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09840  209848  209854  209858  209864  209866  209870  209876  209878  209884  209890  209894  209896  209900  209906  209908  209914  209918  209920  209924  209926  209930  209932  209934  209935  209936  209938  209939  209940  209942  209944  209948  209950  209954  209956  209960  209966  209968  209974  209978  209980  209984  209990  209996  209998  210004  210008  210010  210016  210020  210026  210034  447348 

1.1生长素作用本质的理解

 生长素促进生长,本质是指生长素使作用对象的生长速度加快;抑制生长是指使作用对象的生长速度减慢。就是说,不管生长素有无,植物都生长。

试题详情

1.生长素的作用

试题详情

3.3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题](09全国理综二).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解析]:蚂蚁和蚜虫的关系比较特殊,蚂蚁喜欢取食蚜虫腹部末端所分泌的含有糖分的蜜露,所以蚂蚁常常保护蚜虫,甚至把吃蚜虫的瓢虫赶走。有时蚜虫缺乏食物时,蚁还会把蚜虫搬到有食物的地方。因此我们经常称这种关系为“互利共生”而菜粉蝶幼虫与蜜蜂虽然都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但是菜粉蝶幼虫主要吃叶片,而蜜蜂主要采食花蜜,所以不能构成种间竞争。细菌与噬菌体应该属于寄生关系,虽然都使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但是并不构成竞争。而两种绿藻(属于两个物种),一定不能使捕食关系,而且一种增加另一种减少,所以属于竞争关系,应该是竞争阳光、养料等。 

[答案]:D

[点评]:较难。种间竞争是不同种的许多个体,对食物和空间等生活的必需资源有共同的要求,因此当需求量超过供应量时所产生的相互作用,就称为种间竞争

[例题](09北京理综)

为研究森林群落在生态系统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美国一研究小组在某无人居住的落叶林区进行了3年实验。实验区是两个毗邻的山谷(编号1、2),两个山谷各有一条小溪。1965年冬,研究人员将2号山谷中的树木全部砍倒留在原地。通过连续测定两条小溪下游的出水量和硝酸盐含量,发现2号山谷小溪出水量比树木砍倒前升高近40%。两条小溪中的硝酸盐含量变化如图所示。

请回答问题:

(1)    大气中的N2进入该森林群落的两种途径有     。在森林群落中,能从环境中直接吸收含氮无机物的两大类生物是    

(2)    氮元素以N2、NO3-        的形式被生物吸收,进入细胞后主要用于合成    两类生物大分子。

(3)    图中显示,1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出现季节性规律变化,其原因是不同季节生物     

(4)    1966年5月后,2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急剧升高,主要的两个原因是   

(5)    硝酸盐含量过高的水不宜饮用。在人体消化道中,硝酸盐可转变成亚硝酸盐。NO2-能使DNA中C-G碱基对中的“C”脱氨成为“U”。上述发生突变的碱基对经两次复制后,在该位点上产生的碱基对新类型是         

(6)    氮元素从森林群落输出的两种途径是    

(7)    该实验结果说明森林群落中植被的两个主要作用是      

[解析]:

(1)大气中N2进入生物群的主要途径是生物固氮,另外还有闪电固氮。能够固氮的生物有植物(如:大豆)和微生物(如:圆褐固氮菌和根瘤菌)。

 (2) 氮元素以N2、NO3-和NH4+  的形式被生物吸收,并参与生物体内蛋白质和核酸这两类生物大分子的合成。生物体内的生物大分子有蛋白质、核酸、脂质、糖类,而N元素是核酸和蛋白质的重要组成元素。

(3) 据图分析可知,1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出现季节性规律变化,可能是不同季节生物对硝酸盐的利用量不同。  (4) 1966年5月后,2号山谷溪水中的硝酸盐含量急剧升高。从来源和去路上分析:一个是因为硝酸盐的去路减少,二是因为硝酸盐的来路增加。根据题意,1965年冬,2号山谷中的树木全部被砍倒留在原地,丧失了植物对硝酸盐的吸收;动植物遗体分解后,产生的硝酸盐进入小溪,导致小溪中硝酸盐的含量急剧升高。

(5)          U-A     U-A  A-T(新类型)

C-G    U-G

             G-C     G-C  C-G

(6)通过细菌的作用将硝酸盐最终变为N2返回大气或雨水的冲刷,可以将N元素从森林群落中输出。

(7)植物被砍倒,小溪中的硝酸盐含量增加说明植物可以同化无机环境中的N元素;将2号山谷中的树木全部砍倒,发现2号山谷小溪出水量比树木砍倒前升高近40%,说明植被还有涵养水源的作用。

[答案]:

(1)生物固氮、闪电固氮   植物和微生物

(2)NH4+    蛋白质、核酸

(3)对硝酸盐的利用量不同

(4)①丧失了植物对硝酸盐的吸收  ② 动植物遗体分解后,产生的硝酸盐进入小溪(5)T-A   U-A  

(6)通过细菌的作用将硝酸盐最终变为N2返回大气、雨水的冲刷

(7)涵养水源、同化无机环境中的氮元素

试题详情

9、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9/90=10%

把该例子抽象为如下的模式:

注意:一般从一个营养级到下一个营养级的横线上标示的同化量。

(2)、物质循环

综述:在生态系统中,物质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开始,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又回到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完成一个由简单无机物到各种高能有机化合物,最终又还原为简单无机物的生态循环。通过该循环,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得到更新并变得越来越适合生物生存的需要。在这个物质的生态循环过程中,太阳能以化学能的形式被固定在有机物中,供食物链和食物网上的各级生物利用。

循环形式:元素,常见的是------C、H、O、N、P、S

循环方式:气体

循环范围:整个生物圈

碳循环:

注意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和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的区别。

特别注意: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

(1)差别:能量在生态系统内是单向流动的,能量在逐级流动的传递效率是很低的,逐级都有大量的能量被消耗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复地进行着的,这些物质是可以重复地被利用的。

(2)联系如图所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随着物质循环进行的。能量的固定、转移和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与分解等过程,反之亦然。由此可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之间互为因果,相辅相承,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组成部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正是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才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试题详情

8、生产者到初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90/900=10%

试题详情

7、次级消费者的同化量(T 9KJ)= R 7KJ +C 2KJ

试题详情

6、次级消费者的摄入量(S 10KJ)= T 9KJ +F 1KJ

试题详情

5、初级消费者的同化量(T 90KJ)=C 10KJ S +10KJ +R 70KJ

试题详情

4、初级消费者的摄入量(S 100KJ)= T 90KJ +F 10KJ

试题详情

3、生产者的同化量(T 900KJ)=R 700KJ+ C 100KJ +S 100KJ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