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给动物饮相同量的清水,与对照组动物相比,一段时间后会出现尿量减少的实验动物是( )
A、输液不久后的动物 B、患糖尿病的动物
C、切除垂体的动物 D、摄入过多食盐的动物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葡萄糖以自由扩散方式从消化道腔中进入内环境
B.H2CO3/NaHCO3对血浆pH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C.内环境的温度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
D.人体的内环境即指体液
20.右图为某种细胞处于某种状态下的图示,对这一图示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该图为高等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示意图
B.结构④与⑤是与能量转换相关的细胞器
C.①处溶液的浓度一定大于⑥内溶液浓度
D.结构②与该细胞细胞壁的形成相关
19.关于生物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某种蛋白质M和淀粉酶N混合,装入半透膜袋,置于清水中一段时间,在水中检测到物质X, 则X不可能是葡萄糖。
②一正常男孩的某一体细胞在处于有丝分裂的后期时,细胞中的染色体的形态有23种
③以丙酮为溶剂的溶液,丙酮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扩散到高浓度溶液的过程称为主动运输
④狼体内有a中蛋白质,兔体内有b中蛋白质,狼捕食兔后,狼体内的一个细胞中含有的蛋白质种类最可能的是少于a
A. ①④ B. ①③ C.②③ D. ①②
18.下列关于细胞或细胞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成熟的植物细胞都有液泡和叶绿体,但没有中心体
②正在分裂的根尖分生区细胞内无大液泡和叶绿体,但有较多的线粒体和高尔基体
③高倍显微镜下的成熟植物细胞,不可能观察到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
④细胞膜中载体种类和数量是其功能特性的基础
⑤细胞中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和核膜
⑥细胞的细胞壁都可以被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分解
⑦细菌等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是有无细胞壁
⑧叶绿体的囊状结构薄膜上含有自身光合作用所需的各种色素
A.②③④⑧ B.①②③④ C.①②③ D.③④⑤⑥⑦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植物缺少微量元素Zn时,只开花,不结果,不能完成正常的生命周期。
②由曲霉的代谢类型可知,它的细胞中不会具有核糖体。
③侧芽部位的生长素浓度总是高于顶芽,但顶芽产生的生长素仍大量聚集于侧芽部位,据此,推测生长素的运输方式应属于渗透作用。
④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装片时,找到分生区后,看不到细胞内染色体的动态变化,其原因是观察的部位不对。
⑤人体在糖代谢过程中不能发生的是CO2+H2O→葡萄糖
A.一种 B.二种 C.三 种 D.四种
16.下图为某植物叶肉细胞中的两种膜结构以及发生的化学反应,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乙中两种生物膜分别存在于叶绿体和线粒体
B.图甲上产生的O2能被图乙所在的结构利用,至少穿过4层生物膜
C.图乙膜上[H]主要来源于葡萄糖的分解,其反应速率受温度的影响
D.图甲和图乙所示的结构,除了产生图中所示的物质外,都能产生ATP等物质
15.下列关于糖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中糖类可以分为三类,其中可以被消化道直接吸收的是单糖,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半乳糖、果糖是动植物都含有的单糖
B.纤维素被称第六营养素,食物中的纤维素虽然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但能促进肠道蠕动、吸附排出有害物质,从纤维素的化学成分看,它是植物所特有的多糖
C.在人体的肝脏和骨骼肌中含量较多的糖是糖元,糖元和乳糖分别是动物所特有的多糖和二糖,植物特有的二糖中有麦芽糖、蔗糖。蔗糖必须经消化分解成两分子单糖后才能进入人体细胞,蔗糖可以以口服的方法补充人体能量
D.某生物体内糖类的某些变化:淀粉-麦芽糖-葡萄糖-糖元,这说明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合成糖元。但淀粉是植物所特有的多糖,麦芽糖是植物所特有的二糖
14.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把细胞搅碎,细胞将死亡,病毒不具有细胞结构,如果把病毒搅碎,病毒将失去活性,说明细胞和病毒被搅碎后都失活,说明两者的结构特点是一致的 ②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含有叶绿体
③能抑制膜上载体活性或影响线粒体功能的毒素会阻碍根细胞吸收矿质离子
④乳酸菌、酵母菌都含有核糖体
⑤都含有大量的DNA和RNA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叶绿体基质的共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⑤ D.②③④
13.下图示不同化学元素所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 若①为某种大分子物质的组成单位,则①最可能是核苷酸
②.若②主要存在于皮下和内脏器官周围等部位,则②最可能是脂肪
③.若③能贮存生物的遗传信息,则③只是DNA
④.若④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内合成,则④最可能是糖原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