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32. (7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根据人类的需求来改造生物的性状,在许多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下图是利用奶牛乳汁生产人类血清白蛋白的图解,根据下图回答:
(1)在此工程过程中涉及到的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主要有:______________。
(2)图中①一般经__________处理可以得到③,从③到④的过程中一般利用未受精的卵细胞去核后做受体,而不用普通的体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A-D中选出④到⑤的过程中
正确的操作方法______ ___。
(4)⑦是⑥生出的后代,那么⑦的遗传性状和__________最相拟,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这种方法生产药物与工厂化生产药物的优越性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7分)近年来,沙棘木蠹蛾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等地爆发成灾,引起沙棘大面积死亡。研究者发现,鄂尔多斯市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的受害程度有显著差异,如下图所示:
(1)为了计算山坡地沙棘林和河滩地沙棘林的有虫株率,研究者应采用____________法分别对两地的沙棘林进行种群密度调查。
(2)已知每个有虫株上的虫数大致相同,那么据上图可知,从2001-2006年,山坡地的沙棘木蠹蛾种群呈___________增长,在_________年(区段)该种群的种群增长率最高。
(3)研究者为了研究沙棘的抗虫机理,对山坡地和河滩地的土壤条件和沙棘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
地点 |
土壤肥力 |
土壤含水量 |
沙棘叶片光合色素总量 (mg·g-1) |
沙棘日平均光合速率 (释放O2 mg·m-2·h-1) |
|
有机质含量(%) |
氮含量(%) |
表层-60cm(%) |
|||
山坡地 |
0.595 |
0.015 |
7.0 |
2.44 |
960 |
河滩地 |
0.202 |
0.003 |
15.0 |
2.82 |
1280 |
研究者认为决定沙棘抗虫性的关键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并进行了实验验证:将生长状况相似的沙棘分为A、B两组,A组土壤含水量和土壤肥力与河滩地相同,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A组抗虫性显著高于B组,证实了研究者的假设。
(4)河滩地生物有机物中的碳元素通过 和 返回大气中。
(5)对于沙棘木蠹蛾已经成灾的山坡地,在不造成环境污染的前提下,可以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措施(只答一种)来降低沙棘木蠹蛾的种群密度。
29.(7分) 下列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几种模式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若细胞1产生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则靶细胞主要是________。
(2)若靶细胞是胰岛B细胞,当血糖含量为130mg/dL时,下丘脑通过细胞3作用于靶细胞,引起靶细胞的生理效应是______________。
(3)若细胞3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部位膜外电位的变化是___________;兴奋在细胞3和细胞2间传递的结构是__________,传递方向的特点是________。
(4)若细胞4能产生白细胞介素,则它是由_________受抗原刺激后分裂分化而来;该细胞使靶细胞裂解死亡的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8分)在碗豆中已知D和d分别控制碗豆的灰种皮和白种皮,R和r分别控制圆粒和皱粒,且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用两个纯合的碗豆品种甲(DDrr)和乙(ddRR),培育出纯合白种皮皱粒碗豆种子,过程如下图,请分析回答:
(1)为保证杂交成功,需对母本植株的碗豆花进行的处理措施是
。
(2)第一年收获的碗豆种子的表现型是 。
(3)第二年收获的碗豆种子中,从理论上分析,基因型有 种。其中表现型为灰种皮皱粒所占比例为 。
(4)第三年应如何操作 。
(5)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脱落后能抑制碗豆核酸、蛋白质的合成,促进叶片衰老。而细胞分裂素则抑制叶绿素、核酸和蛋白质的降解,抑制叶片衰老。所以在生产中可利用细胞分裂素作保鲜剂。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细胞分裂素有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
①实验原理:叶片衰老最明显的特点是叶绿素逐渐丧失而失去绿色,离体叶片很快就会出现衰老的特点,因此,可通过用细胞分裂来处理离体叶片,记录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来证明。
②实验步骤:
第一步:选取同种植物的相同叶片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标记为甲组、乙组。
第二步:在甲组叶片涂上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乙组叶片 。
第三步:记录甲、乙叶片失绿变黄所需的时间。
③实验结果预测:
。
④实验结论: 。
28. (4分)右图为正常绿色植物的叶绿素a的吸收
光谱、色素总吸收光谱以及光合作用的作用
光谱(作用光谱代表各种波长下植物的光合
作用效率)。请据图回答:
(1)作用光谱与叶绿素a吸收光谱曲线不
吻合,其原因是 。
(2)若以新鲜绿叶为材料提取叶绿体中的色
素,需要使用的化学药品是 。
(3)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下列哪些物质的变
化趋势与作用光谱基本一致?
A.O2的释放量 B.C3的总量 C.C5的总量 D.有机物的生成量
(4)在大田生产中,若要合理利用光能,直接有效的措施有 。
27.(7分)下图是有关细胞融合实验的示意图,请根据不同的实验操作回答问题:
(1)如甲细胞为人的细胞,乙细胞为鼠细胞,并分别用红、绿荧光染料标记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在这两种细胞开始融合时,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泾渭分明”,到融合过程完成时,两种颜色的荧光就均匀分布在丙细胞的表面了,这一实验可以清楚地说明 。
(2) 如果甲、乙细胞是叶肉细胞,那么在融合之前,你认为应选用 酶,将细胞壁去掉。在融合过程中,常用的促融剂是 。
(3) 如果甲代表动物的B淋巴细胞(可产生抗体),乙代表骨髓瘤细胞(不能产生抗体,可在培养液中培养),融合成的丙细胞经免疫分析,就可筛选出具特定功能的杂交瘤细胞。这种细胞不仅可无限繁殖,而且能够产生 ,从而在医学诊断中,得到广泛重视和应用。
(4)假如番茄甲细胞的基因型是AABB,乙细胞的基因型是aabb,则融合形成的丙细胞中含有 个染色体组。
(5) 如甲细胞为甲牛的供核细胞,乙细胞为乙牛的去核卵细胞,两种细胞融合成丙细胞后,再培育出一头小牛,则该小牛的大多数性状与 牛相似。
(6)将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CCDd的两棵植株的一定数量的花粉除去细胞壁后,放入试管中进行原生质体融合(只考虑2个细胞间的融合),可以得到不同基因型的融合细胞种数为 种。
26. (10分) 甘薯是一种重要的粮食作物, 右图甲中曲线表示春季晴天密闭甘薯大棚内一昼夜CO2浓度的变化。乙图曲线a表示甘薯在20℃、CO2浓度为0.03%的环境中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光合作用合成量的变化;在B点时改变某种条件,结果发生了如曲线b的变化。请分析回答:
(1)甘薯在北纬23°以南可以正常开花结实,北纬23°以北则不能正常开花结实,此种现象按纬度分布,与海拨高度无明显联系。据此判断, ▲ 是影响甘薯生殖活动的重要生态因素。在北方,人们常常采用甘薯的块根和茎获得新的植株,这种繁殖方式叫做▲ 生殖。
(2)甘薯在多次采用根、茎繁殖以后,往往会感染病毒,从而影响产量和品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常选取甘薯芽尖分生组织通过▲ 的方法获得无病毒幼苗。
(3)甲图中,甘薯开始进行光合作用的时间为 ▲ ,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的时间段为 ▲ 。
(4)分析乙图在B点时可能改变的条件及判断的理由。
①可能改变的条件是 ▲ ;判断的理由是 ▲ 。
②可能改变的条件是 ▲ ;判断的理由是 ▲ 。
(5)甘薯存在种间、种内交配不亲和性,限制了它在育种过程中的资源利用和亲本选配,根据所学和知识可知,▲ 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之一。
2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是指能量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
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物体内能量代谢过程
C.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能量的输入、传递和散失
D.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
24.下列关于微生物代谢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为了控制发酵温度,通常往发酵液中通入无菌水进行冷却
B.酶活性改变的主要原因是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物质使酶的结构产生变化,这种变化是
不可逆的
C.酶合成的调节既保证了微生物代谢的需要,又避免浪费细胞内的物质和能量
D.大肠杆菌只要环境中有乳糖存在,就会产生分解乳糖的酶
23.人类21三体综合征的成因是在生殖细胞形成的过程中,第21号染色体没有分离。已知21四体的胚胎不能成活。一对夫妇均为21三体综合征患者,从理论上说他们生出患病女孩的概率及实际可能性低于理论值的原因分别是
A.2/3,多一条染色体的卵细胞不易完成受精
B.1/3,多一条染色体的精子因活力低并不易完成受精
C.2/3,多一条染色体的精子因活力低并不易完成受精
D.1/4,多一条染色体的卵细胞不易完成受精
22. 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
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仅
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 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 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 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