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09621  209629  209635  209639  209645  209647  209651  209657  209659  209665  209671  209675  209677  209681  209687  209689  209695  209699  209701  209705  209707  209711  209713  209715  209716  209717  209719  209720  209721  209723  209725  209729  209731  209735  209737  209741  209747  209749  209755  209759  209761  209765  209771  209777  209779  209785  209789  209791  209797  209801  209807  209815  447348 

9、有一种能生产食品香料的细菌,其生长速率、代谢产物的产量与培养液中的温度、pH、溶氧量等关系如下图所示:

   

在生产实践中,人们设计了高效、自控、产品质量较稳定的两级连续培养装置,

   

回答有关问题:

(1)根据曲线图与甲装置的用途可知,甲装置内的温度、pH应分别调节为    

A、33℃和4.3   B、33℃和5.5   C、37℃和5.5   D、37℃和4.3

(2)发酵过程中,通气装置控制阀应      。 

(3)在生产实践中,当甲装置内的细菌处于___________期时,可让甲装置中的培养基大量流入乙装置,这样有利于乙装置中细菌较快进入____________期,达到缩短生产周期的目的。

(4)从培养液中提取食品香料的方法有:        

A、过滤     B、蒸馏     C、萃取    D、沉淀        

(5)甲装置中,最初取样是每毫升10个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再次取样是每毫升320个细菌,则细菌至少繁殖      代。      

(6)表解为该菌生产食品香料的代谢途径,若要大量合成食品香料,可采取的措施是:

Ⅰ.            

             

Ⅱ.            

              

试题详情

8.ABD  从图中曲线分析:刚开始时葡萄糖被不断地消耗;而乳糖几乎没有变化,而当葡萄糖被消耗完了以后,才开始利用乳糖,说明青霉菌分解葡萄糖的酶是组成酶,分解分解乳糖的酶是诱导酶。同时依据青霉菌的生长曲线分析:乳糖分解的时期是青霉菌生长的稳定期,而且是分解缓慢,这样可延长青霉菌的稳定期,提高青霉素的产量。

试题详情

8.(多选)右图是青霉素生产中青霉菌在含有葡萄糖和乳糖的培养基中发酵代谢曲线,请据图分析以下正确的是(   )

A.开始时,青霉菌只能利用葡萄糖,不能利用乳糖;只   有葡萄糖利用完毕后,青霉菌才开始利用乳糖

B.青霉菌分解葡萄糖的酶是组成酶,分解乳糖的酶是诱导酶

C.葡萄糖消耗完毕,乳糖分解的时期是青霉菌生长的稳定期,但其缓慢分解,不利于提高青霉素的产量

D.葡萄糖消耗完毕,青霉菌可利用乳糖,但乳糖缓慢分解,这样可延长稳定期,提高青霉素的产量

试题详情

7.B  培养液中缺少有机物,不适于草履虫、酵母菌生长。根尖生长点细胞中无叶绿体,无法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也不能生长。

试题详情

7.由硝酸铵、硝酸钾、磷酸二氢钾、氯化钙、一些微量元素和水按一定比例配成的营养液适合于培养(  )

A、草履虫     B、绿藻      C、酵母菌      D、根尖生长点细胞

试题详情

6.C  第一,酶活性调节主要是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与酶结合,使酶的结构变化而导致酶活性改变。因此,代谢产物将会影响酶的活性,但不一定是对直接形成此化合物的酶产生影响,而且也不一定是一种代谢产物积累,酶的活性就下降(如黄色短杆菌生产赖氨酸过程 );第二,微生物一般不会积累大量的代谢产物,生产中要积累代谢产物,可采取一定的手段改变细胞膜的透性,及时将代谢产物排出,减少对酶活性的抑制;第三,对酶活性调节的措施除控制生产条件外,还可改变微生物的遗传特性。

试题详情

6.以下能正确说明酶活性调节的是(  )

A.只要一种代谢产物积累,酶活性就下降

B.代谢产物将使直接催化此化合物形成的酶活性下降

C.细胞通透性的改变可解除代谢产物对酶活性的抑制

D.控制生产条件是人们对酶活性调节的唯一手段

试题详情

5.A  根据菌体数量、pH的变化,a期为调整期,c期为对数期,e、g、h、f期为稳定期,d、b期为衰亡期,由此,可推断,A项是错误的。

试题详情

5.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已成功地培育出生产干扰素的酵母菌。某制药厂引入该酵母菌后进行生产研究。下表是在一固定容积的发酵罐内培养该酵母菌,并定时取样测定培养基的pH及菌体数量(万个/mL),几次取样结果见下表:

样品代号
a
b
c
d
e
f
g
h
菌体数量
32
56
127
234
762
819
821
824
pH
6.0
4.7
5.9
4.9
5.7
5.1
5.3
5.6

   由于取样时技术员的粗心,忘了标记取样的时间。下面对该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取样次序:a→c→b→g→f→h→d→e

B.g样时次级代谢产物已有相当的积累

C.如果要扩大培养,可在c样时期选取菌种

D.d样时培养基中的养分几乎已被耗尽

试题详情

4.D  发酵罐密封不严,可使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酵母菌量大量增加,CO2的释放量和糖化淀粉的消耗量也都增加。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