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2.(2009山东理综27) (18分)人类遗传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相关遗传学研究备受关注。根据以下信息回答问题:
(1)上图为两种遗传病系谱图,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Ⅱ-4无致病基因。甲病的遗传方式为 ,乙病的遗传方式为 。Ⅱ-2的基因型为 ,Ⅲ-1的基因型为 。如果Ⅲ-2与Ⅲ-3婚配,生出正常孩子的概率为 。
(2)人类的F基因前段存在着CGG重复序列。科学家对CGG重复次数、F基因表达和某遗传病症状表现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调查研究,统计结果如下:
此项研究的结论: 。
推测:CGG重复次数可能影响mRNA与 的结合。
(3)小鼠常被用作研究人类遗传病的模式动物。请填充观察小鼠细胞减数分裂的实验步骤:供选材料及试剂:小鼠的肾脏、睾丸、肝脏,苏丹Ⅲ染液、醋酸洋红染液、詹纳斯绿B(健那绿)染液,解离固定液。
取材:用 作实验材料。
制片:
①取少量组织低渗处理后,放在 溶液中,一定时间后轻轻漂洗。
②将漂洗后的组织放在载玻片上,滴加适量 。
③一定时间后加盖玻片, 。
观察:
①用显微镜观察时,发现几种不同特征的分裂中期细胞。若它们正常分裂、产生的子细胞是 。
②下图是观察到的同源染色体(A1和A2)的配对情况。若A1正常,A2发生的改变可能是 。
11.(2009江苏生物33)(8分)在自然人群中,有一种单基因(用A、a表示)遗传病的致病基因频率为1/10 000,该遗传病在中老年阶段显现。1个调查小组对某一家族的这种遗传病所作的调查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遗传病不可能的遗传方式是 。
(2)该种遗传病最可能是 遗传病。如果这种推理成立,推测Ⅳ-5的女儿的基因型及其概率(用分数表示)为 。
(3)若Ⅳ-3表现正常,那么该遗传病最可能是 ,则Ⅳ-5的女儿的基因型为 。
9.(2008广东理基46) 下图9为色盲患者的遗传系谱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Ⅱ-3与正常男性婚配,后代都不患病
B.Ⅱ-3与正常男性婚配,生有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
C.Ⅱ-4与正常女性婚配,后代都不患病
D.Ⅱ-4与正常女性婚配,生育患病男孩的概率是1/8
10.(2007上海生物9)血液正常凝固基因H对不易凝固基因h为显性,则下图中甲、乙的基因型分别为
A.XHY,XHXH
B.XHY,XHXh
C.XhY,XHXh
D.XhY,XHXH
8.(2007广东生物18)囊性纤维化病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某对正常夫妇均有一个患该病的弟弟,但在家庭的其他成员中无该病患者。如果他们向你咨询他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有多大,你会怎样告诉他们?
A.你们俩没有一人患病,因此你们的孩子也不会有患病的风险
B.你们俩只是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不会影响到你们的孩子
C.由于你们俩的弟弟都患有该病,因此你们的孩子患该病的概率为1/9
7.(2007上海生物25)下列有关遗传病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仅基因异常而引起的疾病
B.仅染色体异常而引起的疾病
C.基因或染色体异常而引起的疾病
D.先天性疾病就是遗传病
6.(2008上海生物23)阻止病人的致病基因传给子代的方法通常是将正常基因导入病人
A.体细胞的细胞质 B.生殖细胞的细胞质
C.体细胞的细胞核 D.生殖细胞的细胞核
4.(2009江苏生物18) 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一个家族仅一代人中出现过的疾病不是遗传病
②一个家族几代人中都出现过的疾病是遗传病
③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会患遗传病
④不携带遗传病基因的个体不会患遗传病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2008广东生物7) 21三体综合征患儿的发病率与母亲年龄的关系,
如图所示,预防该
遗传病的主要措施是
①适龄生育
②基因诊断
③染色体分析
④B超检查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3. (2009广东生物20) 某人群中某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发病率为19%,一对夫妇中妻子患病,丈夫正常,他们所生的子女患该病的概率是
A.10/19 B.9/19 C.1/19 D.1/2
2.(2009广东生物8)下图所示的红绿色盲患者家系中,女性患者Ⅲ-9的性染色体只有一条X染色体,其他成员性染色体组成正常。Ⅲ-9的红绿色盲致病基因来自于
A.Ⅰ-1 B.Ⅰ-2 C.Ⅰ-3 D.Ⅰ-4
1.(2009安徽生物5)已知人的红绿色盲属于X染色体隐性遗传,先天性耳聋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D对d完全显性)。下图中II2为色觉正常的耳袭患者,II5为听觉正常的色盲患者。II4(不携带d基因)和II3婚后生下一个男孩,这个男孩患耳聋、色盲、既耳聋又色盲的可能性分别是
A.1、1/4、0 B.0、1/4、1/4
C.0、1/8、0 D.1/2、1/4、1/8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