用到的试剂1是 。
(2)②过程常用的试剂2是 ,而后通过③过程得到的无子西瓜果实B与
通过①过程获得无子西瓜A从产生变异的来源的区别是 。
(3)若甲乙为亲本,通过杂交获得F1,F1相互授粉得到F2,该过程的育种方式为 。
(4)经由⑧过程获得的单倍体植株中拥有的染色体数是 。
2.(8分)某生物兴趣小组探究药物对神经传
导的影响,设计以下实验:其中下图为反
射弧的模式图,X、Y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
位点,Z为突触间隙。请同答下列问题:
(1)图中A为 ,C是 。
(2)如果在Y处的膜外安放如图所示的灵敏电
流计,给予X点一个强刺激,电流计指针
发生 次偏转。(2分)
(3)某种药物可以阻断青蛙屈肌反射活动。
将药物放在X,刺激Y,肌肉收缩:将药物放住Z,刺激Y,肌肉不收缩。该实验结
果证明这种药物住神经系统中仅对兴奋在 有阻断作用。
(4)某人体内产生一种抗体,这些抗体与肌细胞膜上的相应递质的受体结合并使其失活,
导致患者肌肉萎缩,说话和吞咽苦难,最后因呼吸障碍而死亡。此人所患疾病属于
哪种免疫疾病? 。
(5)某种药物能够阻止神经递质的分解,若将此药物放在Z,自己Y,预计突触后的神经
元将发生 。(2分)
35.下图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A、B为有关的
物质 ( )
A.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机体后,T细胞细胞周期变短
B.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依赖B物质,B物质的化学本质是脂类
C.T细胞成熟与骨髓,它在人体免疫应大众具有识别、呈递抗原及增殖分化的功能
D.A物质为抗体,最终将禽流感病毒H5N1清除
第Ⅱ卷 (共55分)
34.人类Rh血型有Rh+和Rh-两种,分别由常染色体上显性基因R和隐性基因r控制。Rh+
的人有Rh抗原。Rh-人无Rh抗原。若Rh+胎儿的Rh抗原进入Rh-母亲体内且使母体产
生Rh抗体,随后抗体进入胎儿体内则引起塔尔血液凝集和溶血;若这位Rh母亲又怀一
Rh+胎儿,下列对这两胎儿的相关基因型及血液凝集和溶血程度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
① 相关基因型与父亲的一定相同
② 相关基因型与父亲的不一定相同
③ 两胎儿血液凝集和溶血程度相同
④ 第二胎儿血液凝集和溶血程度比第一胎儿严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3.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
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
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 )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32.2008年1月12日我国科考队员登上了南极“冰盖之巅”。他们生理上出现的适应性变化
是 ( )
① 体温下降 ② 机体耗氧量降低
③ 皮肤血管收缩 ④ 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性增强
⑤ 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
A.①③④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31.对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不正确的分析是 ( )
A.下丘脑是内分泌的枢纽,又是神经中枢,但受大脑皮层控制
B.下丘脑、垂体也能分泌激素,如下丘脑分泌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
C.甲状腺的分泌物增多时,可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活动
D.当人体饮水不足或食物过咸时,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减少
30.下图为反射弧示意图,其中E表示感受器、A表示效应器。以下
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①处进行电刺激,则在A、E处均能测得膜电位变化
B.②处进行电刺激,则该处膜内电位将由正电位变为负电位
C.②处进行电刺激,则B处将会出现兴奋传导的现象
D.①处进行电刺激,能引起C处释放递质、传导兴奋
29.下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该图示可以说明神经系统可调控内分泌系统的活动
B.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内分泌腺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C.①过程既有电信号的传导有可能有化学信号的传导
D.如果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则⑥的增加可引起③和④的增加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