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09594  209602  209608  209612  209618  209620  209624  209630  209632  209638  209644  209648  209650  209654  209660  209662  209668  209672  209674  209678  209680  209684  209686  209688  209689  209690  209692  209693  209694  209696  209698  209702  209704  209708  209710  209714  209720  209722  209728  209732  209734  209738  209744  209750  209752  209758  209762  209764  209770  209774  209780  209788  447348 

10.(11分)[答案](1)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合理即给分);(2)1)非工业污染区/3)将标记的不同体色的蛾分别释放到上述两地区;(3)见右图;(4)在工业污染区,黑色蛾数量占优势;在非工业污染区,浅色蛾数量占优势;(5)1)不同污染程度区域的树皮颜色不同,使停歇在树干上不同体色的蛾被鸟类捕食的概率不同,导致它们的存活率不同/ 2)①选择F1的雌雄黑色蛾杂交;观察、记录后代的体色/②若后代出现浅色蛾,则黑色为显性性状;若后代全部是黑色蛾,则黑色为隐性性状。(合理即给分)

[解析]注意“正反交判断显隐性、生存斗争与适者生存”在非工业污染区,树干呈浅灰色,浅色的桦尺蛾能适应环境而生存,深色的桦尺蛾不适应环境而不能很好的生存。在工业污染区,树变黑,深色的桦尺蛾能适应环境,而浅色的桦尺蛾不能适应环境。不同污染程度区域的树皮颜色不同,使停歇在树上不同体色的蛾被鸟类捕食的概率不同,导致它们的存活率不同。

 
 
 
 
 
()
 
 
 
 

来源:
 
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版权所有:()

试题详情

9.(10分)[答案](1)突变(变异)、自然选择;(2)种群/基本单位;(3)基因库;(4)1)生存斗争(种内斗争)、2)联趾型个体趾间有蹼,适合于游泳,可以从水中获取食物。因此,在岛上食物短缺时,联趾个体的生存和繁殖机会较多。(合理即给分)3)基因频率;(5)遗传/ PCR(聚合酶链反应)。[解析]注意“基因库、进化论、生存斗争、种群基因频率、PCR技术” 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有四方面: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遗传和变异是内在因素:具有普遍性、变异有的对生物生存有利,有的则不利,变异具有不定向性。但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即其性状适应环境的),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并留下后代、有利变异可以传给下一代。适者生存是结果。概念:在生存斗争中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对环境能适应的,被淘汰的生物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自然选择的结果:使生存下来的生物产生适应性。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江陵一中生物组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小岛上进行生殖蜥蜴个体含有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蜥蜴过度繁殖导致生存斗争(种内斗争)加剧,使小岛上食物短缺而联趾型蜥蜴能游泳可以获取更多食物,适应环境,个体数逐渐增加,这种变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

试题详情

8.C。[解析]该题考查了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指的是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重组织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不能产生等位基因;不同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气候特点,因此A、B、D三项错误。在任何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具有生殖隔离)可以稳定共存。

试题详情

7.A、D。[解析]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落粒性突变有利于种群的扩散,对野生型和普通栽培稻的生存是有利的。

试题详情

6.C。[解析]种群中,A基因频率=16%+1/2×(1-16%-36%)=40%,a基因频率为6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可知,随机交配后,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不变。16%AA 16%AA;48%Aa48%(1/4AA∶1/2Aa∶1/4aa)即12%AA∶24%Aa∶12%aa;因此自交产生后代中AA频率=16%+12%=

28%;A基因频率=28%+1/2×24%=40%,因此不变。

试题详情

5.B。[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为进化提供了原材料,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导致基因频率发生定向变化,决定了进化的方向。进化的结果是使种群的适应性进一步增强。进化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是处于不断变化中的。

试题详情

4.B。[解析]未入侵之前VV个体有3000,Vv个体11000,vv个体6000,入侵后VV变为3000+2000

=5000,其它类型个体不变,但总数变为22000,则V基因频率为(5000×2+11000)/(22000×2)。

试题详情

3.D。[解析]病毒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利用宿主的原料、酶、场所、能量复制增殖。

试题详情

2.B。[解析]本题考查物种形成的知识。a通过地里隔离形成两个种群a1和a2,有分别演化出b、c、d三个种群,虽然有地理隔离,但是不一定会产生生殖隔离。所以A错;由于d是由a1演变而来,所以c与d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B对。基因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生殖隔离产生新的物种,但是产生生殖隔离了的种群,基因频率一定会变化。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但是b和d由于地理隔离存在,所以可能不是同一物种。所以C不对。即使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只要c和d不存在生殖隔离他们仍是同一物种。

试题详情

1.D。[解析]用进废退的理论是拉马克提出来的,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内容,达尔文没能提出来。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