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0774  210782  210788  210792  210798  210800  210804  210810  210812  210818  210824  210828  210830  210834  210840  210842  210848  210852  210854  210858  210860  210864  210866  210868  210869  210870  210872  210873  210874  210876  210878  210882  210884  210888  210890  210894  210900  210902  210908  210912  210914  210918  210924  210930  210932  210938  210942  210944  210950  210954  210960  210968  447348 

3.假如水稻的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瘟病的亲本(R)对易染病(r)为显性。现有一高秆抗病亲本水稻和矮秆易染病的亲本水稻杂交,产生的F1再和隐性类型测交,结果如图。若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则由下图可知亲本中高秆抗瘟病水稻的基因型为(  )

A.DdRr      B.DdRR     C.DDRR    D.DDRr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由图我们可以判断F1中的抗病和易染病这对性状对应的基因型为Rr,其亲本抗病植株的基因型为RR。高秆是显性性状,在F2代中的比例反而较隐性性状少,说明F1中对于高秆和矮秆这对相对性状来说,不只有一种基因型,即可能有Dd和dd两种基因型,故其亲本高秆的基因型为Dd。所以高秆抗病亲本水稻的基因型为DdRR。

试题详情

2.如图为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如在适宜条件下栽培的小麦,突然将c降低至极低水平(其他条件不变),则a、b在叶肉细胞中的含量变化将会是(   )

A.a上升、b下降   B.a、b都上升   C.a、b都下降   D.a下降、b上升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据图可推知:c是CO2,a、b则分别是ATP、[H]。光照不变,光反应能顺利进行,[H]和ATP的合成正常;CO2供应不足,CO2的固定减弱,C3相对含量减少,导致C3还原消耗的[H]和ATP也减少,故a、b在叶肉细胞中的相对含量都上升。

试题详情

1.将生长在地下的新鲜的紫色洋葱叶撕取一带叶肉的表皮放入含有伊红(一种不能通过生物膜的红色染料)的浓度较大的盐溶液中,过一定时间后会看到其部分细胞如下图所示。则④⑥⑦分别为什么颜色  (  )                                                                                                                                  

选项
部位④
部位⑥
部位⑦
A
红色
红色
紫色变浅
B
无色
红色
紫色变深
C
绿色
绿色
紫色变浅
D
无色
绿色
紫色变深

答案:B  解析:洋葱的叶肉细胞在浓溶液中经过一定时间后发生质壁分离,细胞液⑦紫色变深。由于这是生长在地下的植物细胞,细胞质④中无叶绿体呈无色,细胞内原生质以外的部分⑥全被含有伊红的盐溶液充满,呈红色。

试题详情

31.(8分)乙醇等“绿色能源”的开发备受世界关注。利用玉米秸秆等生产燃料酒精的已成为大势所趋。

(1)植物组织培养可实现玉米等的大规模快速繁殖,图解如下。由外植体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培育出成完整植株,这项技术利用了    原理。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进行植物繁育,可以很好地保持亲本的优良性状,原因是         。阶段A、B分别代表     。过程①、②分别表示     

(2)具有耐高糖和耐酸特性的酵母菌是理想的酒精发酵菌种,对野生酵母菌进行诱变后通过筛选可以得到具有这些特性的突变菌,诱变及筛选过程如下:

   步骤1:野生菌液体培养一段时间后接受紫外线照射诱变处理。

   步骤2:制备选择培养基。在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注意              ,加琼脂后灭菌,制成固体平板。

   步骤3:将紫外照射后的菌液稀释涂布平板。

   步骤4:根据        筛选出突变菌。

 (3)写出酵母菌发酵生产酒精的反应式:        

答案:(1)植物细胞全能性 子代遗传物质与亲代相同,不会象有性生殖一样出现性状分离 愈伤组织、胚状体 脱分化、再分化 

(2)添加高浓度蔗糖(葡萄糖) 调低pH值  是否能在选择培养基上生长

(3) 

解析:第(1)问考查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第(2)问,根据培养目的即可确定“注意”的对象为添加高浓度蔗糖和调低PH值,这是对选择培养基原理的基本理解。第(3)问,要求反应式书写必须准确和规范。

试题详情

30.(9分)我国农业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中国高度重视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控工作,采取以免疫和捕杀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目前已初步控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的蔓延。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为研制抗猪蓝耳病病毒的灭活病毒疫苗,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方案如下:

  (1)制备疫苗时,将纯化的猪蓝耳病病毒用特定的   培养,用灭活剂对其进行处理,但要确保灭活病毒的  不被破坏,这样得到的灭活病毒即为本实验所用的疫苗。

  (2)用实验动物检测疫苗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能力。

   ①实验原理:通过接种疫苗,灭活的猪蓝耳病病毒进入实验猪体内可刺激有关细胞,使之增殖、分化形成       ;当  病毒再次入侵时,机体能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包括     

   ②实验过程:将健康的实验猪分成对照组和多个实验组,每组若干头。

   对照组的处理:接种不含疫苗的接种物,一段时间后     

   实验组的处理:接种    ,一段时间后再接种猪蓝耳病病毒。

   为确定该疫苗的有效浓度,不同实验组动物需接种   的疫苗。

   ③实验结果:统计实验组和对照组动物的发病率、正常率。

   如果实验组动物发病率明显  对照组发病率,说明该疫苗对防止猪得蓝耳病有效。

  (3)研制出猪蓝耳病疫苗是否能够永远防治猪蓝耳病?为什么?

            

答案:(1)活细胞 抗原(抗原决定簇) (2)①大量的效应B细胞和少量记忆细胞 同种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②接种猪蓝耳病病毒 疫苗(含疫苗的接种物) 不同浓度 ③低于 (3)不一定,病毒易发生变异

  解析:病毒营寄生生活,只能用活细胞如活鸡胚、培养动物细胞等进行培养。病毒胞内寄生,进行动物既可引发体液免疫,又可引发细胞免疫。但该疫苗已经来活,只具抗原性,不具致病性,因此接种后只引起体液免疫。对照组和实验组在设置上,前者需接种疫苗,后者为“空接种”,不含病毒抗原,但二者随后接种等量有活性的猪蓝耳病毒。

试题详情

29.(8分)研究者对北方某个地区的马尾松林进行调查研究。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该马尾松林在生态学上是一个   

(2)对该地区的马尾松种群进行调查结果如右图所示,横轴代表不同的年龄段,纵轴代表各年龄段的个体数(单位:1000个)。由此可以推测,未来的几年里,流经马尾松种群的能量将会  

(3)林中两个动物种群甲、乙的数量变化如图(左)所示,丙、丁两个种群数量变化如(右)。据图判断甲乙两个种群的关系是  ,丙丁两个种群的关系是  。乙种群对甲种群的进化有      积极意义。

(4)松毛虫是马尾松林的害虫,能取食马尾松针叶。松毛虫种群的爆发引起马尾松林成片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后果。通过向马尾松林引入灰喜鹊,可以有效控制虫害,而农药防治不可能取得长期持续的防治效果,原因是            。若马尾松通过光合作用产生了600mol氧气,则灰喜鹊从马尾松中获得的能量至多相当于_______mol葡萄糖中所储存的能量。

(5)一般情况下,人造马尾松林比天然马尾松林更容易遭受松毛虫危害,原因是         

答案:每空1分(1)生态系统 (2)增加 (3)捕食关系 竞争 淘汰了甲种群中的弱劣个体使种群基因库的质量得到提高(2分)  (4)农药对松毛虫进行定向选择,使种群中抗药性基因基因频率增加,抗药性增强 4 (5)生物种类单一,自动调节能力差(或:营养结构简单,生态系统抵抗力的稳定性低)

解析:一片马尾松林既包括生物群落部分又包括无机环境部分,因此属于生态系统范畴。从各年龄段的个体数来看,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图中,甲、乙两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形状基本相同,乙种群的变化滞后于甲种群,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乙捕食甲。捕食者乙虽然造成了大量的甲个体死亡,但对甲种群的进化是有利的,可以淘汰弱劣个体提高种群基因库的质量。丙和丁的数量变化是都先增多,后丙数量下降一直到消失,丁增多到一定数量后保持稳定,说明这两者的关系最可能是竞争。第(4)计算时,考虑到“至多”,能量传递效率按20%计算。

试题详情

28.(9分)马的毛色有栗色和白色两种,由细胞核内的基因B或b控制。正常情况下,一匹母马一次只能生一匹小马。

(1)从一个自由放养多年的农场马群中,随机选取1头栗色公马和多头白色母马在一个配种季节交配,后代毛色均为栗色。能否据此杂交结果判断控制马的毛色的基因B和b的显隐性关系?若能,说明理由;若不能,设计出合理的杂交实验。

(2)如果后代毛色既有栗色也有白色个体,能否由此判断控制马的毛色的基因B和b的显隐性关系?若能,说明理由;若不能,设计出合理的杂交实验。

答案:(1)能(1分) 

理由:如果栗色为隐性,则这匹栗色公马的基因型为bb,多匹白色母马的基因型为有的是BB,有的是Bb,那么后代小马的基因型为Bb和bb,即既有白色的也有栗色的。(2分)如果栗色为显性,则这匹栗色公马的基因型为BB(或Bb),多匹白色母马的基因型均为bb,那么后代小马的基因型为Bb,全为栗色,(或Bb和bb,栗色和白色均有)(2分)。因此,在栗色公马为纯合体的情况下就会出现后代小马毛色全为栗色的杂交结果。(1分)

(2)不能(1分)

杂交方案:从马群中随机选择多对栗色公马与栗色母马杂交(栗色×栗色)。如果后代出现白色马,则栗色为显性,白色为隐性;如果后代全部为栗色马,则白色为显性,栗色为隐性。(2分,其他答案合理也给分)

解析:在马的毛色为细胞核遗传时,要么栗色为显性,白色为隐性,要么白色为显性,栗色为隐性。假定栗色为显性,则该题的亲本公马的基因型为BB或Bb,母马基因型为bb,杂交组合第一种情况为BB×bb→Bb(全为栗色),或第二情况为Bb×bb→Bb(栗色)、 bb(白色);假定栗色为隐性,那么亲本公马基因型为bb, 母马有的是BB,有的是bb,杂交组合为bb×BB→BB(全为白色)和 bb×Bb→Bb(白色)、 bb(栗色),即后代在数量足够多的条件下,一定是有的白色有的栗色。综上所述,实际的杂交后代全为栗色,只有在栗色为显性性状且亲本公马为BB时才能与杂交结果相吻合。基于以上分析,在杂交后代有栗色马也有白色马时,毛色的显隐性关系就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因而不能确定哪一种性状为显性性状。如何进一步确定性状的显隐性关系,可以采用“自交”的方法,用头栗色公马和多头栗色母马进行配种,如果后代全为栗色,说明栗色为隐性;如果后代有白色的(性状分离),则白色为隐性性状。当然,用多头白色公马和多头白色母马配种,通过后代毛色的观察也能确定显隐性关系,道理是一样的。

试题详情

27.(9分)如下面所示,图一为叶绿体结构与功能示意图,图二表示一株小麦叶片细胞内C3相对含量在一天24小时内的变化过程,请据图分析:

 图一            图二

(1)图一应为________下观察到的结构图。在a中发生的过客程称________。

(2)存在于a结构的  能溶解于丙酮中。其中,主要吸收光谱为红光的是________。

(3)图二中,从________点开始合成有机物,至________点有机物合成终止。

(4)AB段C3含量较高,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G点C3含量极少,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G点与F点相比,叶绿体中NADPH(还原性氢)含量较________(填“高”或“低”)。

答案:(1)电子显微镜 光反应

(2)色素 叶绿素

(3)B I

(4)无光不能进行光反应, C3不能还原成C5

(5)气孔关闭,叶肉细胞CO2含量低,C5转化为C3减少

(6)高

解析:解决此题有两个关键:一是理解一天内不同时间光合作用速率主要受光照强度的影响,中午左右的“光午休”现象是因为气孔关闭造成了细胞内CO2含量的减少。二是理解光反应与暗反应的关系。只有当两者同时都能快速进行的时候,才有光合作用强度的理想水平,表现在C3和C5的含量变化上,则更加凸现出光合作用是历年高考的热点地带的特点。叶绿体是真核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而光反应在叶绿体基粒上进行,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这两个阶段又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光反应产生的[H]、ATP是暗反应中必需的,会制约暗反应的速度。而光照强度又是影响光反应的速度最重要的外界条件之一。

试题详情

26.(7分)下图为人体细胞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若这是人的骨骼肌细胞,则该细胞中的细胞器_____较多。若这是一个人体的肠腺细胞,那么与其合成功能直接相关的细胞器______的含量会多一些,该细胞器的形成与核内的 _______有关。

(2)若此细胞为癌变细胞,能快速转移。这是由于细胞结构细胞膜上的    减少所致。

(3)若以上所指为同一个生物体内的3种细胞:肌细胞、肝细胞、产生抗体的细胞,其核内所含DNA和细胞内所含的RNA是否相同?________          

(4)下列各种生命活动,正常情况神经细胞    ,皮肤生发层细胞   。(填入编号)

①不增殖  ②能继续增殖  ③细胞核DNA只转录不复制 

④出现染色体结构 ⑤有mRNA经核孔进入细胞质中

答案:每空1分 (1)⑧ ⑩ ⑥ (2)糖蛋白  (3)DNA相同,RNA不同 (4)①③⑤  ②④⑤ 

解析:第(1)问相对简单,准确记忆细胞各部分结构的功能特点是正确做答的关键。第(2)问,癌细胞容易扩散主要由细胞膜的糖蛋白减少有关。第(3)问,同一个体的不同体细胞,均来源于一个受精卵的有丝分裂,DNA是相同的,但由于分化过程基因发生了选择性表达,RNA和蛋白质是不完全相同的。第(4)问,神经细胞无增殖能力,因此不进行DNA的复制,但仍有RNA的转录,皮肤生发层细胞进行旺盛的细胞增殖,既发生DNA复制,也发生转录。

试题详情

25.已知甲、乙两种培养基成分不同,但均适合某种细菌生长。现从甲中取少量处于对数期的细菌,接种在乙中。则在接种后的最初一段时间内,细菌在乙中的状况与它在甲中的状况相比,不发生改变的是 

A.细胞分裂速度   B.诱导酶类

C.组成酶类    D.细胞的大小

答案:C 组成酶是微生物细胞内一直存在的酶,它们的合成只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而不受诱导的影响。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