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3、科学家将一段控制某药物蛋白合成的基因转移到白色来亨鸡胚胎细胞的DNA中,发育后的雌鸡就能产出含该药物蛋白的鸡蛋,在每一只鸡蛋的蛋清中都含有大量的药物蛋白;而且这些鸡蛋孵出的鸡,仍能产出含该药物蛋白的鸡蛋。据此分析 ( )
A.这些鸡是基因工程的产物 B.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
C.该过程运用了胚胎移植技术 D.该种变异属于定向变异
[解析]:将外源DNA(基因)转移到另一种生物体内,属于基因工程的范畴,原理是基因重组,这种变异是可遗传的,是定向的。
[答案]:ABD
12.在某一种群,a的基因频率为40%,则有关该种群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AA、Aa和aa基因型的频率可能为30%、60%、10%
B.该种群中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60%
C.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在该种群中可以有相对固定的比例
D.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不可能有固定的比例
[解释]:题干中:a基因频率=40% ,则A基因频率=60% ;根据“哈迪--温伯格”基因平衡定律:(p十q)2=p2十2pq十q2=1(p=60% ,q=40%),可得:AA=p2=60%×60% =36% ,Aa=2pq=2×60%×40%=48% ,aa=q2=40%×40%=16% ;当该种群数量达到平衡时,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该种群中可以有相对固定的比例。
[答案]:BC
11.用人工诱变方法使黄色短杆菌的质粒中脱氧核苷酸序列发生如下变化:CCGCTAACG→CCGCGAACG,那么黄色短杆菌将不会发生的是 ( )
(可能用到的相关密码子为:脯氨酸-CCG、CCA;甘氨酸-GGC、GGU;天冬氨酸-CAU、GAC;丙氨酸-CCA、GCU、GCC、GCG;半胱氨酸-UCU、UGC)
A.基因突变,性状改变
B.基因突变,性状没有改变
C.基因和性状均没有改变
D.基因没变,性状改变
(解析)选B、C、D。对照比较CCGCTAACG→CCGCGAACG,发现CTA→CGA,即基因中T突变为G,密码子由GAU变为GCU,编码的氨基酸由天冬氨酸变为丙氨酸。
答案 BCD
10.一种蛾中控制浅颜色的等位基因是隐性的,控制深颜色的等位基因是显性的。假设有640只浅色的蛾和369只深色的蛾,群体是哈迪--温伯格平衡,那么有多少只蛾是杂合子的?
A.210 B.50 C.240 D.323
[解释]:设显性基因频率为p,隐性基因频率为q。
根据 (p十q)2=p2十2pq十q2=1,
已知 q2==0.63,
因此 q≈0.8。
又因为 p十q=1,
所以 p=1-q=1-0.8=0.2,
根据哈迪--温伯格平衡,杂合子蛾在群体中应为:
2pq:2×0.8×0.2=0.32。
可知:杂合子的蛾约为(640+369)×0.32=323只
[答案]:D
9.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对所有物种来说,地理隔离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B.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基因突变的方向和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
C.母虎和雄狮交配产下了“狮虎兽”,说明了并不是所有物种间都存在生殖隔离现象
D.若一种群中BB个体占81%,Bb个体占18%,bb个体占1%,则在基因库中B的基因频率为90%
(解析) 选D。根据基因频率的定义,可以计算如下:B的基因频率 (81%×2+18%)/200%=90%。生殖隔离是指不能够交配产生后代,或者能交配但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答案 D
8.农业生产中长期使用某种杀虫剂后,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原因是( )
A.杀虫剂诱发了害虫抗药性基因的产生
B.杀虫剂对害虫具有选择作用,使抗药性害虫的数量增加
C.杀虫剂能诱导害虫分解药物的基因大量表达
D.抗药性强的害虫所产生的后代都具有很强的抗药性
(解析)选B。由于基因突变,害虫本身存在着抵抗杀虫剂的变异,当使用某种杀虫剂后,绝大多数害虫被杀死,少数具有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害虫大量繁殖后,再用某种杀虫剂,会有比以前更多的个体生存,以后不断使用该种杀虫剂,会导致害虫的抗药性增强,杀虫效果下降,杀虫剂对害虫起到定向选择作用。
答案 B
7、质粒是基因工程中最常用的运载体,质粒上有标记基因如图所示,通过标记基因可以推知外源基因 (目的基因)是否转移成功。外源基因插入的位置不同,细菌在培养基上的生长情况也不同。下表表示当外源基因插入a、b、c不同点时细菌的生长情况,据表推测①②③三种重组后的细菌,其外源基因插入点正确的一组是( )
|
细菌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 |
细菌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 |
① |
能生长 |
能生长 |
② |
能生长 |
不能生长 |
③ |
不能生长 |
能生长 |
A.①是a,②是c,③是b B.①是c和b,②是b,③是c
C.①是c和b,②是c,③是b D.①是a,②是b,③是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当一个基因序列中间被插入一段其他基因的片段后,这个基因将被破坏不能再正常表达。如果目的基因从a点插入,则对b和c位置的基因无影响,含有该重组质粒的基因可生长在含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也可以生长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如果目的基因从b点插入,则破坏了抗氨苄青霉素基因,则含有该重组质粒的细菌将不能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但可在含四环素的培养基上生长;同理如果目的基因从c点插入,则含有该重组质粒的细菌将不能在含有四环素的培养基上生长,但可以在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
[答案]:A
6、现有一长度为3000碱基对(bp)的线性DNA分子,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后,进行凝胶电泳,使降解产物分开。用酶H单独酶切,结果如图1。用酶B单独酶切,结果如图2。用酶H和酶B同时酶切,结果如图3。该DNA分子的结构及其酶切图谱是 ( )
[解析]:从图中所示的结果看,酶H单独酶切时会将DNA切割成两种长度(分别为2000bp、1000bp),可以排除D选项,酶B单独酶切时使DNA切割成三种长度(分别为2000bp、600bp、400bp),由此可排除BC选项。
[答案]:A
5.某校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进行了人类遗传病方面的调查研究,发现一家族中有的成员患甲种遗传病,有的成员患乙种遗传病。如图是该校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该家族遗传系谱图,现已查明,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下列对该家族系谱的分析判断中,正确的是 ( )
A.甲、乙两病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Ⅲ7的致病基因中有一个来自Il
C.甲病是性染色体病,乙病是常染色体病
D.若Ⅲ8和Ⅲ9婚配,则后代患乙病概率为1/8
(解析] 选C。 根据Ⅱ3、Ⅱ4、Ⅲ8 “无中生有”为隐性及利用反证法确定乙病不可能是伴X遗传病,只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根据Ⅱ5、Ⅱ6、Ⅲ9,“无中生有”为隐性,又知道Ⅱ6不携带致病基因,所以甲病只能为伴X隐性遗传病。用Xb来表示甲病基因,a表示乙病基因,则Ⅲ8基因型为aaXBXb(1/2)或aaXBXB(1/2);Ⅲ9基因型为: AaXbY(1/2)或AAXbY(1/2),两者后代患甲病的概率为:1/2×1/2=l/4,患乙病的概率为:1/2×1/2=1/4。
[答案]:C
4.抗生素被国家药监局定为处方药,由于患者滥用抗生素,导致病菌对抗生素的抗性不断增强,下列最能科学地解释病菌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原因是
A. 使用抗生素的剂量不断加大,诱导病菌向抗药能力增强方向变异
B.抗生素对病菌进行自然选择,导致生存下来的病菌个体都是抗药能力强的
C.大剂量的使用抗生素,把抗药性差的个体都淘汰掉了
D.长期使用抗生素,使得病菌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越来越高,不抗药的基因频率越来越低
[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结果。变异是不定向的,A项错;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B、C项错。
[答案]:D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