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7、(10分,每空1分)
(1)____ __,___ , ___。
(2)______ 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 , _
(4) , ,
26、(4分,每空1分)
(1)____ __,___ ___。
(2)______ 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_
34、(9分)为扩大可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黄河三角洲等盐碱地的开发利用备受关注。我国科学家应用耐盐基因培育出了耐盐水稻新品系。
|
(2)将重组DNA分子导入水稻受体细胞的常用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和 法。
(3)由导入目的基因的水稻细胞培养成植株需要利用 技术,该技术的核心是 。
(4)为了确定耐盐转基因水稻是否培育成功,既要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 做探针进行分子杂交检测,又要用 方法从个体水平鉴定水稻植株的耐盐性。
(5)图乙是该耐盐基因表达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图中3和4的核苷酸相同否? ,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江苏省丹阳高级中学2008-200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
生物试卷
33、(5分)在一个海岛上,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Ww),连生的脚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则游泳能力较弱。若开始时,连趾和分趾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海龟数量增加到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容易从海水中得到食物,分趾的海龟则不易获得食物而饿死,若干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成W为0.2,w为0.8。请问:
(1)该种群中所有海龟所含的基因称为该种群的 。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海龟种群中连趾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 。
(2)导致海龟种群的基因频率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种基因频率的改变,是否产生了新的物种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
32. (7分)下图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过程。据图回答:
(1)比较图一与图二,所需要的条件除模板有所不同之外, 和 也不同。
(2)与图一中A链相比,C链特有的化学组成是 。
(3)图三所示的是遗传信息传递的规律,被命名为 。图三中可在人体正常细胞内发生的过程有 。(填序号)
(4)图四中Bt为控制晶体蛋白合成的基因,d过程对应于图三中 过程(填序号)。活化的毒性物质应是一种 分子。
31.(7分)右图为一块马铃薯甲虫成灾地区使用两种杀虫剂的实验结果曲线图,试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分析:
(1)曲线下降为什么不可能达到0?
曲线回升是通过 之间的
来实现的.
(2)杀虫剂的使用对甲虫起了 作用,这种
作用是 的,结果导致甲虫抗药性的产生.
(3)根据以上分析,使用杀虫剂治虫有其缺点,
主要有 .
(4)针对这种缺点,你认为消灭害虫应采用的较好方法有(举出在生物学中所学过的两种方法)
30.(7分) 下列各图中,所表示的是某些植物的体细胞,请根据下列条件判断:
(1)肯定是单倍体的是 图,它是由 倍体的生殖细胞直接发育形成的。
(2)茎秆较粗壮但不能产生种子的是 图,判断的理由是 。
(3)如果都不是由生殖细胞直接发育形成,其中肯定是二倍体的是 图。
(4)如果C图中的生物是由某生物的卵细胞直接发育形成的,那么它是几倍体? 。形成它的那个生物是几倍体? 。
29、(8分)下面各图分别表示不同的育种方法,请据图回答:
(1)A图所示过程称_______技术,新个体的基因型应与亲本中的_______个体相同。
(2)C图所示的育种方法叫___ _,该方法最常用的试剂是___ __,作用于_____时期。
(3)D图表示的育种方法叫__________,而E图中过程②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与D方法相比,E方法突出的优点是__________。
28、(8分)农业科技工作者在烟草中找到了一抗病基因,现拟采用基因工程技术将该基因转入棉花,培育抗病棉花品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获得该抗病基因,可采用 、 等方法。为了能把该抗病基因转入到棉花细胞中,常用的载体是 。
(2)要使载体与该抗病基因连接,首先应使用
进行切割。假如载体被切割后,得到的分子末端序列为,则能与该载体连接的抗病基因分子末是( )
(3)切割完成后,采用 酶将载体与该抗病基因连接,连接后得到的DNA分子称为 。
(4) 该抗病基因在棉花细胞中表达的产物是 ( )
A.淀粉 B.脂类 C.蛋白质 D.核酸
27、(10分)下图所示为人类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请据图回答:
(1)①是_______过程,②是________过程,后者是在________中完成的。
(2)③是_____________过程,发生在_________过程中。
(3)④的碱基排列顺序是_________,这是决定缬氨酸的一个_________。
(4)DNA由正常变成异常是由于在_________过程中,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发生差错,使__________发生局部改变,从而改变了_____________。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