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1002  211010  211016  211020  211026  211028  211032  211038  211040  211046  211052  211056  211058  211062  211068  211070  211076  211080  211082  211086  211088  211092  211094  211096  211097  211098  211100  211101  211102  211104  211106  211110  211112  211116  211118  211122  211128  211130  211136  211140  211142  211146  211152  211158  211160  211166  211170  211172  211178  211182  211188  211196  447348 

3、2008年(全国卷I)第2题: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公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答案C  [解析] 由图可知,甲乙是捕食关系,甲种群的起始密度大于乙,根据能量流动的知识,数量金字塔一般也符合能量金字塔,则甲是被捕食者(藻类),乙是捕食者(浮游动物)。而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后,丙和乙之间构成捕食关系,建立食物链的话应该是:藻类(甲)→浮游动物(乙)→鱼(丙)。鱼类又可以藻类为食,丙和乙又构成竞争关系。由于强调了鱼是专食浮游动物乙,显然A项是不合理的。丙和乙的竞争关系不一定体现在食物的竞争,可能在大量投入鱼(丙)时会导致空间(水池)、氧气等方面的竞争。由于鱼(丙)是大量的,乙被丙大量捕食,一段时间后,乙种群消失,甲的数量下降到一定程度后,丙也因为食物匮乏而消失,最后仅剩下甲种群。答案:C

试题详情

2、2007年 (全国卷II)第5题:右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

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

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

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

答案:D[解析] 由图可知,丙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乙既吃浮游生物,也吃底栖生物,甲主要以底栖生物为食。因而能说明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也能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和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但此图无法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故选D。

试题详情

近几年的部分高考生态学试题:

1、2007年(全国卷Ⅰ) 第3题:下列有关种群增长的S型曲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通常自然界中的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

B. 达到K值时种群增长率为零

C. 种群增长受自身密度的影响

D. 种群的增长速度逐步降低

 答案:D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与种群增长率曲线的关系的理解。在自然界中,环境条件是有限的,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由于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而引起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生物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种群增长曲线最终呈S型。根据图2种群的S型增长曲线与种群增长率曲线的关系可知,种群数量为K/2时,种群增长率最大;种群数量为K时,种群增长率为零。故答案为D。

试题详情

2009年考试说明
2010年考试说明
一、考试目标与要求
一、考试的能力要求
(一)理解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一)理解与表达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二)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进行设计并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正。
(二)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进行设计并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正。
(三)获取信息的能力
(1)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三)获取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1)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四)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四)综合运用能力
(1)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3-4种群和群落
 
3-4  种群
 
(1)种群的特征
(2)种群的数量变化
(3)群落的结构特征
(4)群落的演替




(1)种群的特征
(2)种群的数量变化
(3)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增加]



3-5  群落
 
(1)群落的结构[表述改变]
(2)群落的演替


3-5生态系统
 
3-6  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结构
(2)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3)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删除]
(4)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生态系统的结构
(2)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3)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


 
 

3-6生态环境的保护
 
3-7  生态环境的保护
 
(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1)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
(2)全球性的环境问题
(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4-5生态工程
 
4-5  生态工程
 
(1)生态工程的原理
(2)生态工程的实例


(1)生态工程的原理
(2)生态工程的实例


实验
要求
实验
要求
5-3稳态与环境
 
5-3稳态与环境
 
(1)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2)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3)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删除]
(4)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删除]
(5)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群密度[删除]
掌握程度参考本考试说明中的: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实验与探究能力
(1)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插枝生根的作用
(2)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3)调查社区、村镇或学校附近一个淡水区域的水质[增加]
掌握程度参考本考试说明中的: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实验与探究能力

分析:《2010年浙江省普通高考考试说明》(生物)与2009年相比,在考试内容及能力要求等方面都有较大变化。

 在能力要求方面,2010年的生物试题将继续全面考查考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并将2009版理解能力中“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调整为综合运用能力,进一步突出了对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

 在考试内容方面,因为2010届全部采用浙科版教材,相关考试内容及要求有所变化。知识点由原来的76个调整为79个,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掌握程度也作了调整,其中重点内容如“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血糖调节”的要求掌握程度由“Ⅰ”改为“Ⅱ”。知识内容列表中的生物实验内容也因教材的变化作了相应的调整。(生态学方面删除了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群密度等内容,而增加了种群的数量波动及调节、调查社区、村镇或学校附近一个淡水区域的水质。)

 这些变化说明今年高考更加重视对生物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更加重视对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生态学专题的主干知识无非就是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三个方面,在考查时多数试题往往不是独立考查某一个知识点,而是经常将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三个知识点联系在一起出题,甚至与必修1和必修2中的细胞和代谢等知识点相结合。所以复习时需要将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这三个点连成一条线,然后形成一个整体将相关的知识都串联、综合在一起,相互联系和渗透。

试题详情

(三)实验预期和相应结论:

(1)                                     

                                         

(2)                                     

                                        

22.关于胰液分泌是如何调节的问题,有两种观念:

一种观点认为是稀盐酸刺激引起的神经调节,有人做了以下实验:把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会引起胰液分泌。若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则不会引起胰液分泌。他进而切除了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只留下血管,再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时,仍能促进胰液分泌。请回答以下问题:

(1)应用内环境和稳态有关的知识,分析上述实验中,为什么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不会引起胰液分泌?                         

(2)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能否得出“胰液分泌受神经调节”的结论?写出一条理由。        

                            

另一种观点认为是化学调节--在稀盐酸作用下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该物质随血液到达胰液,引起胰液分泌。

请设计实验探究:小肠黏膜是否在稀盐酸作用下产生了促进胰液分泌的某种物质。

实验材料和仪器:正常小狗2只、狗的小肠、稀盐酸、生理盐水、研磨工具、小刀、过滤工具、注射器、培养皿、试管若干等等。

第一步:切下一段狗的小肠,刮下黏膜。

⑶确定一项可检测的指标并继续完成以后的实验步骤。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       

⑷预测实验结果并分析。

                                         

 

23.为了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以耗氧量为测定指标,请你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材料与用具,设计实验步骤和表格,将预期的实验结果填入表中。

材料与用具:体重相同的正常同龄雌性小鼠若干只、适宜浓度的甲状腺激素溶液、生理盐水、耗氧量测定仪等。

(要求:答题时具体注射剂量不作要求)

(1)实验步骤:

(2)设计一张表格,将预期的实验结果填入表中。

24.下图表示植物生长素与其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的关系,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OH段说明__________。

(2)曲线HB段说明__________。

(3)曲线上C点表示__________。

(4)若某植物顶芽的生长素浓度为g时,产生顶端优势现象的侧芽生长素浓度是图中曲线的______区间。

(5)若用燕麦幼苗做向光性实验,并测得幼苗胚芽鞘尖端向光一侧与背光一侧生长素含量之比为1∶2,则根据图示推测燕麦幼苗胚芽鞘尖端背光一侧的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______。

25.下图表示雌性高等动物的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垂体细胞、性腺细胞及它们分泌的激素之间的关系。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激素A是     。激素C是     ,作用是_____________          ______。

(2)如果激素C的合成量过多时,激素A、B含量的变化趋势是  _____。这是一种      调节机制。

(3)X细胞作用于垂体细胞,使垂体细胞分泌某种物质,并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则X细胞、垂体细胞分泌的物质分别是           。在与垂体细胞膜相对应的X细胞的末端,发生的信号变化是          

(4)除内分泌功能外,下丘脑还有神经中枢的作用,如人的体温调节、____________调节的神经中枢就在下丘脑。

26.图甲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几种模式示意图,图乙是图甲局部结构的放大图。请据图回答:

(1)若图甲细胞1产生的激素是胰高血糖素,则靶细胞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

(2)若图甲靶细胞为甲状腺细胞,那么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的“信号”是________________,接受信号的物质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

(3)若图甲细胞3受到刺激产生兴奋,兴奋部位膜外电位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兴奋在细胞3和细胞2间传递的结构如图乙所示,图乙中结构③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②中的液体为________________,兴奋通过图乙的传递过程中,信号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传递方向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

(4)若细胞4能产生细胞因子,它是由____________受抗原刺激后分裂分化而来。

27.下丘脑在人体生理调节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如图甲、乙、丙、丁代表人体内的某种结构或细胞,A、B、C、D代表调节物质。请据图回答:

(1)图中下丘脑参与的生理调节方式有          ,图中甲是________________,C是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物质B的作用部位和C的主要作用部位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如果图中丙受损,会使人患_______________。

(3)在动物生长调节过程中,可与图中A可表现为协同作用的物质是_________,血液中物质A的含量过高时,抑制下丘脑和甲的分泌活动,该调节方式称为      ,在受到寒冷刺激时,甲分泌的激素只能作用于特定的细胞,而A激素可作为多数细胞的信号,这与细胞膜上具有特定的          物质有关。 

(4)当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兴奋只能由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传到下丘脑的神经细胞,而不能反向的原因是              。下丘脑除参与图示调节过程外,还能分泌        ,由甲释放到血液中,调节人体内水的平衡。

28.人体肌肉的运动,是受传出神经支配的。乙酰胆碱是一种兴奋型递质,乙酰胆碱酯酶能催化乙酰胆碱的水解,有机磷杀虫剂能专门抑制动物乙酰胆碱脂酶的活性,使乙酰胆碱不能很快消失,肌肉细胞就会处于持续兴奋之中,表现为震颤不已,直到死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乙中②③④组成的结构为          。此处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原因是                      

  (2)请将下列实验步骤及结果补充完整。

     实验目的:验证有机磷杀虫剂对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

     材料用具:两个相同的图甲装置、适宜的放电装置、有机磷杀虫剂、生理盐水、培

养皿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两个青蛙“神经--腓肠肌”标本分别放入盛有等量生理盐水的两个培养皿中,如图甲所示安装实验装置并编号为1、2。

     第二步:用电极分别刺激两个“神经--腓肠肌”标本的神经,指针都向左偏转后恢复。

     第三步:在装置1的培养皿中滴加     ,在装置2的培养皿中滴加    

     第四步:一段时间后,     ,观察指针的偏转情况并记录。

     实验结果:                      

29.用A、B、C三个纯种品系的小鼠进行皮肤移植实验。移植时,在某小鼠背部切除部分皮肤,将其他小鼠的皮肤移植上去,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A2的皮肤片移植到A1上,皮肤片存活,这是因为它们属于       ;从遗传学角度看,它们的        相同。 

(2)B1的皮肤片移植到A2上,移植后14天,皮肤片结痂脱落,这表明它们        ,因此,A2对B1皮肤片产生了     反应,这种反应属于细胞免疫,主要是由         细胞引起的。被生物细胞识别为异物的物质,称为       。 

(3)如果B2和C1的皮肤片同时移植到曾移植过B1皮肤片的A2上,移植后,B2皮肤片6天脱落,而C1皮肤片14天脱落,产生这两种现象的原因分别是                                          

                                      

30.小白鼠是恒温动物。科学家们在实验中发现如果破坏了小白鼠的下丘脑,它就不再具有维持体温恒定的能力。 

(1)这个实验说明了                          。 

本实验的对照是                      

(2)正常小白鼠的体温调节类型和图中所示的       相同。 

(3)研究者确定实验动物的体温恒定的方法是           。若研究者要对实验鼠被破坏下丘脑之前24 h和破坏下丘脑以后24 h的体温分别进行测量

记录(测量间隔为4 h),请你为该实验设计一个合理的体温记录表。 

(4)若研究者仅根据一只小白鼠实验结果便做出了前面的结论,你认为该结论可靠吗?为什么? 

试题详情

(二)实验方法和步骤:

(1)实验材料预处理:对实验用的燕麦胚芽鞘作如下处理:

选取生长状况一致的燕麦胚芽鞘若干,切去尖端;测量并记录长度(每个胚芽鞘切段长度应保持一致);用蒸馏水浸洗胚芽鞘切段,吸干表面水分。

问:为什么胚芽鞘要切去尖端?                         

(2)实验步骤

① 选取处理过的燕麦切段若干,并分成等量的A、B、C三组(每组10段),

② 取小瓶3个,编号为l、2、3。l号瓶加入中性缓冲液2ml和A组材料;2号瓶加入               ;3号瓶加入               ;分别加盖,并放在        下培养。

③ 培养相同的时间后,                   

试题详情

(一)实验材料和用具:

燕麦胚芽鞘若干、中性缓冲溶液、弱酸性缓冲溶液、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同型号小瓶若干、刻度滴管、小刀、直尺、镊子、标签等。(提示:缓冲溶液可以维持酸碱度的恒定且对植物的代谢没有影响,两种缓冲溶液均为低浓度溶液)

试题详情

21.生长素能促进细胞伸长生长,其作用机理的某种假说指出:生长素是以扩散作用通过细胞壁,然后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结合。这种结合激活了细胞膜上转运氢离子的载体,将氢离子向膜外运输,使细胞壁酸化,酸化后的细胞壁变得松驰,水分通过渗透作用进入细胞产生压力,使细胞伸长生长。为了探究生长素是否是以酸化细胞壁的方式促进细胞生长,某研究小组用燕麦胚芽鞘为实验材料,并设计了实验步骤,请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写出实验预期和相应结论。

试题详情

20.结核病是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肺部传染病,结核杆菌可通过空气媒介或痰液传播。儿童接种BCG疫苗,能有效预防结核病。下列与该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有关的是(  )                          

 A.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并产生与结核杆菌特异结合的淋巴因子

 B.刺激记忆细胞产生抗结核杆菌的干扰素,使结核杆菌在宿主细胞中不能增殖

 C.可促进浆细胞释放出淋巴因子,增强效应T细胞的免疫功能

 D.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相应的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并产生与结核杆菌特异结合的抗体

试题详情

19.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异体骨髓移植后,康复者的血型有可能发生改变,但不可遗传

B.肝细胞被乙肝病毒感染后,其形态结构和内部生理都会发生改变

C.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

D.青霉素皮试中,部分人的注射部位皮肤红肿是组织水肿的一种形式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