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5、生物性状的遗传有核遗传,也有质遗传,有些还是由细胞核和细胞质共同控制的。现以紫茉莉为材料,做如下实验,以下有关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紫茉莉植株的高茎(A)对矮茎(a)为显性,花色基因用(B、b)表示。根据教科书所讲的实例,现用纯合高茎红花绿色枝条紫茉莉作父本与纯合矮茎白花花斑枝条作母本进行杂交。
①就其茎的高度和花色性状,杂交后胚乳核的基因组成是AaaBbb;
②F1枝色表现型比例为1:2:1,
③F1自交后,F2花色性状表现型的比例3:1。
④取F1植株绿色枝条上的花粉进行离体培养,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其植株的表现型为高茎红花绿色枝条、高茎白花绿色枝条、矮茎红花绿色枝条、矮茎白花绿色枝条,比例为1:1:1:1
A. ①② B.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选项 |
1 |
2 |
3 |
4 |
A |
特异性免疫 |
细胞免疫 |
T细胞 |
抗体 |
B |
染色体 |
DNA |
基因 |
外显子 |
C |
无性生殖 |
营养生殖 |
嫁接 |
组织培养 |
D |
氮循环 |
共生 |
固氮菌 |
生物固氮 |
4、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线粒体中有等位基因,也可控制生物的某些性状
②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分离比分别为9:7,9:6:1和15:1,那么F1与纯隐性个体间进行测交,得到的分离比将分别为1:3,1:2:1和3:1 ③在真核细胞中,基因转录的最初产物mRNA其长度要比可翻译的mRNA长度短得多
④在一条包含有若干基因的DNA分子中,各个基因具有转录功能的链都在同一条链上
⑤用基因枪法可以实现基因的直接转移,所以可以用细胞或组织直接操作,不需要先游离原生质体
⑥无性生殖中的孢子生殖,其中的孢子不属于生殖细胞
A. ①②⑤⑥ B. ②③⑤ C. ①②④ D.②⑤
3、依据右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H]经1→2转移到C6H12O6的过程中,还原X,这时X代表三碳化合物
B.[H]经2→1转移到水中,则X代表丙酮酸
C.人体内实现C6H12O6到多糖的转移,发生在肝细胞和肌肉细胞中
D.X经4转移过程,可形成各种氨基酸
2、下列是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图,其中错误的是(注:纵坐标表示光合作用强度:CO2吸收量/分米2/小时)
1、下列关于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进行细胞免疫时,抗原也需要经过吞噬细胞的吞噬和处理
B、体液中的可溶性免疫活性物质干扰素抵抗病毒感染属于体液免疫
C、过敏原就是抗原
D、在器官移植中,只要供者与受者的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进行器官移植
54.(21分,每空1分)酵母菌是一种对人类很有益的微生物,给人类创造了巨大的财富。酵母菌的维生素、蛋白质含量高,可作食用、药用等,是提取核苷酸、ATP等多种生化产品的原料,还可用于生产维生素、氨基酸、酒精等。
(1)左下图是某同学为了研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所制作的一个实验装置。开始时在洁净的锥形瓶中装满质量分数为2%的葡萄糖溶液,并在其中加入适量的酵母菌。发酵过程中液体会进入移液管,从移液管的刻度上可以读出进入移液管的液体量。右下表中是该同学在不同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实验时所记录的数据(单位:mL)。
|
第1 分钟 |
第2 分钟 |
第3 分钟 |
第4 分钟 |
第5 分钟 |
||||||
4℃ |
0 |
0 |
0.1 |
0.2 |
0.3 |
||||||
10℃ |
0.2 |
1.0 |
1.9 |
3.1 |
4.0 |
||||||
20℃ |
0.4 |
1.3 |
2.2 |
3.3 |
4.5 |
||||||
35℃ |
0.7 |
1.2 |
2.8 |
4.4 |
5.0 |
||||||
55℃ |
0 |
0.1 |
0.2 |
0.3 |
0.4 |
①实验开始时应对葡萄糖溶液作煮沸处理,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该实验中酵母菌在异化作用方面的代谢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从实验开始到第五分钟结束,20℃时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平均速率是____________mL/min。
③最有利于酵母菌发酵的实验温度是_____________,在此温度条件下预计在第5分钟到第6分钟之间移液管中增加的液体量比第4分钟到第5分钟之间增加的量_________(填“多”或“少”)。
(2)为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某研究性学习小组按下表完成了有关实验,并定期对培养液中的酵母菌进行计数,绘制出酵母菌细胞数目变化曲线图。
试管编号 |
培养液/mL |
无菌水/mL |
酵母菌母液/mL |
温度(℃) |
A |
10 |
- |
0.1 |
28 |
B |
10 |
- |
0.1 |
5 |
C |
- |
10 |
0.1 |
28 |
①A组培养液中酵母菌第2天的繁殖方式是_______;第3天后A组培养液中酵母菌数目减缓甚至不增长的原因是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 , 的积累,pH值的改变,使环境阻力增大。
②A组与B组酵母菌中数量达到的最大值在生态学上称为环境容纳量,A组中该数值比B组大的原因是A组 更适合酵母菌的繁殖,环境阻力小。
③图中缺少C组酵母菌的数目变化曲线,请你根据自己的推测在右上图补充画出该曲线表示其变化趋势。
④请你替该研究性学习小组取个恰当的课题名,为
。
(3)科学家将使啤酒产生丰富泡沫的LTPl基因导入啤酒酵母菌中,使其产生LTPl蛋白,酿出泡沫丰富的啤酒,具体的操作过程如下:
①图中LTPl基因与B产生C的过程中必需的工具酶有 、 。
②如何检测LTPl基因在啤酒酵母菌中能否表达?
。
③转基因啤酒酵母菌产生的啤酒属于____级代谢产物。如果要利用酵母菌大量生产啤酒,则应采用 培养法。
(4)酵母菌培养基的营养物质应包括五大类,即碳源、氮源、 、水和无机盐。
(5)酵母菌经历了调整期之后,生长变化的几个阶段依次是 、稳定期和 。
(6)在扩大培养酵母菌时,研究人员利用了下列装置,甲、乙、丙装置内均盛有适合菌种生长的培养液。要得到大量菌种,正确的做法是:应在甲瓶酵母菌处于 期时,将菌种 到乙瓶和丙瓶中。
53.(8分,每空2分)取1-10号10支试管,在每支试管中加入完全相同的反应物和酶的混合溶液,严格控制温度,使每支试管分别在10-100℃的恒温条件下反应。5分钟后使10支试管同时停止反应,并分别检测每支试管中反应物浓度,结果如下表所示。
试管号 |
1号 |
2号 |
3号 |
4号 |
5号 |
6号 |
7号 |
8号 |
9号 |
10号 |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90 |
100 |
反应物浓度(mol/L) |
0.9 |
0.6 |
0.4 |
0.3 |
0.2 |
0.4 |
0.7 |
0.9 |
1.0 |
1.0 |
⑴此实验的变量是 。
⑵在右侧坐标系中用曲线表示出生成物浓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
⑶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同一支试管,如果在5分钟之内使温度由10℃均匀上升至50℃,则试管中反应物浓度一定大于0.2 mol/L
B.此酶的最适温度一定是50℃
C.同一支试管,如果温度由90℃逐渐下降至50℃,反应物浓度将下降0.8 mol/L
D.1号与8号试管中的反应物浓度相同,说明10℃和80℃时酶分子的空间结构相同
⑷此实验说明: 。
52.(11分,每空1分)炭疽病由炭疽杆菌引起,炭疽杆菌感染人体后能产生两种极厉害的毒素--致死因子和水肿因子,使动物和人致病或死亡,回答问题:
(1) 炭疽杆菌感染人体后,其产生的毒素能刺激体内产生 ,将其消灭,这种物质的化学本质是 ,这种免疫方式属于 免疫。
(2)毒性极强的炭疽芽孢杆菌第一次进入人体之后作为抗原起作用,使其体内产生了具有免疫力的物质,与该物质产生有关的细胞有吞噬细胞 、 、和 。
(3)若多种病原体进入体内都能直接被吞噬细胞吞噬而消灭,这属于 免疫。有些毒性很强的细胞经过上述过程不能被清除,只是将其 暴露出来,呈递给记忆细胞,使之迅速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或效应T细胞,如果病原体是胞内寄生菌,则要通过 免疫的方式才能将其消灭。
(4)记忆细胞对抗原的记忆、识别和免疫等是依赖于细胞膜上的 实现的。
(5)若病毒等侵入T细胞并使之大量死亡,使人丧失免疫功能,导致各种传染病的发生,这属于获得性 病。
51.(10分,每空1分)右图是某人摄取葡萄糖后血糖浓度的变化曲线图,根据此图可以看出:
⑴此人的血糖调节功能是 (正常或不正常)的。
⑵ac段血糖浓度上升是因为:
。
⑶由于胰岛 细胞分泌的 减少以及胰岛 细胞分泌的 增加,从而导致ce段血糖浓度下降。
(4)ac过程中代谢活动逐渐增强的是 。
A.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B.肝糖元分解为葡萄糖
C.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 D.葡萄糖氧化分解
(5)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血糖浓度高于160mg/dL时,称为高血糖 B.高血糖一定伴随有糖尿的形成
C.血糖浓度低于120mg/dL时,人体会出现昏迷
D.糖尿病患者体内蛋白质和脂肪氧化分解较快,人体逐渐消瘦
(6)血糖氧化分解的主要部位是 ,能促进血糖氧化分解的激素有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
|
|
|
|
|
|
|
|
|
|
|
|
|
|
|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
|
|
|
|
|
|
|
|
|
|
|
|
|
|
|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
|
|
|
|
|
|
|
|
|
|
|
|
|
|
|
|
|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