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0656  210664  210670  210674  210680  210682  210686  210692  210694  210700  210706  210710  210712  210716  210722  210724  210730  210734  210736  210740  210742  210746  210748  210750  210751  210752  210754  210755  210756  210758  210760  210764  210766  210770  210772  210776  210782  210784  210790  210794  210796  210800  210806  210812  210814  210820  210824  210826  210832  210836  210842  210850  447348 

1.下列各项中,能视为物质进出内环境的实例是

A.受精过程中,精子进入卵细胞内

B.牛奶被饮入胃中

C.氧气通过呼吸运动进入肺泡里

D.静脉注射生理盐水

[解析]  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精于进入卵细胞内,是进入了细胞内;牛奶被饮入胃中、氧气通过呼吸运动进入肺泡里,是进入了外界环境。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是进入了血浆,血浆属于内环境。

[答案]  D

试题详情

18.(9分)大气污染物可普遍引起植物中游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并认为这是植物受环境胁迫的一种生理反应和细胞结构及功能受损的表现。酸雨胁迫对植物脯氨酸的变化和危害的关系如何呢?某小组在老师的协助下,制定了课题研究的初步计划并进行下述实验过程。 一、材料与方法 本研究的供试植物为钟萼木科的伯乐树、苏木科的翅荚木、楝科的香椿、蝶形花科的刺槐。 种子首先进行消毒与育苗,当苗木生长到一定高度后,选取生长好和长势相近的苗木移至适宜的培养钵或木箱中栽培,按常规盆栽方法管理,经20天左右的缓苗期,分别用pH=5、pH=3、pH=2的硫酸型人工模拟酸雨进行喷洒处理,每三天喷洒1次,每次以喷湿为准,每次喷洒量约为500 mL,重复7~9次。每次喷洒前观察和调查植株生长和受害情况,并分别收集和统计落叶,对脯氨酸含量进行测定。 二、试验结果 1.叶片脯氨酸含量的变化,随酸雨pH下降而递增,酸雨pH越低,脯氨酸增加的幅度越大。当pH为2时,伯乐树、翅荚木、香椿、刺槐的增加幅度分别为131.4%、126.1%、124.5%和99.1%。 2.根系脯氨酸含量的变化与叶相反,随酸雨pH下降而递减,当pH为2时,其减少幅度在3%~8%之间。 三、分析并回答: (1)该实验为________________实验(探索性或验证性)。 (2)从实验结果看该实验方法中还应增设何种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得出叶中脯氨酸含量的变化与危害的关系,实验中还应增加叶的危害程度这一指标,叶的危害程度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作为指标。 (4)由实验结果可以得出: ①叶片脯氨酸随酸雨pH下降而递增,根系则相反,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叶中脯氨酸增幅的比例不同说明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解析]:设计实验的基本原则是尽量孤立因素和固定条件,一般都是强调在实验中只改变一个因素。换句话说,实验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实验者对变量(实验过程中所被操纵的特定条件或因素)的有效控制,即确保“单一变量”的实验观测,尽量避免无关变量和减少额外变量,为此设置实验对照和作平行实验以排除无关变量,是增加实验结果可信度和说明力的重要措施。

[答案]: (1)探索性  (2)以pH7.0左右作为对照组与其他三组同时喷洒处理  (3)脱落叶率或伤斑叶率或叶颜色变化程度(凡符合实际且能说明叶的危害程度的指标均可)  (4)①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酸雨的反应不同  ②不同植物同一器官对酸雨的反应不同

试题详情

17.(10分)下图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由图中可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性质上看,能量流动不同于物质循环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顺利完成必不可少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4)若在该生态系统中喷施DDT,则体内DDT浓度最高的生物是________(填字母)

(5)据测定,生产者在黑暗时CO239.60 mg·h-1;充足光照下释放O25.1×10-3mol·h-1。

则相同温度下连续充足光照10小时,生产者产生葡萄糖________ g。

[解析]: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①在生物群落中流动渠道都是食物链(网)②两者是相互联系同时进行的③物质是能量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答案]:(1)能量流动伴随物质循环而进行,两者互为因果、相辅相成,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2)单向不循环,逐级递减    (3)A、C   (4)B    (5)1.8

试题详情

15、.某湖泊由于大量排入污水,连续多次发生蓝藻爆发,引起水草死亡,周边居民也有出现某种有毒物质中毒现象的。请回答:

(1)湖泊中导致蓝藻爆发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过量的____________。导致水草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草生长的环境中缺少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这两种非生物因素。

(2)某小组分别于造成和下午在该湖泊的同一地点、同一水层取得两组水样,测得甲组pH为7.3,乙组pH为6.0,那么取自早晨的水样是_________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甲组水样中的Q2含量______于乙组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居民中毒是由于蓝有毒物质经事物链的传递引起的,这类食物链中含有的四个营养级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

[解析]:大量污水进入湖泊,使水体中的矿质元素增加,造成水体富营养化,水中的蓝藻会爆发性增殖,增加耗氧量、争夺水体空间,使其他水生植物得不到充足的光照导致光合作用减弱或停止,进而导致氧气缺乏,生物不能进行呼吸作用而死亡。白天蓝藻进行光合作用,使氧气的释放大于氧气的消耗,水体中含氧量增加;夜晚则只进行呼吸作用,使水中的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二氧化碳溶于水,使水的pH下降。在该生态系统中,蓝藻处于生产者的地位,浮游动物、鱼和人属于消费者。由于生物的富集作用,毒素在食物链(蓝藻-浮游动物-鱼-人)中传递。

答案:(1)无机盐(矿质元素)  阳  氧

(2)乙  由于蓝藻等夜晚呼吸产生大量CO2,CO2与水结合产生碳酸后使水的pH下降  大  蓝藻等白天进行光合作用释放大量O2,使水中含O2量上升

(3)蓝藻 →  浮游动物 →  鱼(其他合理答案也可)

16 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的问题。 (1)下图表示在一个湖泊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的相互关系。请据图中所列关系回答。

1)湖泊中浮游植物→小鱼→大鱼的食物链,属于______________关系。

2)夏天湖水深处光量减少,而湖表层浮游植物因光增强而增加,属于_________关系。

3)湖水矿质营养不足,引起浮游植物数量减少,属于_____________关系。

4)夏天湖水深处含氧量下降,而湖中分解者活动旺盛,属于______________关系。 (2)右图表示一个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1)若狼被捕杀,数量首先会减少的是_________。 2)若美洲狮的食物2/3来自鹿,其余来自浣熊,则一只美洲狮体重每增加3Kg,至少需要消耗青草_________Kg。

[解析] 湖泊中浮游植物→小鱼→大鱼的食物链,属于生物间的相互关系;夏天湖水深处光量减少,而湖表层浮游植物因光增强而增加,属于无机环境对生物的作用和生物对无机环境的反作用关系;湖水矿质营养不足,引起浮游植物数量减少,属于无机环境对生物的作用关系;夏天湖水深处含氧量下降,而湖中分解者活动旺盛,属于生物对无机环境的反作用关系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的一个自然系统。生态系统多层次的自我调节,是通过生物与无机环境、生物与生物的相互联系和作用而实现的。鹿和蝗虫处于同一个营养级是食物的竞争者;能量流动“至少” 的计算,应该按能量流动效率的10%还是20%来计算,需要认真审题

[答案] (9分) (1)1)生物间的相互

2)无机环境对生物的作用和生物对无机环境的反作用

3)无机环境对生物的作用

4)生物对无机环境的反作用 (2)1)蝗虫

因鹿和蝗虫处于同一个营养级,是食物的竞争者

2)175

试题详情

14.下图表示某处于平衡状态的生物种群因某些外界环境变化导致种群中生物个体数量改变时的四种情形,下列有关产生这些变化的原因分析中,正确的是(  )

 

A.若图①所示为海洋生态系统中某鱼类的种群,则a点后的变化可能原因是过度放养某  鱼类

B.若图②所示为某发酵罐中酵母菌数量,则b点后的变化原因可能是增加营养供应 

C.图③中c点后发生的变化表明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有一定限度 

D.图④曲线可用于指导海洋捕捞

[解析]: A说法可以是正确,这时曲线表示的是放养鱼类的数量;D说法也正确,即捕捞时不要使海洋中生物数量少于K/2,那么海洋生物数量会很快恢复的。

[答案]:ABCD

试题详情

13.从生物学角度分析,下列措施中,不能有效提高农产品在国内外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

发展目标的是(   )

A.开发优质新品种,充分利用农业生态旅游资源

B.引导农民调整粮食种植结构

C.多开垦荒地、围湖造田,建立人造小平原

D.研究和开发生态农业,生产优质有机产品

[解析]:依据生态学的原理使农业生态系统中的能量和物质实现多层次分级利用,使废物资源化,提高能量的转化效率,促进物质的再生利用,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污染。所以大力发展生态有机农业,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答案]:ABC

试题详情

12.如图为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的限制因素图解,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

  A.影响植物固定太阳能的因素除了光、水、C02、矿质营养外,还有温度和氧气

  B..对于所有生态系统的植物来说,水都是它们固定太阳能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

  C.通过取食流人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只有其总能量的10%一20%

  D.图中的营养是指落叶和枯枝中能被植物再利用的有机营养

  (解析) 影响植物固定太阳能的因素即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有:C02农度、光照、温度、水、矿质营养、O:等。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水分不是限制水生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因素。通过取食流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是占本营养级同化能量(即总能量)的10%-20%。图中的营养是指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的矿质元素。

 答案A、C

试题详情

11.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包括   (   )

  A.通过兔子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

  B.通过兔子的粪便流人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C.通过狐狸的粪便流人到分解者体内的能量

  D.流人到狐体内的能量

  (解析) 每一个营养级中所同化的能量为本营养级的总能量,而兔予粪便中的能量,并不是兔子同化的能量。兔子同化的能量去向为自身呼吸消耗、被下一营养级狐狸利用和狐狸粪便中的能量。

  答案A、C、D

试题详情

10.一片树林中,树、昆虫和食虫鸟类的个体数比例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选项能正确表示树、昆虫、食虫鸟之间的能量流动关系的是(选项方框面积表示能量的多少)(   )

  (解析) 在一片树林中,在树一昆虫一食虫鸟这条食物链中,能量传递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为10%-20%,所以将树、昆虫、食虫鸟三个营养级的能量数值绘成图形,就形成图C所示的金字塔。

  答案  C

试题详情

9.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图中蛇处于最高营养级,该营养级所含的能量最少

  B.图中全部生物称为生物群落

  C.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最多是流人黄雀体内能量的125倍

  D.图中共有4条食物链

  (解析) 图中生产者是绿色植物,消费者是各级动物,分解者是细菌;食物链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图中只有绿色植物一蝉一螳螂一黄雀一蛇这一条食物链,其中蛇是最高营养级(第五营养级),且该营养级所占的能量最少;能量传递效率最高为20%,黄雀是第四营养级,得到的能量最多是绿色植物固定的能量的1X20%X20%X20%=1/125。

  答案D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