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4.(10包头三十三中期中)下图是某农牧生态系统氮循环平衡示意图。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 )
A.①②③途径的氮素输入量之和等于④⑤⑥途径的氮素输出量之和
B.参与该循环的生物是植物、动物和固氮微生物
C.该过程所涉及的生理活动是植物、动物和硝化细菌的同化作用
D.为减轻①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应推广种植固氮牧草
答案D
13.(10南昌大学附中月考)右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和氮循环的一部分,A、B、C三类微生物参与其中,下列说法错误是( )
A.A类细菌是自养需氧型
B.B类细菌是厌氧型
C.进行C过程的微生物都是共生的
D.A和C的活动可增加土壤肥力
答案C
12.(10海淀区期中考试)紫茎泽兰具有外来引进植物的许多特点:生长迅速、繁殖力强、光合效率高、能产生毒素抑制其他植物生长、并能毒害动物。试判断引入紫茎泽兰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 ( )
A.增加生态系统中物种的多样性 B.提高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的效率
C.改变其他物种的生活习性 D.改变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答案D
11.(10海淀区期中考试)关于图5中生态农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实现了对能量的充分利用和物质的良性循环
B.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提高了生态效益
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
D.有效地促进了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答案C
10.(10海淀区期中考试)下列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的稳态就是指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稳定不变
B.生态系统具有完整而且稳定不变的营养结构
C.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收支稳定不变
D.生态系统具有保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相对稳定的能力
答案D
9.(10海淀区期中考试)关于生物同化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该营养级贮存的总能量 B.食物消化后粪便中的总能量
C.从上一营养级摄入的能量 D.经吸收后合成有机物中的能量
答案D
8、(10温州十校联考)下图为生态养猪模式。从图中可知该生态工程属于( )
A.物质循环利用的生态工程
B.节水和废水处理与应用的生态工程
C.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生态工程
D.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系统组合利用的生态工程
答案B
7.(10杭州月考)我国的“三北”防护林是一项规模空前的生态建设工程,被誉为“绿色万里长城建设工程”。下列不属于植树造林在保护环境方面要求的是 ( )
A.调节气候 B.防风固沙,防止荒漠化
C.提供木材 D.维持大气的碳-氧平衡
答案C
6.(10杭州月考)山东省某些地区大力发展了“稻→萍→鱼”立体农业。该生态系统 ( )
A.“稻→萍→鱼”体现了系统内群落的水平结构,可充分利用空间和资源
B.是按照自然规律设计的生态农业,大幅度提高了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
C.注重系统内部的自身调节作用,不需要外部任何投入
D.放养鱼的数量与萍的生长量相匹配,依赖于系统内信息的传递
答案D
5.(10耀华中学月考)题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i、.j、k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机物(j是未利用部分),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进入该生态系统的CO2总量与所有h产生的CO2
总量相等
B.生产者i的量大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有机物的量
C.流向分解者的k可被生产者直接吸收利用
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利用
答案B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