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7.(7分)200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两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他们的研究成果揭示:端粒变短,细胞就老化;如果端粒酶活性很高,端粒的长度就能得到保持,细胞的老化就被延缓。下面是与此相关的某项研究记录,该实验为在体外分别培养人的正常肝细胞和人的宫颈癌细胞,细胞起始数量都为10个。分析资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
培养10天 |
培养20天 |
培养30天 |
培养40天 |
培养50天 |
培养60天 |
可培养代数 |
人的肝细胞 |
9.8×103个 |
9.9×106个 |
1.0×1010个 |
9.6×1012个 |
8.9×1012个 |
2.3×102个 |
40~50 |
人的宫颈癌细胞 |
9.8×103个 |
9.9×106个 |
1.0×1010 个 |
1.0×1013 个 |
1.0×1016 个 |
1.1×1019 个 |
无限 |
(1)根据表中数据,请在答题卡上的坐标图中画出两种细胞在培养过程中的数量变化曲线图,并作适当标注。
(2)该细胞的培养过程包括 ▲ 二个阶段。培养时给培养液中通入的气体中需含有5%的CO2,其目的是 ▲ 。为统计培养液中细胞的数量,需用到的特殊器材是 ▲ 。
(3)若通过制片观察培养了50多天的两种细胞中的端粒,其结果最可能是 ▲ ,由此说明癌变细胞中端粒酶的特点是 ▲ 。
26.(8分)依据教材回答与实验有关的问题:
(1)实验原理
①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 ▲
②凝胶色谱法分离蛋白质 ▲
(2)实验试剂的作用
①脂肪鉴定中的酒精 ▲
②提取叶绿体色素中的CaCO3 ▲
③酵母细胞固定化中的CaCl2溶液 ▲
(3)实验结果的分析
①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培养离心后,沉淀物中有少量放射性 ▲
②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所得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高 ▲
25.下列有关现代生物技术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植物体细胞杂交、基因工程都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
B.纤维素酶、果胶酶、胰蛋白酶、限制酶、DNA连接酶是生物工程的工具酶
C.试管婴儿培育过程涉及到动物细胞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和胚胎移植等技术
D.人们利用细胞工程可以大量生产特异性强、纯度高的抗体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65分)
24.如图所示,两条虚线之间的部分表示生态系统功能正常的作用范围。y表示一个外来干扰使之偏离这一范围的大小;x表示恢复到原状态所需的时间;曲线与正常范围之间所夹的面积可以作为总稳定性的定量指标(T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正常作用范围内,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保持不变
B.在遭到干扰时,x、y值的大小与生物种类有关,与数量无关
C.对同一个生态系统来说,y值和x值之间呈正相关
D.TS值越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稳定性越大
23.下列过程一定能够导致DNA分子结构发生改变的是
A.基因突变 B.基因工程
C.染色体变异 D.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单体互换
22.下列细胞已趋向衰老的是
A.被效应T细胞攻击的靶细胞 B.物质交换能力明显减弱的细胞
C.镰刀型的红细胞 D.多种酶的活性明显降低的细胞
21.采用一定的手段破坏细胞中的高尔基体,可影响
A.胰岛细胞合成并分泌胰岛素 B.植物细胞进行有丝分裂
C.细胞中的丙酮酸被彻底氧化分解 D.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
20.有研究表明,一些生活在阔叶树上的食叶甲虫是落叶林中的重要生物。假如没有这些甲虫,落叶层将严重堆积,最终导致落叶林生长不良。以下分析有误的是
A.食叶甲虫属于营养结构中的第二营养级
B.食叶甲虫属于该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
C.食叶甲虫对落叶林的物质循环有促进作用
D.食叶甲虫在能量金字塔中不应位于最底层
19.下列有关生物学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测定热带雨林中某植物种群密度不宜用样方法
B.如果转基因花粉中有毒蛋白或过敏蛋白,不可能通过食物链传递到人体内
C.下丘脑不能传导神经冲动,但有分泌激素的功能
D.抗虫棉的抗虫基因可通过花粉传递给近缘生物
18.下列关于腐乳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含水量大于85%的豆腐利于保持湿度,适宜制作腐乳
B.在腐乳制作过程中必须有能产生蛋白酶的微生物参与
C.卤汤中的酒应控制在12%左右
D.装瓶时,应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火焰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