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0083  210091  210097  210101  210107  210109  210113  210119  210121  210127  210133  210137  210139  210143  210149  210151  210157  210161  210163  210167  210169  210173  210175  210177  210178  210179  210181  210182  210183  210185  210187  210191  210193  210197  210199  210203  210209  210211  210217  210221  210223  210227  210233  210239  210241  210247  210251  210253  210259  210263  210269  210277  447348 

5.光照强度和CO2浓度是影响光合作用的两个主要外界因素,下列图像是北方夏季一天中棉花叶片光合作用强度的变化曲线,请指出正确的图解是

                   

试题详情

4.某科学家用含碳的同位素14C的二氧化碳追踪光合作用中碳原子在下列分子中的转移,最可能的途径是

 A.二氧化碳→叶绿素→ADP        B.二氧化碳→叶绿素→ATP

 C.二氧化碳→三碳化合物→葡萄糖     D.二氧化碳→酒精→葡萄糖

试题详情

3.在下列各项中,哪一项既是植物光反应的产物,又是植物暗反应所必需的物质

A.CO2和酶      B.O2和ATP      C.(H)和ATP      D.酶和(H)

试题详情

2.下图为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叶片中两类色素吸收不同波长光波的曲线图,请判定A和B分别为何种色素

 A.叶绿素、类胡萝卜素

 B.类胡萝卜素、叶绿素

 C.叶黄素、叶绿素a

 D.叶绿素a、叶绿素b

试题详情

1.对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最有效的一组光是

A.红光和绿光   B.黄光和红光   C.红光和橙光   D.红光和蓝紫光

试题详情

8.在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需要一些诱导因素才能使高度分化的植物体细胞表现出全能性。请根据下面提供的实验材料、方法和原理,探究细胞分裂素对细胞分裂过程是否有促进作用的有关实验。

   (1)实验材料:胡萝卜愈伤组织、一定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不含植物激素和放射性元素的培养液、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蒸馏水、必要的其   他实验用具等。

   (2)实验原理:细胞内的3H-TdR参与合成DNA,DNA的合成总是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因此,细胞中总放射性强度的大小反映了细胞分裂的快慢。

   实验步骤:

   ①取胡萝卜愈伤组织均分为A、B两组,分别培养在不含植物激素和放射性元素的培养液中;

                                 

                                 

                                                                             

  (4)预期实验现象及相应结论                                                  

  (5)若通过上述实验确定细胞分裂素对细胞分裂有促进作用,为了确定细胞分裂素   促进细胞分裂增殖的最适浓度,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应如何进行实验?请简述实验方法。                                                                                 

 [解析]此实验主要目的是探究细胞分裂素对细胞分裂过程是否有促进作用,所   以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正确设置。因为是探究性实验,所以预   期实验现象及相应结论应该有多种可能。对于(5)题,要确定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增殖的最适浓度,必须在此实验的基础上多设置几组实验,多配制几种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才能确定出最适浓度。  

答案:(3)②向A、B中分别加入等量的3H-TdR  ③向A中加入适量细胞分裂素溶液,  向B中加入等量的蒸馏水  ④在相同(温度等)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分别测定两组细胞的总放射性强度  (4)①A组的总放射性强度比B组高,说明细胞分裂素有促进植物细胞分裂的作用;②A组的总放射性强度比B组低,说明细胞分裂素有抑制植物细胞分裂的作用;③A组的总放射性强度等于B组,说明细胞分裂素对植物细胞分裂没有影响  (5)将实验分为多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重复上述培养过程,比较各组细胞的总放射性强度,其中放射性强度最高的一组其浓度就是最适浓度。

试题详情

7.有一批开白花的植物,在栽培过程中发现有一株开了紫花,科学工作者把这株开紫花的植株的种子收集起来,第二年种下去,让其自交,结果在后代中,有126株开紫花,46株开白花。

   (1)假定控制花色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则紫花性状的突变为            性突变,理由是                                                   

   (2)另假定该植物的性别决定为XY型。

   ①根据紫花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能判断紫花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吗?(用遗传图解表示,并加以说明。A表示显性基因,a表示隐性基因)

   ②为了确定紫花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需要进行新的杂交实   验,要求只杂交一次就能得出结论,应如何操作?(简要写出杂交组合,预期结果并得出结论,材料可根据需要任意选取)                                                                                                    

[解析]杂合体自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而纯合子可以稳定遗传。题中紫花自交后代出现了性状分离,则说明突变后的紫花植株是杂合体,杂合体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所以该突变为显性突变。判断突变性状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性染色体遗传,一般情况下,可以看杂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是否与性别有关,如果不同性别中的比例不同,则突变性状可能为性染色体遗传,本题只看到了性状分离比,没有给出不同性别中的比例,所以无法判定。如果要探究是性染色体遗传还是常染色体遗传,最好的方法是用隐性的雌性个体与显性的雄性个体杂交。

答案:(1)显  紫花自交后代发生了性状分离

(2)①不能判断位于哪条染色体上。如图中甲图所示,A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紫花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如图乙图所示,A位于X染色体上,也符合紫花自交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无论紫花突变基因(A)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后代都会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所以不能判断紫花突变基因位于哪条染色体上。  ②选白花植株作为母本,紫花植株作为父本,人工授粉,观察后代的性状。如果后代中雌性植株全开紫花,雄性植株全开白花,则该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如果后代中开紫花和开白花的植株既有雌株又有雄株,则该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试题详情

6.菠菜是常见蔬菜,为雌雄异株的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和人类相似。现有两个菠菜品种:抗霜(A或a)、抗干叶病(B或b)和不抗霜、抗干叶病。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以抗霜、抗干叶病植株作为父本,不抗霜、抗干叶病植株作为母本进行杂交,子代表现型为:

   雄株:不抗霜但抗干叶病∶不抗霜不抗干叶病= 3∶1

   雌株:抗霜抗干叶病∶抗霜不抗干叶病= 3∶l

   据此可知,这两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父本:               ,母本:                  

   (2)已知菠菜的干叶病是干叶病毒导致的,但不清楚干叶病毒的核酸种类,试设计实验探究之。

   实验原理:(略)

   实验材料:苯酚的水溶液(可以将病毒的蛋白质外壳和核酸分离)、健康生长的菠菜植株、干叶病毒样本、DNA水解酶、其他必需器材。

   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及结论:

   ①                                 

 ②                                 

   [解析](1)不论是雌株还是雄株,抗干叶病:不抗干叶病=3∶1.可推知控制抗干叶病和不抗干叶病的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Bb×Bb。在雄株中,全部为不抗霜,雌株中全部为抗霜,可推知控制抗霜和不抗霜的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两个亲本的基因型为XAY×XaXa。(2)实验目的为“探究干叶病毒的核酸种类”,实验原理为:干叶病毒导致菠菜得干叶病,如果用DNA水解酶处理干叶病毒核酸,则DNA被水解,若对照组(没有处理)出现干叶。实验组(用DNA水解酶处理)不出现干叶,则说明病毒的核酸是DNA,若对照组和实验组都表现出干叶.则说明病毒的核酸是RNA。

   答案:(1)BbXAY   BbXaXa (2)①选取生长状况相似的若干菠菜植株平分为两组,编号为甲、乙。②用苯酚的水溶液处理干叶病毒样本,并设法将其蛋白质和核酸分离,以获得其核酸。③在适当条件下,用DNA水解酶处理干叶病毒样本的核酸。④一段时间后,用处理过的核酸稀释液喷洒甲组植株,用等量未处理的核酸稀释液处理乙组植株。⑤再过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菠菜的生长情况。

   实验结果和结论:

   ①若甲、乙两组都出现干叶,则病毒的核酸是RNA

   ②若仅乙组植株出现干叶,则病毒的核酸是DNA

试题详情

5.2007年夏天,太湖爆发蓝藻灾害,导致水质严重恶化,无锡市因此出现饮用水荒。“无锡太湖蓝藻的爆发,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国家环保总局官员在新闻发布会上如是说。从自然因素上来讲,太湖水位出现50年以来最低值,水少;另外,4月无锡气温都在20℃左右,适合蓝藻生长。但是,人为因素也非常重要,上游河流污染物排放严重,太湖湖水中的氮、磷浓度升高,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1)太湖蓝藻爆发时湖面漂浮着一层绿膜,部分游客认为这是绿藻而不是蓝藻。对此,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是否具有                          来判断。不管是绿藻还是蓝藻,从代谢类型看,都属于                             。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都是                                          

(2)水位低是太湖蓝藻爆发的原因之一,从本质上来看这是降低了太湖生态系统的                                。而温度是通过影响细胞内                      的活性来影响蓝藻的生长。

(3)为了防止太湖水源被污染,环保部门加强对太湖上游流域沿岸工厂的监测,现怀疑某工厂是污染源之一,并对其排污口进行了检测。检测人员沿河每隔100米取水样一次,共取9份并依次编号为①一⑨,已知⑤号水样正对工厂排水口。检验人员对所取水样进行了如下处理:I 检测水样中的蓝藻数量(A组);Ⅱ 滤除水样中全部蓝澡,每份水样分为三等份,编号B、C、D,其中B、C组分别添加适量的N和P,D组不添无机盐。然后加入等量的蓝藻,放置在阳光下若干天,再检测水样中蓝藻数量,统计数据如下表(蓝藻数量,单位:百万细胞/mm3),请回答有关问题:

水样编号









 
A组(原始水样)
0.2
0.3
0.3
l
10
10
7
7
6.5
B组(添加N)
1
1.5
2
2.5
20
19
18
17
18
C组(添加P)
8
9
9.5
10
11
9.5
7.5
7.5
7
D组(无添加)
0.2
0.2
0.3
l
10
9
7
7
6.5

   ①通过A组数据可以判断工厂是污染源,依据是                                                                         

②进行B、C、D分组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是N含量超标还是P含量超标,其中D组起             作用。实验结果显示,工厂上游水域限制蓝藻增长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解析]对于第(3)小题,分析表格A组数据,可以得出,①-④为排水口上游,⑥一⑨为排水口的下游。分析B组数据,添加N后,⑥-⑨蓝藻数量明显增加。可见原排水口下游缺N。分析C组数据,添加P后,①-④蓝藻数量明显增加,而⑥-⑨基本不变,可见原排水口的上游缺P,下游P含量超标。

答案:(1)成型的细胞核(或叶绿体等细胞器,只要答出一种真核细胞特有的细胞器也给分)  自养需氧型  生产者

(2)自我调节能力(或抵抗力稳定性,或稳定性)  酶

(3)①工厂排水和下游河水中的蓝藻数量明显多于上游

②对照  P  N  工厂排出的污染物主要是P含量超标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