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7.(10分)课题: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材料用具:质量分数为2%的新鲜唾液淀粉酶溶液;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蒸馏水;新配制斐林试剂:5%的盐酸;5%的氢氧化钠。试管、量筒、烧杯、滴管、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火柴等。
下面是某一个同学利用已给材料用具为探究活动设计的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1)实验步骤:
①取3支试管标上A、B、C。
②在A、B、C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mL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和2mL 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
③在A试管 加入2mL蒸馏水,B试管中加入2mL5%的盐酸,C试管中加入2mL5%的氢氧化钠,摇匀。
④在3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新配制的斐林试剂。
⑤将3支试管放入盛有50℃-65℃温水的大烧杯中加热约2min。
⑥观察试管中的颜色变化。
(2)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预期结果:A试管中出现砖红色沉淀,B、C试管无现象。
结论:在中性条件下,酶的活性最强,酸性和碱性条件对酶的活性有影响。
请指出上述方案、预期和结论中的五处错误,并加以改正。
错误一: ;
更正一: 。
错误二: ;
更正二: 。
错误三: ;
更正三: 。
错误四: ;
更正四: 。
错误五: ;
更正五: 。
6.(15)图1是高等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2是某一生物体中不同细胞的分裂示意图,图3示图2生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含量的关系。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1细胞中,“能量通货”ATP产生的场所有 。肺炎球菌细胞的结构与图1细胞相比,在细胞核方面应没有核仁、染色质及 ,在其细胞质中应只有 一种细胞器。(以上均填标号)
(2)图2中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A细胞的名称是 。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于图2中的 细胞所处的时期。
(3)若图1示人体皮肤生发层细胞,则该细胞可能会发生图2中 细胞所示的分裂现象。
(4)图3中a-c表示染色单体的是 ,Ⅲ对应于图2中的 细胞,由Ⅲ变化为Ⅳ的原因是 。
(5)图2中A -G ,属于有丝分裂分裂期的图像是 ,多数情况下,不可能在同一个个体内进行的图像是 。 (6)若该动物的基因型AaBb(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正常情况下,图2中B细胞移向同一极的基因是_____________。
(7)请画出图E最终形成的一个子细胞示意图(2分)。
5.(12分) 根据下面A、B、C、D、E五个图解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______________ (填代号),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____(填代号)。
(2)若要培养C细胞其培养液的成分中除含有无机盐外还应含有:
。
若要利用动物细胞培养法检验某物质X的毒性大小,依据的原理是
(2分)
(3)A图是__________________的模式图。原因是 ________。
(4)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与E细胞主要区别是前者 _ _ 。洋葱根尖有丝分裂装片制作程序
(5)请写出三种鉴定E细胞是否为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4.(13分)右图是某生物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物质,a、b代表细胞结构),请回答:
(1)与根尖分生区细胞相比,该细胞在结构上
的主要特点是
。
(2)④是 ,在 的情况
下,转移到[ ] 中彻底分解。
其中,CO2产生于第 阶段。
(3)农业生产中,常采用疏松土壤的措施,
增大土壤透气性,以提高细胞中[ ]
的含量,直接促进K+的吸
收。
(4)在高温干旱的环境里,绿色植物从空气中吸收的CO2会减少,主要原因是
。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生态因素除图中给出的信息外,主要还有
(5)若用仪器检测该细胞释放的CO2与吸收的CO2的量相等时,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______ 。
(6)如果将植物种在温室中,写出四种提高植物产量的措施(环境因素):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分)下面是某同学进行过的无土栽培实验及实验结果。实验方法步骤:
①配制含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完全培养液;
②将植物苗种植于配制的培养液中进行培养;
③在培养过程中及时补充培养液。
实验结果:第一周植株长势正常,第二周起开始出现元素缺乏症并且越来越严重,第三周植株开
始萎蔫,继而全株萎蔫。
请根据上述实验及其结果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既然配置的是含植物所需全部元素的培养液,为什么还会出现元素缺乏症?
(2)实验植株出现的元素缺乏症,你认为应该是植物幼嫩组织、成熟或老的组织更容易表现缺乏症、还是各种组织都表现缺乏症?为什么? ,
(3)在培养过程中及时补充了培养液,但为什么植物到第三周还会开始出现萎蔫?
2. (8分)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将水稻和番茄分别放在含Mg2+、Ca2+、和Si4+的培养液中培养,一段时间后,番茄培养液中的Mg2+和Ca2+浓度下降,水稻培养液中的的Mg2+和Ca2浓度增高。Si4+的情况刚好相反:水稻吸收大量的Si4+而番茄几乎不吸收Si4+。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
(1)请你给本实验起一个名称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
____。
(3)本实验的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
___,检测方法是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的无关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水稻培养液中的Mg2+和Ca2+浓度为什么会
升高?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6)实验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分)现有A、B、C三种灯泡,其发出光波的波长与光辐射强度的关系如下图I所示,;
现需从中选择一种灯泡用于温室中给植物补光,期望最大限度地增加光合作用的强度。为此某同学设计了图II所示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注:叶绿体中的色素主要吸收430~450nm的蓝紫光和640~660nm的红光。)
(1)根据图II实验现象推断A、B、C三种灯泡与图I中三条曲线之间的对应关系:
A ,B 。温室中选择 种灯泡能最大限度地增加光合作用强度。
(2)将图II中任意一组装置由明处移至黑暗,则细胞中C3化合物的含量均会 ,其原因是 。
(3)C3的产生和消耗主要发生于 中。
80.水稻根尖细胞呼吸过程中,若单位时间内CO2的释放量与O2的吸收量的比值大于1,其原因是 ( )
A.分解了脂肪 B.出现了无氧呼吸
C.只进行无氧呼吸 D.有氧呼吸强度大于无氧呼吸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70分)
79. 下图为某真核细胞分裂过程中DNA变化图解,关于该图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若该细胞是动物细胞,则在CD段该细
胞中有中心体在起作用
②在CD段该细胞中染色体数不变
③若该细胞是植物细胞,则在CD段该细
胞赤道板处已形成细胞板
④在AC段有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过
程发生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78.关于细胞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①能产生水的只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②植物细胞的液泡含有叶绿素
③能发生碱基配对的只有线粒体和叶绿体
④线粒体和叶绿体能产生[H]和ATP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