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08815  208823  208829  208833  208839  208841  208845  208851  208853  208859  208865  208869  208871  208875  208881  208883  208889  208893  208895  208899  208901  208905  208907  208909  208910  208911  208913  208914  208915  208917  208919  208923  208925  208929  208931  208935  208941  208943  208949  208953  208955  208959  208965  208971  208973  208979  208983  208985  208991  208995  209001  209009  447348 

8、结核病的病原体是结核杆菌。近年来随着结核杆菌抗药菌株逐渐增多,使人类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上升。下列有关结核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结核杆菌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的染色体上

B.结核杆菌抗药性的产生是应用抗生素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C.接种卡介苗(预防结核病的疫苗)后,T细胞受刺激,可产生相应的抗体将其消灭

D.结核杆菌有核糖体,没有线粒体、等其他复杂的细胞器

试题详情

7.某蛋白质由m条肽链、n个氨基酸组成。该蛋白质至少有氧原子的个数是

A. n-m                B. n-2m

C. n+m                 D. n+2m

试题详情

6.黄曲霉毒素是毒性极强的致癌物质,有关研究发现,它能引起细胞中的核糖体不断从内质网上脱落下来,这一结果直接导致

 A.核仁被破坏               B.染色体被破坏

 C.细胞膜被破坏               D.蛋白质合成受到影响

试题详情

5、下表是两种生物干重中有关元素的质量分数(%)

元素
C
H
O
N
P
S
生物甲
43.57
6.24
44.43
1.46
0.20
0.17
生物乙
55.99
7.46
14.62
9.33
3.11
0.78

根据上表,有人得出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

A、如果它们分虽是动物和植物,则甲是动物,乙是植物

B、等质量的组织中,甲所含的热量少于乙

C、两者体细胞中,乙的染色体和基因比甲多

D、两者的含水量比较,可推测甲比乙多

试题详情

4.下列关于组成细胞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蛋白质肽链的盘曲和折叠被解开时,其特定功能并未发生改变

B.RNA与DNA的分子结构相似,由四种核苷酸组成,可以储存遗传信息

C.DNA分子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DNA分子的特异性

D.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

试题详情

3.对下表中所列待测物质的检测,所选用的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是

 
待测物质
检测试剂
预期显色结果

DNA
甲基绿
红色

脂肪
苏丹Ⅲ
橘黄色

淀粉
斐林试剂
蓝色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
紫色

A. ①③      B.② ③       C.①④      D.②④

试题详情

2、观察细胞结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低倍镜下物像清晰,换高倍镜后视野变暗,应首先调节细准焦螺旋

B、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神经细胞,可以观察到核糖体,以及突触小体等结构

C、视野中有异物,转动物镜发现异物不动,移动装片也不动,则异物在目镜上

D、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为防止产生气泡,首先在载玻片上滴加1-2滴清水,然后再盖盖玻片

试题详情

1、下列关于对生命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可以相互联系,也可以没有关系,如细胞和生物圈

B、组织、细胞等都是生命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生命系统的各个层次是密切联系的

D、生物的生活环境也是生命系统的一部分

试题详情

31.(15分) I、为了研究在大豆种子萌发和生产过程中糖类和蛋白质的相互关系,某研究小组在25℃、黑暗、无菌、湿润的条件下萌发种子,然后测定在不同的种子和幼苗中相关物质的含量,结果如图所示:

(1)在观察时间内,图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是      

萌发前营养物质主要储存在大豆子的     中,此结构最初由    发育而来。

(2)上图表明,糖类和蛋白质之间的关系是     

糖类在  过程中产生一些中间产物,可以通过    作用生成相对应的    

(3)如果在同样条件下继续培养,预测上图曲线的最终变化是     。其原因是          

II 、在上述定量测定之前,进行了蛋白质含量变化的预测实验,请填充实验原理;判断实验步骤中划线部分是否正确,并更正错误之处;写出实验结果。

(1)实验原理:蛋白质     ,其颜色深浅与蛋白质含量成正比。

(2)实验步骤:

①将三份等量大豆种子分别萌发1、5、9天后取出,各加入适量蒸馏水,研碎、提取、定容后离心得到蛋白质制备液;

②取3支试管,编号1、2、3,分别加入等量的萌发1、5、9蛋白质制备液;

③在上述试管中各加入等量的双缩脲试剂A和B(按比例配制)的混合液,振荡均匀后,                  a

沸水中加热观察颜色变化

      b

a:            。 

b:            。 

(3)实验结果:        

试题详情

29、(5分)、多数真核生物基因中编码蛋白质的序列被一些不编号蛋白质的序列隔开,每一个不编号蛋白质的序列称为一个内含子。这类基因经转录、加工形成的mRNA中只含有编码蛋白质的序列。某同学为检测某因中是否存在内含子,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步骤①:获取该基因的双链DNA片段及其mRNA;

步骤②:加热DNA双链使之成为单链,并与步骤

①所获得的mRNA按照碱基配对原则形成双链分子;

步骤③:制片、染色、电镜观察,可观察到图中结果。

请回答

(1)图中凸环形成的原因是          。

说明该基因有  个内含子。

(2)如果先将步骤①所获得的mRNA逆转录得到DNA单链,然后该DNA单链与步骤②中的单链DNA之一按照碱基配对原则形成双链分子,理论上也能观察到凸环,其原因是逆转录得到的DNA单链中不含有   序列。

(3)DNA与mRNA形成的双链分子中碱基配对类型有    种,分别是  

 

30(7分)、为观察生态系统稳定性,设计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和观察后,发现甲瓶是最稳定的生态系统。

生态系
统组成

水草
藻类
浮游
动物
小鱼
泥沙






+
+
+
+

+


+
+
+

+

+
+
+
+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的趋势为   ,原因是      

(2)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原因有      。

(3)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  ,原因是     

(4)根据观测结果,得出结论:①        

            。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