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2.(2010·青浦调研)下列过程能使ADP含量增加的是( )
A.组织细胞利用氧气 B.线粒体内的[H]与O2结合
C.丙酮酸形成乳酸 D.神经细胞吸收K+
解析 A过程自由扩散,不消耗ATP;B过程产生ATP使ADP消耗而减少;C过程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不产生ATP,也不消耗ATP;D过程消耗ATP使ADP增加。
答案 D
1.(2010·岳阳模拟)下面关于生物体内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TP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B.ATP可以直接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C.ATP化学性质很稳定
D.ATP在细胞中含量很多
解析 TTP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其中远离腺苷的高能磷酸键很容易断裂也很容易重新形成。ATP在细胞中的含量不多,但ATP与ADP的转化十分迅速,维持ATP与ADP的动态平衡。
答案 B
5.(2010·扬州调研)为了探究植物体呼吸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人员在不同的温度和不同氧含量的条件下,测定了一定大小的新鲜菠菜叶的二氧化碳释放量,其数据如下表所示(表中为相对值)。
O2 CO2 温度 |
0.1% |
1.0% |
3.0% |
10.0% |
20.0% |
40.0% |
3℃ |
6.2 |
3.6 |
1.2 |
4.4 |
5.4 |
5.3 |
10℃ |
31.2 |
53.7 |
5.9 |
21.5 |
33.6 |
32.6 |
20℃ |
46.4 |
35.2 |
6.4 |
38.9 |
65.5 |
67.2 |
30℃ |
59.8 |
41.4 |
8.8 |
56.6 |
100 |
102 |
40℃ |
48.2 |
17.3 |
7.1 |
42.4 |
74.2 |
73.5 |
请据此分析回答:
(1)为了能使实验数据真实地反映呼吸强度的变化,在实验环境条件上应特别注意的是什么?为什么?
遮光处于黑暗状态;防止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干扰呼吸强度的测定。
(2)研究人员在对数据分析时,发现在温度、氧含量分别为10℃、1.0%的条件下所测数据最可能是错误的。
(3)表中数据反映出当氧含量从20%上升到40%时,植物的呼吸强度一般保持相对稳定,其原因是受酶的数量限制(或受线粒体数量限制)。
(4)就表中数据分析,蔬菜长期贮藏的最佳环境控制条件是温度、氧含量分别为3℃、3.0%。此条件下植物细胞内二氧化碳的产生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4.(2008·上海卷,29)右图表示呼吸作用过程中葡萄糖分解的两个途径。酶1、酶2、酶3依次分别存在于 ( C )
A.线粒体、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B.线粒体、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C.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
D.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
3.(2009·广东卷,4)利用地窖贮藏种子、果蔬在我国历史悠久。地窖中的CO2浓度较高,有利于 ( A )
A.降低呼吸强度 B.降低水分吸收
C.促进果实成熟 D.促进光合作用
2.(2008·天津卷,6)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①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与安静时相等
②若细胞内Na+浓度偏高,为维持Na+浓度的稳定,细胞消耗ATP的量增加
③人在寒冷时,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产生ATP的量增加
④人在饥饿时,细胞中ATP与ADP的含量难以达到动态平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题组二:有关细胞呼吸过程及影响因素的考查
1.(2010·烟台模拟)下面关于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ATP的分布
B.ATP合成所需的能量由磷酸提供
C.ATP可以水解为一个核苷酸和两个磷酸
D.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比值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4、2004.北京理综.34一种以地下茎繁殖为主的多年生野菊分别生长在海拔10 m、500 m和1000 m的同一山坡上。在相应生长发育阶段,同一海拔的野菊株高无显著差异,但不同海拔的野菊株高随海拔的增高而显著变矮。为检验环境和遗传因素对野菊株高的影响,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1)实验处理:春天,将海拔500 m和1000 m处的野菊幼芽同时移栽于10 m处。
(2)实验对照:生长于___________________m处的野菊。
(3)收集数据:第二年秋天___________________。
(4)预测支持下列假设的实验结果:
假设一 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 m处的野菊株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二 野菊株高的变化只受遗传因素的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 m处的野菊株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三 野菊株高的变化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实验结果是:移栽至10 m处的野菊株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 均以探究环境和遗传因素对植物(野菊)株高的影响为知识考查点。]
复习中首先要构建生态学专题完整的知识体系、重视学法指导、加强有效课堂训练等。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要和生物的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相互联系和渗透。②培养对图、表的识别和分析能力,本专题涉及较多的图、表,如能量流动图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关系图,以及“J”型和“S”型曲线,共生、捕食和竞争的关系曲线等,以及表示实验数据和结果的表格和直方图等。③重视理论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研究种群数量变化的意义,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因素及生态农业问题和调查社区、村镇或学校附近一个淡水区域的水质等。另外,生态工程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不仅要了解生态工程的巨大社会经济效益,还要结合必修部分切实理解生态工程的设计原理和方法。[2000.广东. 41 下图是两个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图a中农作物为人类提供的食物量、为家禽和家畜提供的饲料量,都与图b相同。
(1)
(2)
(3)
(4)
(5)
(6)
请根据图a、图b所示生态系统的结构,在下面用箭头完成这两个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利用的图解(各种生物的呼吸作用耗能和图中未标出的分解者耗能可不标出)。
[分析] 均以农业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为例,考查农业生态系统(工程)物质循环利用,使能量更多流向人类的原理。]
生态学专题的复习可以围绕三条主线展开:①以种群数量变动和群落演替为重点的群体生态学;②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为重点的生态系统理论;③以生态系统稳定性为重点的生态系统稳态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本专题强调对图、表的识别和分析能力的培养,要求能正确描述和理解图表所给出的信息,并能运用相关的概念和原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高考非常重视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实验既是高考的重点又是难点,如设计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方案、调查某一个淡水区域的水质等。重视考查理论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如生态农业、资源危机、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等。重视学科内综合的考查,最近几年考查生态学部分的高考试题中,往往是将有关知识综合在一起进行考查。[例如:1、2008年全国卷II第30(ii)题就是从生态入手结合新陈代谢,从细胞与生态两个不同水平对物质变化与能量流动的考查; 2、2009.上海.25蓍草是菊科植物的一个种。采集同一山坡不同海拔高度的蓍草种子,种在海拔高度为零的某一花园中,植株高度如右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原海拔高度不同的蓍草株高的差异表现出物种多样性
B. 不同海拔高度蓍草之间不能杂交或杂交不育
C. 研究遗传差异是否影响着草株高,需原海拔处的数据
D. 图示结果说明蓍草株高的变化受到花园生环境的影响
3、2007.山东理综.26 (5)在一块高秆(纯合体)小麦田中,发现了一株矮秆小麦。请设计实验方案探究该性状出现的可能的原因。
4、试题难度:基本保持不变。主要的依据是在考试说明中除了种群的数量变化,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基本规律及应用,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3项是II类要求,其他都是I类要求,所以在考察时试题难度不宜过大。同时,历年高考试题的难易度基本上都有一定的延续性。
湖北省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平台 |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电信诈骗举报专区 | 涉历史虚无主义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 涉企侵权举报专区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