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9.
7. [答案](1)性状分离 高产抗病且能稳定(不完整不得分)(2)选择(3)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或远源杂交不亲和的
障碍)(4)①1:1 ②抗性小麦:不抗性小麦=3:1 (不完整不得分) ③抗病基因接在含有高产基因的染色体上
6. [答案](1)接种相应的病原体 全部感病(或高茎感病) 抗病和感病(或高茎抗病和高茎感病) (2)高茎抗病、矮茎感病 1/3(3)如下图
5. [答案](1)不能 伴Y染色体遗传和从性遗传都有可能出现上述现象 没有 因为有角性状为显性性状,若为伴X染色体遗传,后代公羊应全部表现为无角,后代母羊应全部表现为有角,与上述事实不符 (2)方案一:选择无角公羊与多只母羊交配,观察后代小羊性成熟后的表现。推理过程:若杂交后代出现有角羊,则表明不是伴Y染色体染色体遗传,即从性遗传;若大量杂交后代未出现有角性状,则为伴Y染色体遗传。 方案二:选多只有角公羊,分别与多只无角母羊交配,观察后代小羊性成熟后的表现。推理过程:若后代出现无角公羊,则可以确定不是伴Y染色体遗传,即从性遗传;若后代公羊全部有角,母羊全部无角,则说明是伴Y染色体遗传。
4. [答案](1)XrXr 在减数分裂形成卵细胞过程中,少数的初级卵母细胞中的两条X染色体不分离,产生含XrXr的卵细胞或不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它们分别与XRY产生的正常精子结合,产生了基因型为XrXrY、XR的果蝇,其表现型分别为白眼♀、红眼♂。
(2)(红眼)雄 (白眼) 雌
红眼♀、白眼♂、白眼♀ (3)XRXr 和 XRXrY XrY 和XrYY
(4)(亲代基因型、表现型、子代基因型、表现型、遗传符号)
|
3. 答案(11分)(1)白化病 白化病 色盲 (2)1/6
(3)AaXBXB/ AaXBXb AAXBY/AaXBY (各2分) (4)13/48 1/4 1/48
2. [答案](1)基因突变 (2)符合 该植物花色由非同源染色体上的2对等位基因控制;F1是杂合子(AaBb),自交后,F2产生9种基因型A_B_:A_bb:aaB_:aabb=9:3:3:1;这两对基因中都有显性基因(A_B_)存在时,植物花才表现为紫色,所以紫花:白花=9:7。 (3)AABb×AaBB AaBb 1/9 (4)实验步骤:③用DNA水解酶处理部分获取的核酸。④用处理过的核酸稀释液喷洒a组植株,用等量的未处理的核酸稀释液喷洒b组植株。 实验结果及结论:①若a、b组植株都出现花叶,则病毒的核酸是RNA。②若仅b组植株出现花叶,则病毒的核酸是DNA。
1. [答案](1)转录 细胞核、线粒体 (2)胞嘧啶核糖核苷酸 (3)基因在特定的时间选择性表达 (4)3000 (5)翻译后的肽链进行了不同的加工,分别切除了不同数量的氨基酸 (6)初级精母细胞
11.土壤农杆菌是一种能引起双子叶植物产生冠瘿瘤的土壤细菌,它带有一个大的质粒叫Ti质粒,它是携带细菌DNA向宿主植物基因组转化所需信息的重要片段,只有T-DNA片段才转入植物细胞的基因组。结构及转化过程如图所示,回答相关问题:
(1)从细胞结构的特点与复杂程度看,土壤农杆菌属于 细胞,其质粒是能够自主 的环状DNA分子。
(2)为了使某种植物具有抗旱性状而又不引起植物产生冠瘿瘤,需对Ti质粒进行修饰,即祛除瘤基因,将抗旱基因转移至 ,然后在一定条件下将外植体在含 的稀释培养基上培养,此时修饰的T-DNA转入植物细胞并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
(3)将上述外植体置于一个含有某种抗生素的合适培养基中进行筛选,发生转化的外植体开始增殖,形成愈伤组织,其特点是 , 通过产生不定芽和体细胞胚再长出整个植物。
(4)基因转化是否成功应对转基因植物进行鉴定,可以直接在 水平对转基因植物与非转基因植物进行比较;为获得纯合的转基因植株,还需要对转基因植株进行严格的 。
DBDCD BDCCC BADBA BCDDA BDACB
10. 今年甲型H1N1流感在全球爆发,我校各年级也均有发生。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为防治疫情,各国研究小组纷纷进行了甲型H1N1流感病毒的疫苗研制工作。下面为某研究小组的前期研究工作的简要操作流程图:
(1)实验步骤①所代表的反应过程是 。
(2)实验中常采用PCR扩增得到H基因, PCR过程中使用的DNA聚合酶不同于一般生物体内的DNA聚合酶,其主要特点是 。PCR过程中退火(复性)温度必须根据引物的碱基数量和种类来设定。表1为根据模板设计的两对引物序列,图2为引物对与模板结合示意图。请判断哪一对引物可采用较高的退火温度? 。
(3)步骤②构建重组表达载体A和重组表达载体B必须使用的酶是 。
(4)构建重组表达载体时,一般需要将H基因与载体结合,常用的载体除质粒外还有
等,在检测受体细胞中是否已经导入目的基因时,常常要借助载体 的表达。
(5)若某人为甲型H1N1流感疑似患者,在确诊时可从疑似患者体内分离病毒与已知病毒进行 比较。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