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0  211112  211120  211126  211130  211136  211138  211142  211148  211150  211156  211162  211166  211168  211172  211178  211180  211186  211190  211192  211196  211198  211202  211204  211206  211207  211208  211210  211211  211212  211214  211216  211220  211222  211226  211228  211232  211238  211240  211246  211250  211252  211256  211262  211268  211270  211276  211280  211282  211288  211292  211298  211306  447348 

6.下图表示不同基因型豌豆体细胞中的两对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这两对基因

分别控制两对相对性状,从理论上说,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A.甲、乙植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是1∶1∶1∶1

B.甲、丙植株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1∶1∶1

C.丁植株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是1∶2∶1

D.正常情况下,甲植株中基因A与a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分离

解析:甲植株与乙植株的杂交属于测交类型,且甲又是杂合子,所以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1∶1∶1;甲、乙植株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甲乙植株杂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1∶1∶1∶1;Aabb自交的结果是:1/4AAbb、1/2Aabb、1/4aabb,比例为1∶2∶1;正常情况下,等位基因的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答案:D

试题详情

5.(2010·合肥质检)现有一只黑色直毛雌家兔和一只白色直毛雄家兔杂交,后代的雌雄

家兔都表现为黑色直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家兔性状的遗传只受遗传物质控制,与环境条件无关

B.假设后代的数量足够多,可以判断黑色对白色为显性,直毛对卷毛为显性

C.根据上述杂交实验可以判断控制毛色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X染色体

D.这两对相对性状,可由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控制

解析:生物的性状是遗传物质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假设后代数量足够多,可以判断黑毛对白毛为显性,但不能判断直毛对卷毛为显性。毛色的遗传无论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伴X遗传,都会出现题中的杂交结果,所以无从判断控制毛色的基因的具体位置。

答案:D

试题详情

4.某生物的三对等位基因(Aa、Bb、Ee)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且基因A、b、e

分别控制①②③三种酶的合成,在三种酶的催化下可使一种无色物质经一系列转化

变为黑色素。假设该生物体内黑色素的合成必须由无色物质转化而来,如图所示:

现有基因型为AaBbEe的两个亲本杂交,出现黑色子代的概率为       ( )

A.1/64         B.8/64

C.3/64         D.27/64

解析:假设该生物体内的黑色素的合成只能由无色物质转化而来,则黑色个体的基

因型是A__bbee,则AaBbEe×AaBbEe产生A__bbee的比例为3/4×1/4×1/4=3/64。

答案:C

试题详情

3.(2010·启东质检)在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可能具有1∶1∶1∶1比例关系的是

 ( )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别的比例 ③杂种测交后代的表

现型比例 ④杂种自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⑤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

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⑤

解析: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为3∶1,杂种产生

配子类别的比例为1∶1∶1∶1,杂种测交后代的表现型比例为1∶1∶1∶1,杂种自

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1∶2∶1∶2∶4∶2∶1∶2∶1,杂种测交后代的基因型比例为

1∶1∶1∶1。

答案:D

试题详情

2.某种哺乳动物的直毛(B)对卷毛(b)为显性,黑色(C)对白色(c)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

别位于不同对的同源染色体上。基因型为BbCc的个体与“个体X”交配。子代表

现型有:直毛黑色、卷毛黑色、直毛白色和卷毛白色,它们之间的比为3∶3∶1∶1。

“个体X”的基因型为                        ( )

A.BbCc    B.Bbcc

C.bbCc         D.bbcc

解析:由题意知:这两对基因均遵循基因分离定律,子代中有直毛∶卷毛=1∶1,

黑色∶白色=3∶1,即两对基因中的一对为杂合子自交,另一对为测交类型,故

选C。

答案:C

试题详情

1.人类中,显性基因D对耳蜗管的形成是必需的,显性基因E对听神经的发育是必需

的;二者缺一,个体即聋。这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下列有关说法,

正确的是                             ( )

A.夫妇中有一个耳聋,也有可能生下听觉正常的孩子

B.一方只有耳蜗管正常,另一方只有听神经正常的夫妇,只能生下耳聋的孩子

C.基因型为DdEe的双亲生下耳聋的孩子的几率为7/16

D.耳聋夫妇可以生下基因型为DdEe的孩子

解析:听觉正常与否受两对等位基因的控制,符合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的条件,其

基因型控制相应的表现型如下表:

性状
听觉正常
听觉不正常(耳聋)
基因型
D__E__
D__ee ddE__ ddee

夫妇中一个听觉正常(D__E__)、一个耳聋(D__ee、ddE__、ddee)有可能生下听觉正常的孩子。双方一方只有耳蜗管正常(D__ee),另一方只有听神经正常(ddE__)的夫妇也有可能生出听觉正常的孩子。夫妇双方基因型均为D__E__,后代中听觉正常的占9/16,耳聋占7/16。基因型为D__ee和ddE__的耳聋夫妇,有可能生下基因型为(D__E__)听觉正常的孩子。

答案:B

试题详情

15.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频繁爆发禽流感疫情。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已经设立了专门的防治基金。科技部宣布我国已研制成功人用禽流感疫苗。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转基因微生物细胞内合成禽流感病毒抗体要经过    两个阶段。

(2)当人感染禽流感病毒时,较好的治疗方法是直接注射康复患者的血清,因为血清中含有抵抗该病毒的抗体。请问产生抗体的细胞可以由     增殖分化而来。

(3)为了防患于未然,应对养殖厂的健康家禽采取  方法,原因

      

(4)禽流感病毒存在高致病性和低致病性两种类型,某同学想探究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是否可以作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B的疫苗,请你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写出第二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

实验目的:探究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是否可以作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B的疫苗。

实验原理:(略)。

实验材料和用具: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健康家禽若干只、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B、特殊培养液、注射器等(提示:可用特殊培养液配制一定浓度的禽流感病毒,但浓度和剂量不作要求)。

实验过程:

第一步:取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健康家禽若干只,均等地分为两组,编号为甲组和乙组。

第二步:                              

第三步: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①               

             

解析:本题实验的自变量为是否注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因变量为注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后,家禽的存活情况,据此可确定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能否作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B的疫苗。

答案:(1)转录和翻译 (2)B细胞和记忆细胞 (3)注射疫苗 可刺激家禽体内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

(4)第二步:在甲组体内注射用特殊培养液配制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在乙组体内注射等量的特殊培养液 第三步:假如一段时间后甲、乙两组家禽均存活,再分别给甲、乙两组注射等量的用特殊培养液配制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B,观察两组家禽的生活状况 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①若甲组家禽存活,而乙组家禽死亡,说明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可以作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B的疫苗 ②若甲、乙两组家禽都死亡,说明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A不能作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B的疫苗

试题详情

14.下图是高致病型禽流感病毒H5N1侵入人体后发生免疫反应的图解,图中A、B、C为有关的物质或结构。请据图回答问题:

(1)物质B的化学本质是  

(2)物质A由效应T细胞分泌,又能诱导生成更多的效应T细胞,这是一种  调节机制。

(3)物质C能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组织相容性抗原结合,而被效应T细胞识别,宿主细胞中的C来源是        

(4)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    ,并使其   发生改变,最终裂解死亡,释放出的病毒与抗体结合后,将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

(5)T细胞形成于   ,并随血液和淋巴在体内流动。T细胞在人体免疫应答中除具有图示增殖分化的功能外,还能     

解析:(1)物质B存在于效应T细胞膜表面,作用是与靶细胞抗原相识别,化学本质是糖蛋白。 (2)物质A由效应T细胞分泌,又能诱导生成更多效应T细胞,这是一种正反馈调节机制。(3)由图示可知,物质C是病毒侵染细胞以后在靶细胞内产生的物质,那么宿主细胞中的C就是以病毒核酸为模板,利用宿主细胞内原料合成的抗原分子。(4)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并使其细胞膜通透性增强,渗透压发生变化,最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出病毒,病毒与抗体结合后,将失去侵染和破坏宿主细胞的能力。(5)T细胞形成于胸腺,T细胞在人体免疫应答中除具有图示的功能外,还能在体液免疫的感应阶段识别和呈递抗原。

答案:(1)糖蛋白 (2)(正)反馈 (3)以病毒核酸为模板,利用宿主细胞内原料合成的抗原分子 (4)溶酶体酶 通透性、渗透压 (5)胸腺(在体液免疫的感应阶段) 识别和呈递抗原

试题详情

13.(2010·南通调研)免疫细胞能够识别各种“异己”的抗原,并给予排斥,这是人和动物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反应。下列细胞参与构筑机体免疫的防线。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A、B、C、D四个细胞中,属于体液免疫的以及属于细胞免疫的细胞分别是  。图中B可以是    细胞经抗原刺激分化而来。

(2)图中①-⑧中,属于抗原的是   

(3)A细胞图中显示,细胞膜形成伪足将①包围,形成内吞泡进入细胞质,这种内吞作用与细胞膜结构的  性有关;内吞泡与  (结构名称)融合,其杀灭病原体的物质是                            

(4)艾滋病病毒(HIV)感染人体后,主要侵染  类细胞。

(5)用简图表示HIV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               

解析:(1)A细胞为吞噬细胞(能吞噬、处理抗原①)。细胞B是能产生抗体的浆细胞,

C是效应T细胞,D为靶细胞。吞噬细胞在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都发挥作用。浆细

胞可以由B细胞和记忆细胞分化而来。(3)细胞内吞反映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内吞

后需要溶酶体利用相关水解酶将抗原进行处理。(4)HIV是逆转录病毒,主要攻击T

细胞。

答案:(1)B、C B细胞和记忆细胞 (2)①④⑦[

(3)流动性 溶酶体 溶菌酶和蛋白质水解酶 (4)C

(5)   

试题详情

12.研究人员培育了一种称为“裸鼠”的实验动物,这种鼠缺少胸腺,其免疫功能不表现为                                ( )

A.体内淋巴细胞的种类减少

B.体液免疫功能维持正常

C.进入体内的细菌仍能被裂解

D.机体仍能产生浆细胞

解析:缺少胸腺的“裸鼠”,其体内不能形成T淋巴细胞,但仍能产生浆细胞,吞噬细胞仍能吞噬细菌并导致其裂解。

答案:B

试题详情


同步练习册答案