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3.(24)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图中的A、B、C、D是4种不同类型的细胞,其中D细胞含有光合色素。请分析回答:
(1)上图中,图 是幽门螺杆菌结构模式图,其区别于酵母菌的最主要的结构特点是 。幽门螺杆菌可产生尿素酶、蛋白酶、磷脂酶,其中的 (酶)可直接破坏胃黏膜的完整性,进而破坏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2)上图所示细胞中一定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 (填代号)。
(3)B细胞的某种分泌蛋白,在核糖体中合成之后,按照
(用箭头和结构名称表示)的方向运到细胞外。 此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 性。
(4)与B细胞相比,A细胞中特有的能产生ATP的结构是 。
(5)在A细胞中能够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细胞器有 、 。
(6)图A所示细胞是否是理想的鉴定还原糖的实验材料?为什么?
。
(7)A、B、C、D细胞中共有的细胞器是 。
(8)下面是观察图B细胞显微结构的操作步骤。①制临时装片:取一洁净的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将图乙细胞置于水滴中,盖上盖玻片;②低倍显微镜下观察:将装片置于载物台上,通过调节准焦螺旋看到清晰的细胞结构并将目标移到视野中央;③高倍镜下观察:移走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并将要观察的目标移到视野中央,调节视野亮度及粗准焦螺旋观察细胞结构。请指出上述实验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具体错误并改正
。
32.(8分)Grimton曾观察到:饥饿的原生动物的粗面内质网减少,或几乎完全消失,高尔基体的形成停止,由于这些细胞于实验期间还继续形成分泌小泡,所以每一个高尔基体的囊的数目减少了,但当给动物重新喂食后,形成了新的粗面内质网,同时产生新的高尔基体,囊的能力也恢复了。高尔基体的构建和数目变化为什么与内质网一致呢?
(1)你的假设: 。
(2)实验设计与实施:
①先用含有14C的亮氨酸(合成蛋白质的原料)营养液培养饥饿的原生动物,然后用放射自显影技术观察原生动物生物膜放射性出现的先后顺序,结果如下:内质网(2 min)、高尔基体(15 min)、细胞膜(42 min)。
②用含有14C的甘油(合成脂质的原料)营养液培养饥饿的原生动物,请预测你的观察结果: 。
( 3 )你的假设是否正确? 。
结论是 。
(4)本实验除了验证你的假设及得出的结论外,对细胞膜的成分你得出的结论是 。
8.经检测,刚挤出的鲜牛奶中有两种分子式分别是:C12H22O11和C1864H3012N168O221的化学物质,它们分别是:( )
A.脂肪和核酸 B.乳糖和核酸 C.乳糖和蛋白质 D.蔗糖和蛋白质
7.下面图解是人体细胞内两种重要有机物B、E的元素组成及相互关系图。关于此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E→G发生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核。 ②G→B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
③B具有多种结构的直接原因是由于b的种类、数目和排列次序不同。
④B具有多种重要功能的根本原因是因为e的排列次序不同。
⑤E在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是随着氯化钠溶液浓度的变化而变化的。
A.①②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6.下列试剂与鉴定的物质及颜色变化对应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双缩脲试剂-蛋白质-紫色;健那绿染液-线粒体-蓝绿色
B.苏丹Ⅲ染液-脂肪-橘黄色;碘液-淀粉-蓝色;
C.甲基绿-DNA-绿色;苏丹Ⅳ染液-脂肪-红色;斐林试剂-麦芽糖-砖红色
D.龙胆紫染液-染色体-紫色;吡罗红-DNA-红色
5.下列关于细胞知识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硝化细菌、酵母菌、水绵的细胞都含有核糖体、DNA和RNA
B.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一定含有线粒体
C.细胞衰老的特征之一是细胞的含水量降低
D.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
4.下列细胞结构属于生物膜系统的是( )
A.中心体 B.核糖体 C.染色体 D.内质网
3.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关系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
A.细胞质基质不能为细胞代谢提供ATP
B.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关
C.细胞核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D.细胞若失去结构的完整性将大大缩短其寿命
2.已知分泌蛋白的新生肽链上有一段可以引导其进入内质网的特殊序列(如图中P肽段)。若P肽段功能缺失,则该蛋白
( )
A.无法继续合成 B.可以进入高尔基体
C.可以被加工成熟 D.无法被分泌到细胞外
1.细胞内各细胞器具有一定的结构和功能,对图中结构①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不同植物细胞内其数量基本相同
B.是植物合成蛋白质的主要细胞器
C.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的细胞器
D.含有DNA和RNA,是决定植物遗传的基本单位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