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1.下列能够表示洋葱表皮细胞在质壁分离及复原过程中液泡体积变化的图形是 ( )
答案 B
10.下图中甲、乙、丙表示某植物体相邻的3个细胞,它们的细胞液浓度依次为甲>乙>丙,正确表示它们之间水分子渗透方向的是 ( )
答案 A
解析 甲细胞液的浓度最高,单位体积内水分子的个数最少,所以乙、丙中的水分子要通过渗透进入甲细胞中,同理乙细胞液的浓度高于丙细胞液的浓度,丙中的水分子也要通过渗透作用进入乙细胞内,所以答案为A。
9.(2008年南通模拟)下列关于植物对水分吸收和利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植物细胞分化成熟的过程中吸水的主要方式不变
B.不同生存环境下的植物,根毛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一般不同
C.所有植物都必须依靠根尖吸水,并通过气孔失水
D.蒸腾作用的强弱与光照、大气湿度等有关,但不受土壤条件影响
答案 B
8.(2009年茂名模拟)浸泡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后又出现质壁分离复原,与质壁分离复原过程相关的细胞器有 ( )
A.液泡 B.线粒体、液泡 C.线粒体 D.细胞膜、液泡膜
答案 B
7.如图表示三种海蟹在其他因素适宜时,不断改变海水盐度进行实验所得到的血液浓度的变化情况(已知海水的盐度约为0.5 mol/L),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盐度小于0.5 mol/L时,甲蟹调节血液浓度的能力最强
B.对血液浓度调节能力最强的是乙
C.能够生活在淡水中的是乙
D.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能力最弱的是丙
答案 A
解析 从三条曲线整体变化分析,丙调节血液浓度的能力最强,甲次之,乙最弱;但在盐浓度小于0.5 mol/L时,甲的调节能力最强;在盐浓度大于0.5 mol/L时,丙的调节能力最强。
6.如图所示U型管中间被一种只能允许水分子通过的半透膜隔开,现在两侧分别加入0.1 mol/L的蔗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左右两侧液面高度变化是怎样的?若向U形管右侧加入某种微量物质(不影响溶液浓度),右侧液面高度上升,那么加入的这种微量物质最可能是 ( )
A.右侧液面高度下降;胰岛素
B.右侧液面高度下降;衣藻
C.两侧液面高度不变;麦芽糖酶
D.两侧液面高度不变;蒸馏水
答案 C
5.将不同植物的三个未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置于同一蔗糖溶液中,形态不再变化后的细胞图像如下图。则有关各细胞液的浓度判断正确的是 ( )
①实验前B<A<C ②实验前B>A>C ③实验后B≥A=C ④实验后B<A<C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 B
4.将人类的红细胞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半小时之后的结果如图,依照细胞外形的变化判断蔗糖溶液的浓度,由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丁 B.丁>甲>乙>丙
C.丙>丁>甲>乙 D.丙>乙>丁>甲
答案 D
3.与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实验材料及外界溶液有关的正确叙述分别是( )
①实验材料必须是成熟的植物活组织细胞
②细胞液最好有颜色,便于观察和判断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程度
③细胞液必须有颜色,否则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④外界溶液的浓度应适中,不能过低或过高
⑤外界溶液必须对细胞无毒害
⑥外界溶液的浓度无特殊要求,任何浓度均可以
A.①②;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②;⑤⑥ D.①③;⑤⑥
答案 A
解析 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要求植物细胞必须是能发生渗透作用的活细胞,并且细胞液与外界溶液有浓度差。如果进行观察的话,液泡内的细胞液有颜色为最好。
2.假定将甲、乙两个植物表皮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中,两种溶液的浓度均比细胞液浓度高。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两细胞的变化是 ( )
A.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B.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乙细胞随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C.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甲细胞随后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D.甲、乙两细胞均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均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答案 B
解析 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中,KNO3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表皮细胞开始发生质壁分离。由于植物细胞能够吸收KNO3,K+、NO-3进入表皮细胞的细胞液中。这样一方面由于细胞失水使KNO3溶液浓度降低,另一方面又由于K+、NO-3被细胞吸收使KNO3溶液的浓度进一步降低,同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的减少和K+、NO-3数目的增多,使细胞液浓度进一步增高。这样一定时间之后,细胞液浓度会高于外界KNO3溶液浓度,这时就会发生质壁分离的自动复原。而蔗糖分子由于不能被植物表皮细胞吸收,所以发生质壁分离后植物细胞不能自动复原。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