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8.右图表示某种鱼迁入一生态系统后,其种群数量增长速率
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在t0-t2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
B.若t2时种群的数量为N,则在t1时种群数量为N/2
C.由种群数量增长速率确定捕获该鱼的最佳时期为t2
D.在t1~t2时间内,该鱼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
27.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镣害虫的雄性个体,该害虫的种群密度将明显减少,该种群密度下降是因为 ( )
A.雄性个体数量的减少使雌虫产卵能力下降
B.成年个体大量迁出幼年个体数比例下降
C.受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影响雌性个体也减少
D.种群的性别比例失调使种群的出生率下降
26.接种甲型H1N1流感病毒疫苗一段时间后,人体血液中变会出现抵抗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抗体。构成这种抗体的基本结构单位和生产此抗体的细胞分别是 ( )
A.氨基酸、效应B细胞 B.核苷酸、效应B细胞
C.葡萄糖、效应T细胞 D.氨基酸、效应T细胞
25.在人体内,以下各组物质可以在同一个细胞中产生的是 ( )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 B.甲状腺激素和呼吸酶
C.性激素和促性腺激素 D.生长激素和淀粉酶
22.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冬季在温室种植的番茄开花后施用乙烯可以促进番茄果实的形成
B.高浓度2,4-D作为除草剂的原理是可以抑制双子叶植物类杂草的生长
C.培养基中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不同浓度比诱导愈伤组织分化的方向不同
D.给收获后的农产品适当喷洒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有助于储存保鲜
23.一同学用某植物的幼苗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四项实验,下列对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通过实验②、③可证明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B.实验③进行一段时间后菜叶发黄是因为无光照叶绿素不能合成
C.实验④的生长结果只能证明根的生长具有向重力性
D.设置实验①的目的是作为实验②③④的对照实验
24.右图表示神经调节的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分析判断正
确的是 ( )
A.结构③的存在使相邻两神经元之间的兴奋单向传递
B.神经冲动传到②处时细胞膜内外的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
C.①处兴奋时膜外电流的方向与兴奋的传导方向相同
D.若刺激II处,则在I和III处可以检测到电位变化
21.为验证生长素对果实发育的影响,某同学欲借附近农民土地里的农作物做相关实验,但农民要求他不能影响作物的产量。以下作物最合适用来做实验的是 ( )
A.玉米 B.油菜 C.花生 D.黄瓜
20.埃及斑蚊是传播某种传染病的媒介。某地区在喷洒杀虫剂后,斑蚊种群数量减少了99%。但一年后,该种群又恢复到原来的数量,此时再度喷洒相同的杀虫剂后,仅杀死了40%的斑蚊。对此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 )
A.杀虫剂导致斑蚊基因突变,产生抗药性基因
B.斑蚊体内累积的杀虫剂增加了自身的抗药性
C.杀虫剂的选择作用提高了种群抗药基因的频率
D.使用杀虫剂的第一年斑蚊种群没有基因突变
18.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只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才能发生基因突变
B.诱发突变的突变率比自然突变的突变率高
C.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D.基因碱基序列改变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
19.下图中甲、乙、丙、丁表示生物的几种变异类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
A.甲图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易位 B.乙图是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重复
C.丙图表示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 D.丁图表示的是染色体的数量变异
16.下列有关基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基因都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生物性状
B.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或RNA片段
C.基因以一定的次序排列在染色体上
D.基因是生物遗传的基本功能单位
17.下图是一种伴性遗传病的家系图,据图做出的判断错误的是 ( )
A.该病显性遗传病,II4是杂合子 B.III7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都不患病
C.III8与正常女性结婚,儿子都不患病 D.在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14.下面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对此实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本实验所使用的被标记的噬菌体是接种在含有35S的培养基中获得的
B.本实验选用噬菌体做实验材料的原因之一是其结构组成只有蛋白质和DNA
C.实验中采用搅拌和离心等手段是为了把DNA和蛋白质分开再分别检测其放射性
D.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没有检测到35S说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
15.右图表示DNA分子结构的片段,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
是 ( )
A.双螺旋结构使DNA分子具有较强的特异性
B.DNA单链上相邻碱基之间以氢键连接
C.④结构的排列顺序代表了一定的遗传信息
D.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可以切割⑤的化学键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