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2.(6分)下面是实验人员在生物实验中遇到的有关问题,请分析回答:
(1)在做还原性糖鉴定的实验中,选择甘蔗为实验材料,实验过程和方法规范,但没有得到理想的实验结果,原因可能是 ▲ 。在做蛋白质鉴定实验时,在2mL蛋白质溶液中加入2mL双缩脲试剂A液后,又加入2mL双缩脲试剂B液,振荡均匀,溶液颜色呈蓝色,最可能原因是 ▲ 。
(2)在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提取和分离色素的过程操作规范,但得到的色素带中上面两条颜色清晰,下面两条颜色却非常淡,可能的原因是 ▲ 。
(3)在观察蝗虫精母细胞减数分裂固定装片时,可以根据细胞中染色体的 ▲ 来判断细胞分裂时期。
(4)用葡萄糖试纸(尿糖试纸)进行模拟尿糖的检测实验中,判断“尿糖”含量高低的方法是把检测结果与 ▲ 对比。
(5)在含有DNA的氯化钠溶液中加入二苯胺试剂,一段时间后溶液并没有呈蓝色,最可能的原因是 ▲ 。
[知能定位]本题综合考查课本实验操相关内容,属于考纲B等级要求。
[解题关键]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相关实验操作过程。
[答案](1) 甘蔗主要含蔗糖,是非还原性的糖 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过量,生成过多的Cu(OH)2
(2)所选取的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少
(3)形态、数目、位置
(4)标准比色卡
(5)没有(将加入二苯胺后的DNA混和物)放在沸水浴中加热(且冷却后观察)
[解析](1)蔗糖不具有有还原性,常见的还原糖,有果糖、麦芽糖和葡萄糖;鉴定蛋白质时候加入双缩脲B液3到4滴即可。
(2)因为提取和分离的过程没有任何问题,那只能是实验之前的准备有问题了,颜色淡说明色素少,最可能是选择的材料中色素少。
(3)略
(4)略
(5)最可能出现的错误就是没有沸水浴了。
[易错点击]对于4问,在课本上没有谈到过比色卡的内容,所以学生容易发生错误。
31.(7分)2009年12月7-18日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世界气候大会,中国政府作出了降低国内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承诺,到2020年中国国内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一50%,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方式引起人们重视。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表示的是
▲ 过程,生物群落中的碳返回无机环境
的途径为图中的 ▲ (填数字序号)。
(2)垃圾资源化、无害化是绿色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
可将回收后无法直接利用的有机废物进行发酵处
理,该过程所利用的生物属于生态系统的 ▲
成分。
(3)煤是“高碳”能源,通过燃烧。碳主要以 ▲
的形式进入大气圈。根据上图提出一项实现“低碳”承诺、减少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 ▲ 。
(4)若上图虚线框中的种群及相互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假设E种群中的能量是5.8×109kJ;B种群中的能量为1.3×108kJ。若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0%-20%,则A种群中的能量至少是 ▲ kJ。
[知能定位]本题以图像,综合考查生态系统相关内容,属于考纲B等级要求。
[解题关键]解题的关键是清楚食物网和食物链中的能量传递计算,以及物质循环的相关内容。
[答案](1)光合作用 ③ ④⑤ (2)分解者
(3)CO2 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控制化石燃料的燃烧,减少CO2的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开发水能、太阳能等新能源(答案合理即可)
(4)4.5107
[解析](1)无机环境中的C是以CO2的形式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在绿色植物的有机物中的;略
(2)发酵处理主要是利用微生物等分解着的分解作用。
(3)略
(4)重要要分清楚食物链之间的联系,根据图可看出有3条食物链,E到B,E到C到A和E到D到A,求的是A种群的能量至少是多少,而到A的食物链有2条,但是在这两条食物链中,A都是第3营养级,所以可以看作是一条食物链来就算,获得最少按照能量能量传递效率最低来计算,即10%来计算,而另外一条食物链E到B中也消耗能量,求A至少消耗多少能量,那么这条食物链消耗应该消耗的最多,那么也要按10%计算,B能量是1.2X108,通过这条食物链消耗了1.2X109,还剩4.5X109通过另外2条食物链的传递,按照10%的传递效率A获得为4.5X107。
[易错点击]第4问,有关能量传递效率的判断出现错误,学生会错选。
30.(7分)多细胞生物调节生命活动需依靠细胞通讯。细胞通讯是指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并使之产生相应的反应的过程。下图是几种细胞通讯的实例,请分析回答:
(1)A图中的胰岛B细胞分泌的物质,作用于肝细胞,所引起的生理反应是 ▲ 。
肝细胞膜上受体的化学成分是 ▲ 。
(2)B图中,若在e处给以适当刺激,则a、b、c、d、e中能检测到电位变化的是 ▲ 。
(3)上述两图中细胞间传递信号的物质有 ▲ ,上述过程表明细胞膜具有的功能有 ▲ 。
(4)乙酰胆碱(Ach)是一种神经递质,科研人员要探究神经组织内乙酰胆碱浓度对信息传递的速度有无影响,实验人员在a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ch,b处给予恒定刺激,c、d处分别为兴奋感应时间测量点。实验处理和结果如下表。
说明:实验已排除其他干扰因素
Ach浓度(mmol/mL) |
C处(ms) |
d处(ms) |
0.1 |
5.00 |
5.56 |
0.2 |
5.00 |
5.48 |
0.3 |
5.00 |
5.31 |
0.4 |
5.00 |
5.24 |
c处数据说明了 ▲ 。d处数据说明了 ▲ 。
[知能定位]本题以图像信息载体,综合考查神经调节相关内容,属于考纲B等级要求。
[解题关键]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兴奋在神经上的传递方向。
[答案](1)加快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促进合成糖原、促进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 蛋白质(糖蛋白)
(2) d、e、 (3)激素、神经递质 分泌、识别、信息传递
(4)乙酰胆碱的浓度不影响兴奋在神经元内部的传导速度;乙酰胆碱的浓度影响突触传导速度,浓度较大时突触传导速度加快
[解析](1)胰岛B细胞分泌的是胰岛素,胰岛素的作用就是加快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促进合成糖原、促进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受体的化学成分就是糖蛋白。
(2)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或者胞体,所以e处刺激,只能在d,e处测到电位变化,而abc属于上一个神经元,无法测得电位变化。
(3)A图是激素调节,分泌物质有激素,B图是神经调节,中间通过神经递质传递兴奋;略
(4)Bc位于同一个神经元上,加入不同浓度Ach后两者之间传递兴奋的时间没有发生任何改变说明乙酰胆碱的浓度不影响兴奋在神经元内部的传导速度;而bd位于2个神经元之间,随着加入的Ach浓度的增加,传递到d的时间在减少,说明乙酰胆碱的浓度影响突触传导速度,浓度较大时突触传导速度加快。
[易错点击]第3问中的化学物质会漏写;第4问语言的表述不准确或者不完善。
29.(8分)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获得人们需要的生物新品种或新产品。请根据资料和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1:蜘蛛丝(丝蛋白)被称为“生物钢”,有着超强的抗张强度。可制成防弹背心、降落伞绳等。蜘蛛丝还可被制成人造韧带和人造肌腱。科学家研究出集中生产蜘蛛丝的方法--培育转基因蜘蛛羊。
资料2:注射疫苗往往会在儿童和部分成年人身上引起痛苦。将疫苗藏身水果蔬菜中,人们在食用这些转基因植物的同时也获得免疫力,因而无需免疫接种,这一新概念将引起疫苗研究的一场革命。
(1)过程①⑤所需要的工具酶有 ▲ ,构建的蜘蛛丝蛋白基因表达载体一般由
▲ 、 ▲ 、启动子、终止子等部分组成。
(2)过程②将重组质粒导入山羊受体细胞时,采用最多也最有效的方法是 ▲ 。
通过①-④过程培育的蜘蛛羊可以作为乳腺生物反应器,从 ▲ 中提取所需要的蜘蛛丝蛋白。
(3)如果将过程③获得的早期胚胎进行如图分割,则操作正确的是 ▲ 。
(4)通过⑤⑥⑦培育转基因莴苣,相比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方法,具有 ▲ k 和 ▲ 等突出优点。
[知能定位]本题以图像信息载体,综合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的相关内容,属于考纲A等级要求。
[解题关键]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基因工程和胚胎工程的具体操作过程。
[答案](1)限制酶、DNA连接酶 目的基因 标记基因
(2)显微注射法 乳汁
(3)B
(4)目的性强 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或能有效地打破物种的生殖隔离界限)
[解析](1)略(2)略(3)早期胚胎分割一定注意要将内细胞团均等分割。(4)略
[易错点击]第4问学生语言描述不精准。
28.(9分)果蝇的基因A、a控制翅型,W、w控制眼色,两对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上,且基因A具有纯合致死效应。已知一翻翅红眼雌果蝇与一非翻翅白眼雄果蝇交配,F1中全为红眼果蝇,且翻翅果蝇与非翻翅果蝇之比为1:1。当F1的翻翅红眼雌果蝇与翻翅红眼雄果蝇交配时,其后代中,翻翅果蝇占2/3。请据此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的这两对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分别为 ▲ 、 ▲ 。
(2)F1的翻翅红眼雌果与翻翅红眼雄果蝇交配产生的后代中致死个体占的比例为 ▲ ,致死个体的基因型有 ▲ 。
(3)请在给定的方框内画出F2中的翻翅红眼雄果蝇测交的遗传图解 ▲ 。
[知能定位]本题考查的是有关遗传定律的应用,属于考纲C等级要求。
[解题关键]解题的关键是能够通过数据变化规律,判断出生物遗传的方式。
[答案](1)翻翅 红眼 (2)1/4 AAXWXW、AAXWXw 、 AAXWY、AAXwY(2分)
(3)(4分,亲代基因型、配子基因型、子代基因型各1分,各种符号1分,表现型及比例不写不扣分)
[解析](1)通过红眼和白眼后代全是红眼判断出红眼是显性性状,翻翅和翻翅杂交后代出现翻翅和非翻翅,判断出翻翅是显性。
(2)通过题干给出的信息,纯合AA致死,在F1中翻翅全部应该为Aa,,所以后代中应该出现AA:Aa:aa=1:2:1,其中AA是致死的占1/4,和红眼还是白眼无任何关系的;根据亲本为红眼雌和白眼雄,而F1带全为红眼,判断出亲本应该为XWXW和XwY,F1应该是XWXw和XWY,那么F2就应该是XWXW、XWY、XWXw和XwY,所以一组合致死的基因型应该为AAXWXW、AAXWXw 、 AAXWY、AAXwY(3)F2中翻翅为Aa红眼雄为XWY,即AaXWY的测交。
[易错点击]主要是第二问中有关致死的基因型的判断叫复杂,容易出现错误,另由于对遗传图解的格式不够清楚,也容易出现错误。
27.(6分)下图为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
(1)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的基础是 ▲ 。
(2)细胞融合是随机的过程,在HAT培养基中培养,目的是 ▲ 。在细胞培养过程中,培养液中需要添加无机盐,但要注意无机盐的 ▲ ,以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3)为选育出能产生高特异性抗体的细胞,要将从HAT培养基上筛选出的细胞稀释到7-10个细胞/ml,每孔滴入0.1ml细胞稀释液,其目的是 ▲ 。
(4)若用15N标记的氨基酸培养能产生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放射性物质在细胞结构中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知能定位]本题以图像信息载体,综合考查单克隆抗体,属于考纲B等级要求。
[解题关键]解题的关键是熟练了解单克隆抗体制备的过程。
[答案](1)动物细胞培养 (2)筛选杂交瘤细胞 种类和数量(浓度)
(3)使每个孔内不多于一个细胞,达到单克隆培养的目的(或单一细胞培养以保证抗体的纯度)(4)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2分)
[解析]⑴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首先分解为丙酮酸,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水的参与下彻底氧化分解,最后[H]和O2结合生成水,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
⑵图乙中,D点表示光合作用的饱和点,此时光合作用大于细胞呼吸;根据图甲可知,有氧呼吸产生的CO2首先满足细胞自身光合作用的需要,剩余才释放到大气中,同样光合作用产生的O2也是首先满足细胞自身有氧呼吸的需要,剩余才会释放到大气中;当光合作用大于细胞呼吸时,细胞表现为从大气中吸收CO2。
⑶图乙中,AD段CO2吸收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则此时光照强度为限制因素;D点以后在增加光照强度,CO2吸收速率不发生变化,则此时光照强度不再是限制因素,温度和CO2浓度成为限制因素。
⑷探究实验的课题应该视探究实验的目的而定,以绿色叶片为实验材料探究细胞呼吸速率时,需要注意遮光处理,以排除光合作用的干扰。
[易错点击]学生往往会因为不明白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气体的相互转化关系而出错。
26.(9分)研究人员以某植物为材料,利用多套图甲装置,对影响光合作用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研究。
(1)在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的两种物质是 ▲ 。
(2)在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图甲装置由阳光下移至黑暗处,则植物叶肉细胞内三碳化合物含量, ▲ (增加、减少)。
(3)为了探究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首先应在图甲装置的烧杯内加入 ▲ 溶液,然后再打开该装置的活塞开关,使U形管两侧液面如图所示,关闭活塞,这一操作的目的是
▲ 。
实验的观察指标是U形管A侧液面的变化值。在每一给定温度且其它条件均相同、适宜的情况下光照1小时,实验数据如下表:
温度(℃) |
5 |
10 |
15 |
20 |
25 |
30 |
35 |
水柱高度(mm/h) |
1.0 |
1.7 |
2.5 |
3.2 |
3.7 |
3.5 |
3.0 |
请根据以上数据在指定方框的坐标内。以直方图的形式画出各温度下的实验结果
▲ 。分析所绘图形可知温度与光合作用强度的关系是 ▲ 。
(4)夏季去除图甲的水浴装置后,置于自然环境 条件下,假定玻璃罩内植物的生理状态和自然环境中相同,且空气湿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影响、微生物对C02浓度影响均忽略不计,利用C02浓度测定仪测定了该玻璃罩内一昼夜C02浓度的变化情况,绘制成如图乙曲线。问图中CD段C02浓度上升的原因是 ▲ ,G点时植物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特点是 ▲ 。
[知能定位]本题以图像和坐标曲线为信息载体,综合考查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属于考纲C等级要求。
[解题关键]解题的关键是清楚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相互联系,两者的气体变化。
[答案](1)ATP和[H] (2)增加
(3)二氧化碳缓冲液 使容器内的气压与外界气压相等
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强,超过一定温度后,光合作用强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弱
(4)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 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解析]⑴略
(2)由光照处移至黑暗处,光反应停止无法为暗反应提供ATP和[H],二氧化碳的还原停止,导致C3增加,C5减少。
(3)加入缓冲液的目的是保持单一变量,去除CO2对实验的干扰;开关活塞是是内外气压相等,减少实验误差;略。
(4)略;G点时玻璃罩内CO2浓度最低,在之前一直下降说明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G点之后,CO2浓度上升说明呼吸速率开始大于光合作用,所以G点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易错点击]第4小问学生往往会因为看不明白曲线所表达的意思而出错。
25.下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的四种情形,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若图①所示为草原生态系统中某羊群,则a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过度放牧
B.若图②所示为某湖泊中草鱼的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就是草鱼的繁殖能力增强
C.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外来干扰的能力有一定限度
D.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灭虫,如果将害虫仅消灭到K/2的数量,就达不到理想效果
[知能定位] 本题考查的是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内容,属于考纲B等级要求。
[解题关键] 熟练掌握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的相关内容。
[答案] ACD
[解析] 曲线1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数量明显又增加了超过了K值,并且导致后面数量急剧下降,可以是过度放牧引起的;曲线2明显是K1值已经达到了K值,草鱼繁殖能力再强也要受环境容纳量的限制,而图明显是环境容纳量增加了;曲线3达到K值后受到影响后导致环境容纳量为零,使种群灭亡,说明抵抗力稳定性是有限度的;曲线4表明将数量限制到K/2时,增长率最快,所以种群数量迅速恢复。
[易错点击]对曲线理解不够透彻导致错选。
24.右图所示遗传系谱中有甲(基因设为D、d)、乙(基因设为E、e)两种遗传病,其中一种为红绿色盲症。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乙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Ⅱ6的基因型为DdXEXe,Ⅱ7的基因型为DDXeY或者
DdXeY
C.Ⅲ13所含有的色盲基因来自Ⅰ2和Ⅰ3
D.Ⅱ7和Ⅱ8生育一个两病兼患的男孩的几率为1/8
[知能定位] 本题考查的是遗传家族系谱图的相关内容,
属于考纲C等级要求。
[解题关键] 熟练掌握遗传病遗传方式的判断。
[答案] AC
[解析] 通过5、6号生出来10号甲病女患者判断出甲病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所以乙病就是色盲,X染色体上隐性遗传;6号不患病,而她的父亲患色盲,所以6号有XEXe,生出10号患甲病,所以有Dd,结合起来基因形为DdXEXe,7号患色盲所以是XeY,不患甲病生出来13号患甲病,所以是Dd,结合起来就是DdXey;13号是女性色盲所以基因型为XeXe,一个来自7号一个来自8号,8号的父亲正常,所以只能来自母亲3号,7号父亲虽然患病,但是7号是男的只能从1号获得Y染色体,所以色盲基因只能来自2号;通过13号判断7号基因型为DdXeY,8号为DdXEXe,用分支法Dd与Dd 生出来dd患病的几率是1/4,XeY和XEXe,生出来患病男孩的几率也是1/4,同时患病的男孩的几率就是1/16。
[易错点击]基因型的判断,以及几率的计算,题目要求理解不到位,均容易错选。
23.下图是利用某植物(基因型为AaBb)产生的花粉进行单倍体育种的示意图,据图判断正确的有
花粉 植株A 植株B
A.过程②通常使用的试剂是秋水仙素,作用时期为有丝分裂间期
B.通过过程①得到的植株A基因型为aaBB的可能性为1/4
C.过程①属于植物的组织培养,在此过程中必须使用一定量的植物激素
D.与杂交育种相比,该育种方法的优点是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知能定位] 本题考查的是单倍体育种过程中的相关知识,属于考纲C等级要求。
[解题关键] 熟练掌握单倍体育种的原理以及基本过程。
[答案] CD
[解析] 该过程是单倍体育种过程,所以1是花药离体培养,获得的是单倍体,基因型为AB、Ab、aB、ab四种,过程2使用秋水仙素是染色体数目加倍,作用的机理是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到后期染色单体分开后就不会向细胞两极移动,由一个细胞最终培养成完整个体,属于植物组织培养,需要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易错点击]对于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不清晰,错选A。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