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 右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两种物质的运输方式,下列对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成细胞膜的化学元素有C、H、O、N、P
B.由②可知细胞膜是双层膜
C.a物质进入细胞是主动运输,b物质进入细胞是自由扩散
D.若I侧为肠道,那么II侧则是毛细血管腔
16.老年人容易发生骨折,这是因为骨质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主要是由于缺少了哪种无机盐引起的?
15.为验证“镁是植物生活的必需元素”,三位同学进行了设计,下列是实验的基本思路。请分别指出三个思路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为什么?
(1)实验一: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用符合实验要求的容器进行培养。对照组容器内只盛有蒸馏水,实验组盛有蒸馏水配制的镁盐溶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并对溶液通气,观察比较两组植物的生长发育情况。
(2)实验二: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栽培在盛有砂性土壤的 容器中(砂性土壤肥力均匀,容器符合实验要求),对照组浇以蒸馏水配制的镁盐溶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两组植物的生长情况。
(3)实验三:取生长状况一致的大豆幼苗,栽培在盛有砂性土壤的容器中(砂性土壤肥力均匀,容器符合要求),对照组浇以含有植物必需的各种元素的完全营养液,实验组浇以不含镁离子的完全营养液,两组置于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培养,观察两组植物的生长情况。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
14.分析下列事实,回答下列问题:
事实一:在正常人的血浆中,NaHCO3含量约为H2CO3含量的20倍,当血浆中的NaHCO3含量减少时,会形成酸中毒;当血浆中H2CO3含量减少时,则形成了碱中毒。
事实二:在初生蝌蚪或幼小植物体内,当自由水的比例减少时,机体代谢强度降低;当自由水的比例增大时,机体代谢强度活跃,机体代谢强度活跃。
事实三:镁离子是植物细胞中叶绿素分子必需的组成成分,二价铁离子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碳酸钙是动物和人体的骨、牙齿中的重要成分。
事实四:人体的某些组织的含水量虽然近似,但形态却不相同。例如:心肌含水量约为79%,呈坚韧的固态,血液含水量约82%,呈川流不息的液体。
(1)事实一表明 。
(2)你对事实二中现象的全面解释是 。
(3)事实三表明 。
(4)你对事实四中差异的正确解释为 。
13.有机化合物中具有不同的化学基团,它们对水的亲和力不同,易与水结合的基团称为亲水基团(如氨基、羧基和羟基),具有大量的亲水基团的一些蛋白质、淀粉等分子易溶于水;难与水结合的基团称为疏水基团,如脂类分子中的碳氢键,脂类分子往往有很长的碳氢键,难溶于水而聚集在一起。请回答:
(1)等量亲水性不同的两种物质分散在甲、乙两个含有等量水的容器中,如图2-4所示。容器中的自由水量甲比乙____________。
(2)相同质量的花生种子(含油脂多)和大豆种子(含蛋白质多),当它们含水量相同时,自由水含量较多的是 种子。
(3)以占种子干重的比例计算,种子萌发时干燥大豆种子的吸水量比干燥花生种子吸水量 。
(4)种子入库前必须对其干燥处理,降低种子中的含水量,这是因为
① ;② 。
(5)各地规定的入库粮食的含水量标准不尽相同,其原因是 。
12.“朴雪”乳酸亚铁口服液可以有效地治疗人类缺铁性贫血,这是因为其中的Fe2+进入人体后能 ( )
A.调节血液的酸碱平衡 B.调节血液的渗透压
C.构成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 D.促进更多红细胞的产生
11.下表分别是生物体及人体组织、器官的含水量。对表中数据分析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生物体的含水量 ( )
生物 |
水母 |
鱼类 |
蛙 |
哺乳动物 |
藻类 |
高等植物 |
含水量(%) |
97 |
80~85 |
78 |
65 |
90 |
60~80 |
人体组织、器官的含水量
组织器官 |
牙齿 |
骨骼 |
骨骼肌 |
心脏 |
血液 |
脑 |
含水量(%) |
10 |
22 |
76 |
79 |
83 |
84 |
①构成生物体的成分中水的含量最多 ②生物体的含水量与生物体的生活环境密切相关
③代谢旺盛的组织器官含水较多 ④组织器官的形态结构差异与水的存在形式相关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①
10.马拉松赛进入最后阶段,发现少数运动员下肢肌肉抽搐,这是由于随着大量出汗而向体外排出了过量的 ( )
A.水 B.钙盐 C.钠盐 D.尿素
9.萌发的种子,细胞内代谢活动旺盛;干燥的种子,细胞内代谢缓慢,这说明 ( )
A.水是细胞内代谢活动的产物 B.自由水是细胞内代谢活动的必要物质
C.水是细胞内的主要成分 D.以上三项都正确
8.夏季,人在高温作业或剧烈活动后,要喝淡盐水;在患急性肠胃炎时,要及时注射生理盐水;不慎受外伤后,用0.9%的生理盐水清洗伤口。这样做的主要目的依次为 ( )
①降温 ②维持水代谢的平衡 ③维持无机盐代谢的平衡 ④消毒 ⑤是细胞的等渗溶液并有清洁作用
A.①②④ B.③②⑤ C.②③⑤ D.②③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