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17.(2009·广东卷,31)某实验小组为了探究细胞膜的通透性,将小鼠肝细胞在体外培养一段时间后,检测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葡萄糖和尿素含量,发现它们的含量发生了明显变化(如下图)。请回答问题。
(1)由图可知,随培养时间延长,培养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________,尿素含量________。由于在原培养液中没有尿素,推测其是________的产物。
(2)培养液中的氨基酸进入细胞后,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被吸收的葡萄糖主要通过________作用,为细胞提供__________。
(3)转氨酶是肝细胞内参与氨基酸分解与合成的一类酶,正常情况下这类酶不会排出胞外,若在细胞培养液中检测到该类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1)和(3)可初步判断,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特性。
解析 (1)由图示可知,随培养时间延长,培养液中葡萄糖和氨基酸含量逐渐减少,尿素含量逐渐增多。由于在原培养液中没有尿素,故尿素为细胞代谢产生的代谢废物。
(2)氨基酸为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经脱水缩合可形成蛋白质;葡萄糖为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在细胞内进行氧化分解后可释放大量能量,供给细胞生命活动利用。
(3)转氨酶在肝细胞内,正常情况下不能穿过细胞膜。若在细胞培养液中检测到该类酶,可能的原因是细胞发生病变或已经死亡,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丧失。
(4)由(1)和(3)可初步判断,细胞膜对物质的转运具有选择透过性。
答案 (1)不断减少 不断增加 氨基酸代谢
(2)作为合成蛋白质的原料 呼吸 能量
(3)细胞发生病变或已经死亡
(4)选择透过性
16.(2010·泰州模拟)如图表示某生物膜结构,图中A、B、C、D、E、F表示某些物质,a、b、c、d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
(1)若是癌细胞的细胞膜,则膜上含量较正常细胞减少的物质是[ ] 。
(2)若是线粒体膜,b和c过程运输的气体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是肝细胞膜,进食后3-4小时,C代表的激素__ 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会增多,促进物质E转化为物质F,F最可能是 。
(4)若是神经元细胞膜,则在静息状态,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 ,该状态的维持有赖于图中a和d过程,则a和d过程分别运输的物质是 。
(5)提取动物的细胞膜,最好选用________________做材料,先让其在蒸馏水中吸水涨破,然后经过________处理即可得到纯净的细胞膜。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B的厚度变小,这说明B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糖蛋白 (2)O2、CO2 (3)胰高血糖素(或肾上腺素) 葡萄糖 (4)内负外正 K+、Na+ (5)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离心 一定的流动性
15.(2009·杭州七校联考)实验表明,正常情况下维生素D可以优先通过细胞膜进入到细胞内部,这是因为 ( )
A.细胞膜上含有蛋白质分子
B.细胞内维生素D的浓度过低
C.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
D.细胞膜上维生素D的载体较多
解析 维生素D属于脂质,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也是脂质,故根据化学上“相似相溶”的原理,维生素D可以优先通过细胞膜。
答案 C
14.(2010·临沂模拟)Na+-K+泵由4个亚基(多肽)组成,其中一个亚基向着细胞质的一面有一个ATP结合位点和三个Na+结合位点,外表面有两个K+结合位点。这一过程利用ATP供能,将Na+从细胞内逆浓度梯度排出,将K+从细胞外逆浓度梯度运入。对此过程的不正确说法是 ( )
A.Na+和K+出入细胞是主动运输的过程
B.Na+-K+泵是一个可同时反向转运两种离子的载体蛋白,该过程与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无关
C.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这一过程可能会造成细胞膜内外产生电位差
解析 由题干可知,Na+、K+的运输需消耗ATP,是主动运输过程;载体蛋白具有相对专一性,体现了膜的选择透过性,也说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由于Na+、K+进出细胞的数量不均衡,故可导致细胞膜内外产生电位差。
答案 B
13.(2010·福州模拟)下列不属于细胞间信息交流实例的是 ( )
A.胰岛B细胞产生的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到肝脏,与肝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
B.吞噬细胞对抗原处理后,以直接接触方式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
C.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物质运输和信息交流
D.细胞内通过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
解析 细胞间的信息交流有三种方式,一是通过化学物质,如选项A;二是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如选项B;三是通过细胞通道,如选项C;选项D是细胞内的信息传递。
答案 D
12.(2010·杭州模拟)在哺乳动物受精的过程中,精子能够与卵细胞相互识别,精子将其头部钻入卵细胞中,与卵细胞发生结合,当一个精子进入后,细胞发生变化,不再让其他精子进入。这一现象体现出细胞膜能够 ( )
A.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B.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卵细胞摄入所需要的精子
D.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解析 精子和卵细胞的相互识别靠的是细胞膜上对应的信息分子,是一种信息交流过程。
答案 D
11.(2010·郑州一中期中)取两种不同的海绵,使其细胞分散成单个,再将它们掺在一起培养,发现只有同种的细胞才能结合。那么,与此现象有关的结构是 ( )
A.细胞核
B.细胞膜上的磷脂双分子层
C.细胞膜
D.细胞膜上的糖蛋白
解析 不同海绵细胞之间结合首先要进行细胞识别,与细胞识别相关的结构是糖蛋白。
答案 D
10.(2009·淄博阶段性检测)将酶、抗体、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药物用磷脂制成的微球体包裹后,更容易运输到患病部位的细胞中,这是因为 ( )
A.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允许对细胞有益的物质进入
B.磷脂双分子层是生物膜的基本支架,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微球体能将生物大分子药物水解成小分子药物
D.生物膜具有半透性,优先让生物大分子物质通过
解析 利用膜的流动性的特点,将磷脂包裹的酶、抗体、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或小分子药物制成的微球体与细胞膜融合,使药物进入患病部位的细胞中。
答案 B
9.(2009·衡阳高三期末)下列关于生物膜结构探索历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最初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得出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为静态的结构
C.流动镶嵌模型认为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
D.三层结构模型和流动镶嵌模型都认为蛋白质分子在膜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
解析 三层结构模型认为生物膜结构是:蛋白质-脂质-蛋白质;认为蛋白质是均匀的、固定的。
答案 D
8.(2010·徐州质检)关于下面概念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
A.①和②所示的过程都需要消耗细胞内ATP水解释放的能量
B.只有①所示的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
C.大分子物质只有通过①所示的过程才能进入细胞
D.果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过程①和②有关
解析 由概念图分析知①、②分别代表主动运输、协助扩散,主动运输消耗ATP提供的能量,且能逆浓度梯度运输物质;大分子物质进入细胞要通过胞吞;果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时,膜已被破坏,与①②均无关。
答案 B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