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0651  210659  210665  210669  210675  210677  210681  210687  210689  210695  210701  210705  210707  210711  210717  210719  210725  210729  210731  210735  210737  210741  210743  210745  210746  210747  210749  210750  210751  210753  210755  210759  210761  210765  210767  210771  210777  210779  210785  210789  210791  210795  210801  210807  210809  210815  210819  210821  210827  210831  210837  210845  447348 

4.下图表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中物质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能提供给绿色植物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能量最多的过程是5

B.各种生物体(除病毒外)都能进行的过程是3

C.1、3和4过程产生的[H]都能与氧结合产生水

D.2过程需多种酶参与,且需ATP供能

解析:这是一道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物质变化图解为题干情境,立意于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过程理解的难度较大的选择题。解答本题首先要清楚图解中的1、2、3、4、5分别是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中的哪一过程,再从物质转化的“起点”与“终点”及其中的条件来判断。1是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阶段H2O的光解;2是光合作用过程中暗反应阶段中CO2的固定、还原、形成糖的过程;3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4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5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因此,选项A、B、C都是正确的,选项C中1过程中产生的(H)是作为还原剂参与暗反应的。

答案:C

试题详情

3.下列实验操作是利用溴甲酚紫指示剂检测金鱼藻生活环境中气体含量变化。对此实验操作图的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溴甲酚紫指示剂在pH减小的环境中变为黄色

B.溴甲酚紫指示剂变为黄色是由于金鱼藻细胞呼吸释放出CO2

C.这个实验可表明细胞呼吸释放CO2,光合作用释放O2

D.实验操作3-5表明光合作用吸收CO2

解析: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吸收CO2,使pH上升,导致指示剂由黄色变为紫色,黑暗中金鱼藻只进行细胞呼吸,产生的CO2使pH下降,导致指示剂由紫色变为黄色。

答案:C

试题详情

2.一密闭透明薄膜大棚内,一天中光照强度与棚内植物制造的有机物量的变化如图中曲线I、曲线II所示。在采取某项措施后。棚内植物制造的有机物量则如曲线Ⅲ所示。则所采取的这项措施最可能是(   )

         

A.通风,降低室内温度

B.通风,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

C.通风,增加大棚内氧气浓度

D.遮光,降低光照强度

解析:由图可知,大棚中的植物制造的有机物的量并没有随光照强度的增强而升高,而根据题干和曲线I分析,光照对于大棚中的植物是足够的,也就是说植物的光反应阶段是可以正常进行的,能提供充足的ATP和[H]给暗反应生成有机物,显然是暗反应中出现了障碍。暗反应的生成的有机物是由二氧化碳还原而来的,因此推断限制植物制造有机物的因素是棚内二氧化碳浓度不足,应通风和增加大棚内二氧化碳浓度。

答案:B

试题详情

1、如图表示20℃时玉米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最恰当的是

A.b点的位置不会随环境温度的升高而移动

B.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有叶绿体和线粒体

C.其他条件适宜,当植物缺乏Mg时,b点右移

D.c点后的叶片细胞都能进行光反应,从而提高光能利用率

[解析] 选C。由题干可获得如下信息;①温度影响酶的活性从而影响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②图解中a点只进行细胞呼吸,b点为光补偿点;c点为光饱和点;③Mg是叶绿素的组成元素。解答本题时要充分分析a、b、c各点各段中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关系。 a点只进行细胞呼吸,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b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温度升高时,与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有关的酶的活性都增强,但二者对温度的敏感性不同,从而使增强的幅度不同,因此会使b点发生移动。当植物体缺Mg时,由于叶绿素合成不足,导致光合作用减弱,而细胞呼吸未变,要使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达到平衡,就要增强光照强度,即b点右移。c点为光饱和点,光能利用率已达最大,无法再提高光能利用率。

 答案 C

试题详情

19.(11分)下图表示干细胞的三个发育途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A细胞形成的B细胞仍然保持着其特有的          能力,A细胞到C细胞的过程是由        控制的。

(2)若D细胞是胰腺细胞,则结构⑦所起的作用是         

(3)A细胞分化成D细胞的根本原因是          。

(4)若D细胞是正在衰老的细胞,该细胞中结构⑧发生的变化是          。

(5)由A细胞到形成多个卵细胞的过程,则必须经过细胞的          分裂。

(6)用丙酮从D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的单分子层面积是否大于D细胞表面积的2倍?                     ,

理由是                                。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生命历程中各阶段的特征、本质。

答案:

(1)分裂和分化   基因

(2)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转运、分类和包装(答出其中两个则可)(2分)

(3)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4)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只答出其中两项则可)(2分)

(5)有丝分裂和减数(2分)

(6)测得的单分子层面积远大于D细胞表面积的2倍(1分)。  因为D细胞内除了细胞膜

   以外,还有其他生物膜(1分)

试题详情

18.(13分)以下是有关细胞分化和衰老的探索实验,请依据实验回答问题:

(1)斯图尔德将胡萝卜韧皮部细胞进行培养,最终获得发育完整的新个体,实验过程如下:

①A过程称为________,诱导这一过程的物质有________,从物理性质看,所使用的培养基类型是________。

②这一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

(2)在探索细胞衰老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衰老动物体内细胞分裂速度明显减慢。但把衰老动物体内的细胞移植到幼龄动物体内,这些细胞分裂次数增加。Krohn用近交系小鼠进行皮肤移植实验。他将小鼠的皮肤移植到其F1身上,当F1变老时,又移植到F2身上,这样他进行了系列移植,结果移植的皮肤细胞可生活7-8年,远远超过其原来供体的寿命。

①Krohn实验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Krohn的实验能说明什么?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实验是植物组织培养的过程,依据了细胞的全能性原理。(2)从本小题细胞衰老的研究可以看出细胞衰老与细胞所处的环境有关,受环境影响。

答案:

(1)①脱分化  植物激素(或生长素,或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  固体培养基  ②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2分)

(2)①研究引起细胞衰老的原因是细胞本身的衰老还是体内环境的恶化(或改变) (4分)

 ②细胞衰老的主要原因是体内环境因素的影响(或细胞衰老与所处个体的年龄有关或细胞衰老是多种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4分)

试题详情

17、(9分)20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这三位科学家发现了调控细胞周期的一系列基因,以及相关的酶和蛋白质。这项工作对肿瘤研究等领域产生了重大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同种生物不同类型细胞之间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有差异。蛙胚卵裂期动物半球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比植物半球细胞的___________。课本未讲蛙胚的卵裂。

(2)测定某种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长短时,通常需要考虑温度因素。这是因为___________。

(3)有人称恶性肿瘤为细胞周期病,其根据是调控细胞周期的基因发生了___________,导致细胞周期失控,癌细胞无限增殖。

(4)治疗恶性肿瘤的途径之一,是用药物抑制___________的合成,从而将癌细胞的细胞周期阻断在分裂间期。如用药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则癌细胞的细胞周期将阻断在___________期。

(解析)不同生物及同一生物的不同细胞,细胞周期所需时间的长短不同,蛙胚卵裂期,动物半球细胞分裂得快,植物半球分裂得慢,所以动物半球细胞的细胞周期时间短;细胞分裂是在一系列酶的作用下完成的,酶的活性受到温度的影响,因此,测定某种细胞的细胞周期持续时间长短时,通常需要考虑温度因素;恶性肿瘤表现为细胞无限增殖.从基因角度考虑则是由于基因突变;现在对癌症晚期病人所采取的“放疗”、“化疗”则是通过物理、化学因素影响细胞分裂,而绝大多数药物则是抑制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从而使癌细胞停留在分裂间期,若用药物抑制细胞纺锤体的形成,则细胞停留在分裂前期。

答案:

(1)短

(2)细胞周期受酶的影响,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3分)

(3)突变

(4)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3分)   分裂前

试题详情

16、(17分)化疗是控制癌细胞生长的方法之一,药物可以杀死癌细胞,表格中给出的是一个典型的化疗过程,每3周给药1次(表中说明所示),表中记录了化疗过程中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的数量变化。

时间/d
第1天
第7天
第14天
第21天
第28天
第35天
第42天
第49天
单位体积正常细胞数量
1000
400
680
800
320
520
620
300
单位体积癌细胞数量
1000
300
420
700
180
210
280
80
给药情况
给药
 
 
给药
 
 
给药
 

请分析回答:

(1)化疗时采用的烷化剂,如二氯甲二乙胺能够与DNA分子发生反应,从而阻止参与DNA复制的酶与DNA的相互作用。此类药品作用于癌细胞周期的________________期。化疗可以采用其他药物,如5-氟尿嘧啶,它的结构与尿嘧啶非常相似,可以干扰DNA复制以及________________合成。

(2)据表格回答化疗过程中正常细胞和癌细胞的数量变化的共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

(3)将癌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时,在培养液中若要估测癌细胞的数量,可以通过与红细胞数目对比的方法。将待测样品与等体积的已知含量为a的红细胞混匀,涂布在载玻片上,经处理后观察,在显微镜下随机选若干个视野进行计数,并计算平均数,若癌细胞平均数量为b,红细胞平均数量为c,则待测样品中癌细胞的含量为________________。

(4)化疗过程中的给药剂量加大或给药周期缩短,癌细胞都会得到更有效的控制。为什么临床上并不这样做?

(5)人们正在研究用单克隆抗体治疗癌症,这一过程属于________________免疫,与化疗相比较这种疗法的原理及其优越性是________________。

(6)某科研单位研制了一种新药X,为了验证此药物对某种癌症有较好的疗效,将癌细胞悬浮液分成等细胞数的A、B两组。A组加入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B组应加入________________。相同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后,洗去培养液,对两组细胞做相应的处理,分别检测两组细胞的放射性强度。如果出现的实验现象为____   ____________,则说明此药物的疗效好。

(解析)本题以现实生活中的癌症为命题点,考查癌症的治疗,细胞的计数,以及同位素标记的实验方法等知识。DNA复制在细胞周期的间期,故烷化剂作用于间期,5-氟尿嘧啶与尿嘧啶结构非常相似,可以阻止T与A及U与A的配对,从而影响DNA复制及转录和翻译过程的进行;化疗用药后,可使正常细胞和癌细胞均明显减少,然后再回升,且癌细胞减少量明显,回升量少于正常细胞。大剂量药物化疗对正常细胞杀伤力太强,产生较强的副作用,所以不宜采用该方法;设待测样品细胞数为x,则x/a=b/c,故x=ab/c。单克隆抗体治疗癌症是抗体在起作用,所以应属于体液免疫的效应阶段;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以消灭癌细胞,又不会伤害正常细胞,比化疗方法具有优越性;完善实验时,应注意对照性原则,抑制癌细胞分裂可以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答案:

(1)间   RNA和蛋白质

(2)给药的最初,两类细胞数量都明显减少,然后又回升(2分)

癌细胞数目的减少量明显多于正常细胞,而回升量少于正常细胞(2分)

(3)ab/c(2分)

(4)因为对正常细胞杀伤作用大强,可能会引起较强的副作用。(2分)

(5)体液   在单克隆抗体上连接抗癌药物,制成“生物导弹”,将药物定向带到癌细胞所在部位,既消灭了癌细胞,又不会伤害健康细胞(2分)

(6)等量的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和药物X(2分)   A组的放射性强度大于B组(2分)

试题详情

15、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细胞内的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DNA分子数(c)可表示为如图所示的关系,此时细胞内不可能发生发生以下哪些现象:  

A.中心粒移向两极            B.着丝点分裂  

C.细胞板形成               D.DNA分子进行复制

[解析]选BCD,由图可知此时细胞有染色单体,应该处在DNA完成复制到着丝点分裂这段时间;细胞板形成于末期,所以BCD都不可能。

答案 BCD

试题详情

14.下列有关细胞癌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癌细胞是畸形分化的体细胞

B.肝炎病毒会使病毒DNA整合到肝细胞中,由于基因重组引发肝癌

C.常吃含苏丹红的食品会增加癌症的发病率,其变异来源是染色体结构变异

D.癌症的发生与心理状态无关

[解析]选A,B。苏丹红是致癌物质,会引起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如果性格过于孤僻、经常压抑自己的情绪、不乐于与人交流,就会影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功能,增加癌症发生的可能性,可见,癌症的发生与不良心理状态有一定的关系。

答案 AB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