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09645  209653  209659  209663  209669  209671  209675  209681  209683  209689  209695  209699  209701  209705  209711  209713  209719  209723  209725  209729  209731  209735  209737  209739  209740  209741  209743  209744  209745  209747  209749  209753  209755  209759  209761  209765  209771  209773  209779  209783  209785  209789  209795  209801  209803  209809  209813  209815  209821  209825  209831  209839  447348 

20.在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活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

鼠体内,在小鼠体内S型、R型活细菌含量变化情况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存在着S型、R型两种类型的活细菌

B.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大量R型细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所消灭

C.曲线bc段上升,与S型细菌在小鼠体内增殖导致小鼠免疫力下降有关

D.S型细菌数量从0开始是由于R型细菌突变的结果

试题详情

19. 右图表示生物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②④过程分别需要RNA聚合酶、逆转录酶

B.①②③过程均可在细胞核中进行;④过程发生

在某些病毒细胞内

C.把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进行①过程,子

一代含15N的DNA占100%

D.①②③均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但碱基配对的方式不完全相同

试题详情

18.有关遗传学发展史研究的叙述错误的是               

   A.摩尔根等运用假说演绎法,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B.萨顿通过类比推理法,推断染色体与基因有明显的平行关系

   C.艾弗里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遗传物质是DNA

   D.克里克等通过建立物理模型,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

试题详情

17.右图是人类某一家族遗传病甲和遗传病乙的遗传系谱图(设遗传病甲与A和a 这一对等位基因有关,遗传病乙与另一对等位基因B和b有关,且甲乙两种遗传病至少有一种是伴性遗传病)。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病为伴性遗传病         B.7号和10号的致病基因都来自1号

C.5号的基因型一定是AaXBXb    D.3号与4号再生一个两病皆患男孩的可能性3/16

试题详情

16.灰兔和白兔杂交,F1全是灰兔,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F2中有灰兔、黑兔和白兔,比例为9:3:4,则   

A.家兔的毛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    B.F2灰兔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1/16

C.F2灰兔基因型有4种,能产生4种比例相等的配子

D.F2中黑兔与白兔交配,后代出现白兔的几率是1/3

试题详情

15.右图表示一对同源染色体及其上的等位基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来自父方的染色单体与来自母方的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B.B与b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C.A与a的分离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

   D.此细胞发生了基因重组

试题详情

14.基因型为Aa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的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出现基因突变,使其中一条染色单体上的A突变为a,该细胞以后减数分裂正常进行,则其可产生多少种配子?

 A.1种    B.2种     C.3种     D.4种

试题详情

13.人体的神经细胞与胰腺腺胞细胞共有的特征是

①核膜周期性地消失与重建 ②细胞形成较多突起 ③具有分泌功能 ④线粒体比较丰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试题详情

12.近期统计数据显示,癌症已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首要死因,下列有关癌细胞的特点、形成及癌症治疗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增加,导致癌细胞易发生转移

  B.癌细胞的产生与细胞的形态结构显著变化无直接关系

  C.化学治疗可利用药物,如5-氟尿嘧啶,它的结构与尿嘧啶非常相似,可以干扰

癌细胞的DNA复制过程

  D.环境中致癌因子会使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失控变成癌细胞

试题详情

11.用32P标记的噬菌体浸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

  C.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

  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